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預錄比例與中考成績,哪個是擇校參考更重要的標準?

寄語;

很多家長把被錄取人數和錄取比例混淆, 不知道應該以哪個為准, 下面幫幫摘取了家長幫社區上家長的觀點, 希望大家看後能有所感悟。

觀點一:預錄比例是比較客觀反映學校綜合水準的指標

@家長幫社區paulfong:

按照錄取人數, 有的學校預錄人數不少, 相比其他學校挺靠前的。 但是按照預錄人數占初三畢業生人數的比例比較的話, 就變化很大。

也就是說, 有的學校預錄人數雖然多, 但是該校有10個8個畢業班甚至更多, 那麼平均下來, 預錄的比例就不高了。

相反有的學校預錄人數不是很多, 但是畢業班人數少,

特別是那些前幾年新開的學校, 有的甚至才招2個班, 那麼分攤下來預錄比例卻很高了。

@家長幫社區bando_2007

班與班之間也看比例, 而且這個要取決於這個班招生時是否指定, 市北理的指定的, 所以從來沒有人用整個市北初中來算市北理的情況, 但也是把市北理作為一個整體來按預錄四校比例看的。

如果二個初中的理科班給你選, 你還是先看每個理科班的預錄比例, 有些初中理科班是幾個班級, 有些初中是一個理科班, 理科班之間比較, 看總數合適嗎?

大部分的情況是先進入大門, 再進小門, 所謂分班考, 那就要按全校比例來衡量嘛, 只算小門的情況, 也是一廂情願, 因為如果沒進小門, 你也退不出大門不是?所以看預錄比例是比較可行也是比較清楚。

觀點二:預錄人數相對來說比較靠譜點

@家長幫社區周蕾的空間

我覺得對於公辦學校還要考慮平行班數量的問題, 平行班預錄很少可以忽略, 而擇校都是去特色班的

@家長幫社區yingy666

公辦學校預錄數量都是幾個重點班的, 平行班幾乎沒有, 這個時候把重點班+平行班 做分母, 顯然也不合適。

@家長幫社區王申老師:

首先要申明, 文中的預錄取人數是參考往年的教委公示名單, 具體如有偏差也不影響大局。 而各初中的最終升學人數沒做確定, 只能大致估計。

我的建議是, 家長們需要對學校稍微細分一下, 不一概而論:

1、比如說華育, 預錄取總數188, 占比大約為60%(因為分母不太確定);蘭生預錄取總數157,

占比大約87%

只看絕對值或者只看占比, 都離真相很遠, 但是很多細節我們又無法得知, 那麼我們就瞭解幾個重點就行了

(1)華育很多有能力預錄取八校的, 甚至已經拿到OFFER的, 最終都放棄了預錄, 轉而衝擊裸考上中。 所以這部分娃的教學成果要算的吧

(2)華育121個預錄上中, 占自身預錄的64%, 占上中預錄總數的51%;蘭生預錄複附66, 占自身預錄的42%, 占複附預錄總數的30%

(3)華育一共預錄四校137, 占畢業人數的43%;蘭生一共預錄四校110, 占畢業人數的61%

(4)華育預錄複附的4人;蘭生預錄上中的0人

結論:

(1)如果把四校捏起來看, 從四校的總體比例而言, 蘭生高於華育, 那麼可以認為這方面蘭生勝出

(2)大多數的情況, 建議從具體目標的導向性來看待資料。

比如我就是想考上中, 那麼不用猶豫去華育;比如我就是想考複附, 那麼至少不要去華育, 但是是不是一定要去蘭生, 或者說還有沒有別的選擇, 還得看後面的資料;

2、針對複附我們來看看:

複附預錄220人。 蘭生66人, 占30%, 占自己預錄的42%;復旦二附中19人, 占8.6%, 占自己預錄的33%, 順便說一句, 復旦二附中預錄4校38, 占自己預錄的66%, 大約占自己畢業人數的20%;市北14人, 占自己預錄的12.6%

結論:

(1)想去複附, 蘭生肯定是第一選擇。 不過稍微結合一下自己的小孩子的情況, 判斷一下自己是能做到蘭生的前66名, 還是復旦二附中的前19名(這裡做了一個假設, 就是這兩個學校的最好的孩子都是奔著複附去的)。 一般來說, 前者還是更有難度的。

(2)想以複附為主要目標,

結合四校和八大, 那麼除了蘭生以外, 復旦二附中並不是第二選擇。 因為有些學校的綜合資料更有優勢

3、所以我們最後比較一下幾個同地區的學校(楊浦&虹口):新華初、迅行、復興、復旦二附中、存志、上外雙語

占畢業班的比例未知。 但是這幾所學校的人數差別不大, 所以建議看絕對人數就好了。

結論:

