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的楊修之死不是因為猜中了曹操的心事,而是另有隱情

說起楊修, 人們就會想到“雞肋”, 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 而說到楊修之死, 很多人認為是他太聰明, 在曹操面前賣弄, 結果引來殺身之禍。 其實, 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真正的原因另有隱情。

楊修出身名門, 他的家族弘農楊氏是東漢有名的家族, 他爺爺的爺爺是東漢有名的大儒楊震, 楊修的爸爸也是當時有名的人物。 楊修本人也很有才華, 絕不是所謂的靠家族吃飯, 而是響噹噹的靠本事吃飯。

曹操自詡才華橫溢, 但他卻親口說, 自己跟楊修的才思差了30裡。 為什麼才思用“裡”這個距離單位衡量?這裡有一個故事。

曹操曾經從曹娥碑下路過, 看見碑的背面寫著“黃絹幼婦, 外孫齏臼”八個字。 曹操問秘書楊修, 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楊修點點頭, 剛要說, 就被曹操制止了, 先不要說出來, 讓我想一想。

曹操邊走邊想, 走了三十裡路, 終於想出來。 他讓楊修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來, 和自己的一對照, 結果一模一樣。 於是, 曹操感歎自己的才華跟楊修差了三十裡。

這其實是一個字謎遊戲, 而楊修和曹操, 似乎對字謎有偏好。

有一次, 曹操視察正在修建的相國府大門, 在門上寫了個“活”字就走了。 楊修立刻讓人把門拆了, 說, 門里加個“活”, 是“闊”。 魏王正是嫌門大了。

還有一次, 有人送給曹操一盒乳酪, 他在蓋子上寫了一個“合”字。 楊修拿起來就吃, 還說, 曹公讓我們一人吃一口。 這就是有名的“一人一口酥”的故事。

楊修最有名的是“雞肋”的故事, 他憑著曹操說出“雞肋”這兩個字, 猜中了曹操撤軍的心思。

當然, 楊修的這些小聰明讓曹操心裡膈應, 但如果單憑這些, 他還罪不至死。 那曹操為什麼要殺了他呢?因為他參與了曹植和曹丕的奪嫡之爭。

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 是按照傳統的立長子, 還是找一個有才華的接班人, 曹操拿不定主意。

因此, 他當了魏王后, 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確定接班人, 這也讓他的兒子們蠢蠢欲動, 爭著想表現自己。 曹植在這方面表現的非常突出。

曹植本人才華橫溢, 同時, 他還籠絡了很多更有才華的人給自己增加力量, 這些人中包括楊修。 當時的楊修擔任曹操的大密, 主管內外事務,而且每件事都做的符合曹操的心意,因此曹操對他很信任。這樣,不止是曹植,包括曹丕在內的很多人都拉攏、巴結楊修。

面對曹丕和曹植,楊修慢慢的表現出自己的傾向,跟曹植更接近一些。每次曹操考察曹丕和曹植的時候,楊修都會向曹植洩密,提前告訴他應對策略,這讓曹操很不高興。而所謂的“司馬門事件”,把楊修直接推上了斷頭臺。

曹操為了考查曹丕和曹植的臨機處事能力,故意安排兩人出城,同時,又暗中吩咐門官不讓兩人出門。結果,曹丕遇到阻礙,老老實實地回來了,而曹植,在楊修的指點下殺了門官。得知此事的曹操,已經不是簡單的對楊修厭惡,而是怒火沖天了。自己身邊的大臣參與奪嫡之爭,這是歷來都很忌諱的。

楊修早就預料到自己會有這樣的結局,他臨死前對故人說,我知道自己死的晚了,早該被殺頭。他既然知道這個結果,為什麼還向著斷頭臺跑去?難道這就是所謂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主管內外事務,而且每件事都做的符合曹操的心意,因此曹操對他很信任。這樣,不止是曹植,包括曹丕在內的很多人都拉攏、巴結楊修。

面對曹丕和曹植,楊修慢慢的表現出自己的傾向,跟曹植更接近一些。每次曹操考察曹丕和曹植的時候,楊修都會向曹植洩密,提前告訴他應對策略,這讓曹操很不高興。而所謂的“司馬門事件”,把楊修直接推上了斷頭臺。

曹操為了考查曹丕和曹植的臨機處事能力,故意安排兩人出城,同時,又暗中吩咐門官不讓兩人出門。結果,曹丕遇到阻礙,老老實實地回來了,而曹植,在楊修的指點下殺了門官。得知此事的曹操,已經不是簡單的對楊修厭惡,而是怒火沖天了。自己身邊的大臣參與奪嫡之爭,這是歷來都很忌諱的。

楊修早就預料到自己會有這樣的結局,他臨死前對故人說,我知道自己死的晚了,早該被殺頭。他既然知道這個結果,為什麼還向著斷頭臺跑去?難道這就是所謂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