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觀致汽車將正式獨立!

他的生身父母:奇瑞汽車和以色列集團

將放棄對觀致汽車的控股權。

觀致汽車, 將從此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消息人士稱, 最遲到2018年3月, 也就是差不多一個月之後, 觀致汽車將, 宣佈自己新的控股公司。

業內資深人士幾乎100%指向, 寶能集團。

觀致汽車的前身, 奇瑞量子, 2007年註冊成立, 合資雙方為奇瑞汽車和美國的quantum(2007)LLC,

後者是一家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公司, 隸屬於以色列集團。 2009年6月, 奇瑞量子中外股東持股比例變為50:50,

奇瑞汽車持股比例下降。 也就是說, 從2009年起, 觀致汽車沒有了實際控制人。

2011年11月28日, 奇瑞量子更名觀致汽車。 2013年3月, 觀致汽車首款車型,

觀致3在日內瓦正式發佈, 外媒稱, 觀致品牌是當時, 唯一能對歐洲汽車品牌形成威脅的中國品牌。

觀致把自己定位為, 總部在中國的國際品牌。 2015年, 歐洲worldcarfans網站報導稱, 觀致汽車暫時退出歐洲市場。

國內市場, 觀致汽車銷量不佳, 年銷量徘徊在數千台到2萬多台之間。

關於其虧損, 國內媒體報導有多種版本。 經濟參考報今年4月份的報導稱,

觀致2014年虧損22億元, 2015年虧損25億元, 2016年虧損20億元, 三年虧損67億元。

南方週末今年8月17日的報導, 從2013年-2016年的4年裡, 觀致虧損82億元。

英文好的可以直接登錄紐交所,

查看上市公司KEN的財報, 可以查閱觀致汽車的盈虧狀況。

小編查閱國內的企業資訊信用公示系統,

可以看到截至目前,

奇瑞汽車和Quantum(2007)LLC,

各為觀致汽車出資521,274萬元,

合計約104.24億元RMB。

今年6月16日,

紐交所上市公司KEN發佈公告稱,

一家中國公司將出資65億元RMB,

獲得觀致汽車控股權。

7月12日,

觀致汽車在長江產權交易所,

以16.575億元RMB的價格,

出讓25.5%的股權。

按照協議,

新股東將同時從Quantum(2007)LLC,

獲得另外25.5%的股權,

新股東由此獲得51%的控股權。

該交易最終無人摘牌。

11月17日,

觀致汽車再次在長江產權交易所掛出公告,

以16.25億元的價格,

出讓25%的股權。

按照協議,

新股東將從外方獲得同等股權,

共50%的股權。

這意味著新股東的控股比例,

由原來的51%變成了50%,

沒有人知道這個變化的原因。

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新股東是寶能集團。

交易順利完成的話,

觀致汽車將變成一家三方持股公司,

寶能持股50%, 奇瑞汽車持股25%, Quantum(2007)LLC持股25%。

寶能集團處在絕對的控股地位。

也有消息稱,

寶能從奇瑞獲得25%股份,

從Quantum(2007)LLC獲得26%股份,

實現51%絕對控股的局面。

這次交易最終形成這樣的局面:

寶能集團出資65億,

獲得觀致汽車51%的股份,

觀致汽車這輪融資屬於增資擴股。

交易一旦完成,

觀致汽車將正式獨立,

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

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回顧當初,

2007年成立奇瑞量子,

2011年更名觀致汽車,

那時候,

是奇瑞汽車在國內最輝煌的時候,

奇瑞汽車對於自己品牌溢價能力低耿耿於懷。

同一時期,

國產品牌賣不出價錢,

10萬元以上的車都沒人買,

怎麼辦?

奇瑞汽車於是想到了,

成立一個新品牌,

用最好的技術,

全球的資源,

全球的人才,

最好是包裝成國際品牌,

造最好的車,

賣給消費者。

這很像現在,

長城的WEY、吉利的領克,

是同一個道理。

但觀致當時想得太完美了,

原因當然是,

奇瑞汽車當時中國第一,

信心膨脹,

以為已經時機成熟了。

但實際上並沒有這樣,

觀致啟動太早了,

而且走了彎路,

就是完全不敢提觀致的動力總成等核心的技術,

依然源自於奇瑞汽車。

現在長城的WEY就完全不避諱這樣,

子不嫌母醜。

觀致由此不受待見,

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奇瑞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比如那個把奇瑞拖入深坑的多品牌戰略;

以色列集團沒有汽車業務,

常年虧損,

使得雙方再投錢給觀致,

都變得謹慎,

導致觀致汽車到了缺錢發展的地步。

這時候,

寶能集團出手,

成了觀致汽車的救星。

為什麼是寶能呢?

