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新生活方式帶來“新煩惱” 新消費領域亟待監管

西安街頭的共用單車(資料圖片) 記者 王健 攝

清晨上班, 在社區門口, 用手機刷開一輛共用單車, 騎到地鐵站;午間休息, 在手機上逛逛網店,

坐等快遞送貨上門;晚上回家, 不想做飯, 乾脆叫個外賣回家……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隨著消費方式不斷升級, 這些都已經悄然成為人們現在新的生活。 然而, 這些新業態在給西安人增添便利的同時, 也催生出不少“新煩惱”。 昨日, 不少政協委員表示, 亮點不少, 隱憂猶在, 這些消費新領域亟待監管。

問題:外賣垃圾污染造成環保困局

建議:有關各方共同承擔環境責任

這兩年西安外賣發展得如火如荼, 頗受時間匆忙的上班族青睞。 但是, 政協委員李煦卻發現, 外賣在方便了顧客的同時, 也產生了一些後續問題, 特別是外賣一次性餐具帶來的污染問題。

李煦看到, 根據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等平臺公佈的資料, 他們全國的日訂單量在2000萬單左右。

按照每單用一個塑膠袋, 每個塑膠袋0.06平方米計算, 其每天所用的塑膠袋展開面積相當於168個足球場大。 還有環保組織調研發現, 每單外賣平均會消耗3.27個一次性塑膠餐盒/杯, 這意味著外賣每天消耗超過6000萬個。

“外賣垃圾大多被填埋或焚燒, 只有少量被回收利用, 對大氣、水、土壤直接或間接地增加了污染。 外賣食物殘渣如果處理不及時, 容易影響環境衛生, 加重末端垃圾處理的壓力”。 為此, 李煦建議, 應從全供應鏈角度解決, 有關各方需要共同承擔責任, 外賣平臺、供應鏈上的商家和消費者各方都需要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環境責任。

在李煦看來, 外賣平臺作為供應鏈上核心的環節, 應在外賣企業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由外賣企業承擔一定的外賣垃圾回收和處理成本;外賣平臺和商家可以成立回收處理基金, 按照銷售額撥付給餐盒回收或處理企業。 同時, 相關部門要肩負起引導和監管責任, 並加快建立起有效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體系, 並研發成本低、更合適的環保材料, 來代替傳統包裝材料。 對個人來說, 也需要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賣消費, 踐行綠色生活、綠色消費。 李煦建議, 各方都要承擔起責任來, 別讓環保行動成為擺設, 把各類可行措施落到實處, 推動破解外賣垃圾環保困局。

問題:快遞難上門 服務遭“縮水”

建議:建設快遞公共投遞服務站

借助網購的火爆, 西安的快遞服務行業正在高速發展。

去年“雙11”期間, 我市處理的快遞超過1億件, 僅用14個小時就打破了前年“雙11”的消費量。 政協委員周媛表示, 雖然快遞行業發展如此迅猛, 但制約行業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如投遞費用過高問題, 寄件安全問題, 快遞送到戶的最後一公里問題等。

周媛表示, 在我市大多數社區, 並不提供快遞上門服務, 基本都是在社區門口收發, 不僅不方便, 浪費時間, 而且快遞包裹拿來拿去也容易丟失。 此外, 快遞業的安全生產也不容忽視, 快遞運輸車輛事故不斷, 儲運場所的安全令人擔憂, 丟件時有發生。

為了更好地讓快遞業為市民服務, 周媛建議, 應加強政府統籌指導, 扶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 支持快遞企業優化佈局, 推進快遞處理中心、集散中心建設,

提高網路覆蓋率和穩定性。 同時, 建設快遞服務中心或者快遞公共投遞服務站, 添置智慧快遞自助服務設備, 鼓勵各快遞公司統一配送、共同配送, 降低成本, 有效解決快遞投送“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針對快遞丟失現象, 還應加快推進快遞市場誠信體系建設, 建立快遞企業和從業人員“黑名單”制度, 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和守信獎勵機制, 營造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

問題:共用單車帶來管理難題

建議:上牌登記明晰監管責任

共用單車作為新事物在西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它們為市民“綠色出行”和解決交通“最後一公里”問題帶來了便利, 也給城市對單車的管理帶來新的問題。

市九三學社的政協委員們表示, 現在,共用單車亂停亂放,十分影響市容環境。大量的單車上路後,也往往導致人車混行,存在交通安全隱患。而且,共用單車缺乏技術標準,安全性堪憂,“因為每輛共用單車投放市場的時間前後不一,車輛的使用時間無法判定,有些單車使用了很久,部分車輛的零件已殘缺不全,卻未及時更換和修理。”

為此,市九三學社的政協委員們提出建議,應通過科技+管理的方法,規範停車。西安可以借鑒杭州的做法,通過“停車樁+電子圍欄”的方法來解決。停車樁指城市原有的公共自行車停放點;電子圍欄指通過物聯網晶片發射信號覆蓋技術,讓共用單車只有停放在規定範圍內,才可以關上車鎖並結束計費的技術。

同時,建議有關部門制定共用自行車技術標準,對進入西安城市的各種共用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要有章可循,要求每輛共用單車都要有唯一編碼,車輛使用兩年或三年時,應更換或報廢;單車企業對於已經投入運營的共用單車應定期檢查車輛品質,及時召回不合格產品等。

現在,共用單車亂停亂放,十分影響市容環境。大量的單車上路後,也往往導致人車混行,存在交通安全隱患。而且,共用單車缺乏技術標準,安全性堪憂,“因為每輛共用單車投放市場的時間前後不一,車輛的使用時間無法判定,有些單車使用了很久,部分車輛的零件已殘缺不全,卻未及時更換和修理。”

為此,市九三學社的政協委員們提出建議,應通過科技+管理的方法,規範停車。西安可以借鑒杭州的做法,通過“停車樁+電子圍欄”的方法來解決。停車樁指城市原有的公共自行車停放點;電子圍欄指通過物聯網晶片發射信號覆蓋技術,讓共用單車只有停放在規定範圍內,才可以關上車鎖並結束計費的技術。

同時,建議有關部門制定共用自行車技術標準,對進入西安城市的各種共用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要有章可循,要求每輛共用單車都要有唯一編碼,車輛使用兩年或三年時,應更換或報廢;單車企業對於已經投入運營的共用單車應定期檢查車輛品質,及時召回不合格產品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