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評◎醫患不是買賣關係

緘默陳佩廷 - 古箏曲

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可以交易, 唯獨生命除外。 在我國, 醫患關係已經異化為消費關係。 如果把看病當成商業交易,

是對生命的褻瀆, 也是對醫生的侮辱。

近年來, 我國醫患關係日趨緊張, 醫患暴力衝突呈井噴式爆發, 醫生執業環境持續惡化。 很多人整日提心吊膽,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當一位又一位的醫生相繼被害, 所有醫務人員的心都在流血。

在英國牛津的一所醫院裡,

筆者看到過一張標題為“零容忍”的告示:“我們希望員工感到價值和尊嚴。 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時刻, 他們仍會為你盡最大努力。 所以, 請用體面和尊重的方式對待他們。 對員工使用暴力是不被容忍的。 我們不希望員工遭受任何形式的語言侮辱、威脅和襲擊。 ”這種對暴力行為零容忍的態度, 反映了英國對醫務人員的尊重和愛護。

其實, 考量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只需要看兩點:第一看他們如何對待婦女和兒童, 第二看他們如何對待教師和醫生。

教師和醫生都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 醫生是生命的保護神。 如果教師和醫生都沒有尊嚴, 這個國家就算不上一個文明國家。 事實上, 無論在任何國家,

醫生都是一個神聖的職業。 人們之所以尊重醫生, 是因為生命至高無上。 沒有醫生, 就沒有生命的延續;尊重醫生, 就是尊重生命。

眼下, 我國醫患暴力衝突頻發, 很大程度上源於醫患關係的異化。 在醫院裡, 常常聽到患者這樣對醫生說:“花多少錢都行,

只要能把病治好了”、“我們可是花了錢的, 如果孩子有個三長兩短, 我跟你沒完”。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 醫患關係已經異化為消費關係。

很多患者認為, 到醫院花錢看病, 屬於消費行為。 患者就是消費者, 醫生治不好病, 必須賠錢償命。 這樣的觀點看似有道理, 其實很荒唐。 因為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可以交易, 唯獨生命除外。 花錢可以買來任何商品, 但買不來生命和健康。 如果把看病當成商業交易, 是對生命的褻瀆, 也是對醫生的侮辱。

醫患暴力衝突事件增加, 還與人們對醫學的誤讀有關。 隨著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 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 於是, 很多人對醫學產生了一種幻覺, 認為醫學無所不能, 人類已經具備了跟自然規律抗爭的能力。

只要擁有了最先進的技術, 就可以讓人起死回生。 於是, 科學技術被推上了神壇, 醫學朝著錯誤的方向高歌猛進。

一方面, 醫生陷入了技術崇拜, 盲目追求高端醫療, 導致醫療費用不斷飆升;另一方面, 患者過度相信醫學神話, 不惜代價地尋找新特貴藥, 誤以為只要肯花錢就能治好病。 結果, 很多人對醫學的期望值過高, 忘記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

一旦發生醫療意外, 醫患之間立刻就會由“同路人”變成“陌路人”。 病治好了, 醫生就是天使;病治不好, 醫生就是魔鬼。 可見, 基於技術崇拜的醫患關係, 是脆弱不堪的。

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這說明,醫學的最大價值不是治癒疾病,而是安慰和幫助病人。醫學不是技術的產物,而是情感的產物;行醫不是一種交易,而是一種使命。

因此,只有讓醫學走出商業交易和技術崇拜的誤區,醫患關係才能回歸本位。

醫生被稱為“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一個不懂得尊重並感恩醫生勞動的患者,是不會懂得生命的尊嚴和價值的。醫患之間,彼此尊重,才能共贏。

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這說明,醫學的最大價值不是治癒疾病,而是安慰和幫助病人。醫學不是技術的產物,而是情感的產物;行醫不是一種交易,而是一種使命。

因此,只有讓醫學走出商業交易和技術崇拜的誤區,醫患關係才能回歸本位。

醫生被稱為“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一個不懂得尊重並感恩醫生勞動的患者,是不會懂得生命的尊嚴和價值的。醫患之間,彼此尊重,才能共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