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冬奧會將首現上海運動員身影,邵奕俊從鉛球轉戰雪上F1

平昌冬奧會中國代表團成立大會上, 國家雪車隊隊員邵奕俊在代表運動員發言時感慨說, 雪車隊員的駕駛技術是用血肉之軀撞出來的。 邵奕俊是一名上海籍運動員, 同時入選本次大名單的還有上海籍雪車運動員王超, 他將作為四人車替補一同出征平昌, 這將是冬奧會上第一次出現上海人的身影。

中國雪車和鋼架雪車隊組隊僅兩年多, 今年取得重大突破, 首次獲得4個冬奧會名額, 包括男子雙人雪車項目兩個席位、男子四人雪車和男子鋼架雪車各一席。 其中, 出戰男子四人雪車的舵手邵奕俊,

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夥, 替補隊員王超一樣來自於上海。 這是“北冰南展”冬季運動國家發展戰略實施以來, 中國南方城市第一批入選冬奧會的雪上項目選手。 獲得男子四人雪車奧運會資格的組合, 以邵奕俊為舵手, 搭檔李純健、王思棟、史昊, 他們將在平昌冬奧會賽場首次亮相。

為支持“北冰南展”冬季運動國家發展戰略, 上海市體育局和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進行共建, 對冬運中心在上海的備戰和訓練給予全方位保障, 其中包括人才保障。 在所有參加雪車項目“海選”中, 上海共有7名運動員入圍。 當年22歲的邵奕俊和18歲的王超, 從60人中脫穎而出, 入選國家隊。

邵奕俊的主項是鉛球, 師從隋新梅, 王超練的是標槍。 在馬哈特眼裡,

邵奕俊和王超是難得的人才, 他們都有不錯的爆發力, 外加一定的速度和靈敏度, 技術只要稍加“改造”, 就是一個雪車好手。 特別是身材高大而又不失靈巧的邵奕俊, 更是被馬哈特委以重任——四人雪車中的舵手, 即一支隊伍的核心。 邵奕俊說:“駕馭雪車跟普通開車不一樣的地方, 就在於它會上牆, 等於是在牆上開, 會有重力、離心力和壓力, 舵手的職責是去感覺它們, 控制住雪車, 不要翻車。 ”

同時, 時差、缺乏比賽經驗、對比賽規則的不瞭解、裝備的不完善等讓中國雪車隊的隊員們吃了不少苦頭。 邵奕俊說:“那個賽季連其他國家的女選手都滑不過, 真是差得太遠太遠, 冬奧會想都不敢想。 ”但是不理想的成績並沒有阻止中國雪車隊的腳步, 在認識了與世界強隊的差距後, 中國雪車隊迎難而上, 在領隊和教練的帶領下, 第二個賽季制定出了更加適合中國選手的比賽訓練方案。

回顧起艱難的訓練路, 邵奕俊感慨地表示:“我們夏練三伏、冬練三九, 2017年的夏天, 我們在41攝氏度的高溫下揮汗如雨,

冬天在國外訓練氣溫達到了零下30攝氏度。 國外的運動員滑一趟就走了, 我們往往要滑上三趟四趟。 沒有付出哪有收穫, 是奧運夢想讓我們克服了一道道艱難險阻, 所有人都擰成一股繩, 迸發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