1、從四校的角度而言,復旦二附中>新華初>存志>新復興>上外雙語>迅行

2、從區內最好市重點的角度而言(虹口的復興、楊浦的控江),新復興、存志又是最好的選擇

一些我們還需要知道的真相舉例(每個區都有每個區的特點):

1、有些學校的人數基數真的太大了,比如西南位育、比如建平西校,那麼這時候還真應該更關心比例的問題

2、有些學校的預錄取集中在幾個特色班上,所以“平行班”只是分母

3、高中和初中在預錄取上,會有“對口”關係的。

4、預錄取是總體分配的,比如上中一共400個,分為推優和自薦。自薦是全市範圍內的比較,而推優是分配給各區,各校的。所以,從這個層面,10個比9個就是多1個,而不是僅僅多了0.5%

綜上所述

1、預錄取的關係,要從高中的角度逆推,然後建立在高中與初中的關係上來考慮。

2、如果真要比較絕對人數和人數比例,我建議還是看絕對人數。因為“一個蘿蔔一個坑”

3、進了XXX就等於保證了XX%能進預錄取,這句話說的是比例的問題。在有些時候成立,比如蘭生(真的很高,不過蘭生的招生量太少了);比如市北理科班;比如一些特色班等等。適用面不廣

觀點三:需要各方面綜合考慮

@家長幫社區chbo1205

預錄比還需要對學校在籍學生數量有個統計,很難獲得,所以,一般都是統計預錄人數。除了這個,我還會看學校中考平均分、市重點、區重點,畢竟預錄取還是小範圍的,大部分還是拼中考那一次。

@家長幫社區gogo2016

其實平均分排名更有意義、應該是大多數家長需要關注的。畢竟牛娃是少數,普通孩子才是絕大多數。

@家長幫社區iew0

還有兩個比例可以參考:

自薦人數/推優人數=自推比(本人原創,擁有專利);

(自薦人數+推優人數)*0.07/推優人數=自招率(比較模糊,結果±5%)。

不管是以哪個為標準,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能上個好學校,在孩子升學的時候,我們應該顧全大局,根據孩子自身情況而定,家長幫祝所有孩子都能入選自己心儀的學校。

所以建議看絕對人數就好了。

結論:

1、從四校的角度而言,復旦二附中>新華初>存志>新復興>上外雙語>迅行

2、從區內最好市重點的角度而言(虹口的復興、楊浦的控江),新復興、存志又是最好的選擇

一些我們還需要知道的真相舉例(每個區都有每個區的特點):

1、有些學校的人數基數真的太大了,比如西南位育、比如建平西校,那麼這時候還真應該更關心比例的問題

2、有些學校的預錄取集中在幾個特色班上,所以“平行班”只是分母

3、高中和初中在預錄取上,會有“對口”關係的。

4、預錄取是總體分配的,比如上中一共400個,分為推優和自薦。自薦是全市範圍內的比較,而推優是分配給各區,各校的。所以,從這個層面,10個比9個就是多1個,而不是僅僅多了0.5%

綜上所述

1、預錄取的關係,要從高中的角度逆推,然後建立在高中與初中的關係上來考慮。

2、如果真要比較絕對人數和人數比例,我建議還是看絕對人數。因為“一個蘿蔔一個坑”

3、進了XXX就等於保證了XX%能進預錄取,這句話說的是比例的問題。在有些時候成立,比如蘭生(真的很高,不過蘭生的招生量太少了);比如市北理科班;比如一些特色班等等。適用面不廣

觀點三:需要各方面綜合考慮

@家長幫社區chbo1205

預錄比還需要對學校在籍學生數量有個統計,很難獲得,所以,一般都是統計預錄人數。除了這個,我還會看學校中考平均分、市重點、區重點,畢竟預錄取還是小範圍的,大部分還是拼中考那一次。

@家長幫社區gogo2016

其實平均分排名更有意義、應該是大多數家長需要關注的。畢竟牛娃是少數,普通孩子才是絕大多數。

@家長幫社區iew0

還有兩個比例可以參考:

自薦人數/推優人數=自推比(本人原創,擁有專利);

(自薦人數+推優人數)*0.07/推優人數=自招率(比較模糊,結果±5%)。

不管是以哪個為標準,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能上個好學校,在孩子升學的時候,我們應該顧全大局,根據孩子自身情況而定,家長幫祝所有孩子都能入選自己心儀的學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