2016年的寶萬之爭,

以資本運作為主業的寶能集團,

居然要以市場手段,

“惡意”收購以實業為主的萬科,

引起了上面的注意,

最終國資出手干預,

迫使寶能放棄對萬科的收購。

不僅如此,

上面對寶能集團還提出了新的要求:

實業。

由此,

寶能集團開始到處投資實業,

汽車和出行,

就成了寶能重要的投資方向。

除了觀致汽車,

寶能還在杭州、昆明,

投資新能源汽車,

另外據稱還要收購寶沃、揚子江客車公司等等。

總之,寶能集團要出手了。

觀致汽車同樣具有國資背景,

被寶能收購之後,

將處在一個什麼的角色呢?

現在還不是十分清楚,

但顯然,

奇瑞已經不管觀致,

自己飛了,

今年9月在法拉克福發佈了高端系列,

EXEED,

並且眼下正在徵集中文名,

是不是似曾相識呢?

EXEED顯然不會叫觀致了,

目前暫時也沒有獨立成品牌的意思,

自稱是奇瑞的高端系列,

不排除以後觀致汽車和EXEED同平臺的情況。

資深人士稱,

觀致汽車名義上獨立了,

但發動機等關鍵部件,

暫時還沒有辦法從奇瑞汽車獨立,

因此,

觀致和奇瑞共用發動機技術的日子,

還有一段路要走。

寶能會對觀致汽車進行怎樣的改革呢?

從寶能集團目前大巴撒錢投資新能源汽車的現狀來看,

觀致汽車今後,

很有可能將專注於新能源領域。

不論如何,觀致汽車即將獨立,未來將漸漸擺脫奇瑞汽車的實際控制,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同一時期,

國產品牌賣不出價錢,

10萬元以上的車都沒人買,

怎麼辦?

奇瑞汽車於是想到了,

成立一個新品牌,

用最好的技術,

全球的資源,

全球的人才,

最好是包裝成國際品牌,

造最好的車,

賣給消費者。

這很像現在,

長城的WEY、吉利的領克,

是同一個道理。

但觀致當時想得太完美了,

原因當然是,

奇瑞汽車當時中國第一,

信心膨脹,

以為已經時機成熟了。

但實際上並沒有這樣,

觀致啟動太早了,

而且走了彎路,

就是完全不敢提觀致的動力總成等核心的技術,

依然源自於奇瑞汽車。

現在長城的WEY就完全不避諱這樣,

子不嫌母醜。

觀致由此不受待見,

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奇瑞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比如那個把奇瑞拖入深坑的多品牌戰略;

以色列集團沒有汽車業務,

常年虧損,

使得雙方再投錢給觀致,

都變得謹慎,

導致觀致汽車到了缺錢發展的地步。

這時候,

寶能集團出手,

成了觀致汽車的救星。

為什麼是寶能呢?

2016年的寶萬之爭,

以資本運作為主業的寶能集團,

居然要以市場手段,

“惡意”收購以實業為主的萬科,

引起了上面的注意,

最終國資出手干預,

迫使寶能放棄對萬科的收購。

不僅如此,

上面對寶能集團還提出了新的要求:

實業。

由此,

寶能集團開始到處投資實業,

汽車和出行,

就成了寶能重要的投資方向。

除了觀致汽車,

寶能還在杭州、昆明,

投資新能源汽車,

另外據稱還要收購寶沃、揚子江客車公司等等。

總之,寶能集團要出手了。

觀致汽車同樣具有國資背景,

被寶能收購之後,

將處在一個什麼的角色呢?

現在還不是十分清楚,

但顯然,

奇瑞已經不管觀致,

自己飛了,

今年9月在法拉克福發佈了高端系列,

EXEED,

並且眼下正在徵集中文名,

是不是似曾相識呢?

EXEED顯然不會叫觀致了,

目前暫時也沒有獨立成品牌的意思,

自稱是奇瑞的高端系列,

不排除以後觀致汽車和EXEED同平臺的情況。

資深人士稱,

觀致汽車名義上獨立了,

但發動機等關鍵部件,

暫時還沒有辦法從奇瑞汽車獨立,

因此,

觀致和奇瑞共用發動機技術的日子,

還有一段路要走。

寶能會對觀致汽車進行怎樣的改革呢?

從寶能集團目前大巴撒錢投資新能源汽車的現狀來看,

觀致汽車今後,

很有可能將專注於新能源領域。

不論如何,觀致汽車即將獨立,未來將漸漸擺脫奇瑞汽車的實際控制,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