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港珠澳大橋今年通車,你知道這項大國工程究竟有多牛嗎?

1月3日, 港珠澳大橋燈火璀璨。 圖/視覺中國

日前, 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傳來好消息,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順利完成,

有望在近期獲批。 隨著港珠澳大橋將於2018年上半年通車, 大灣區的願景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人們喜聞樂見的“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即將實現。

文/曹吉利

“‘慧眼’衛星遨遊太空, C919大型客機飛上藍天, 量子電腦研製成功, 海水稻進行測產,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 ‘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完成深海觀測, 首次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 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在習近平主席發表的2018年新年賀詞中, 列舉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國家工程, 其中就包括了橫跨東西兩岸、連接粵港澳三地的大橋。

航拍視角下的港珠澳大橋全景圖。 圖/視覺中國

在珠江口上建設一座跨海大橋的構想, 早在香港回歸之前, 就已經被提出。 寬闊的伶仃洋海域, 造就了珠江口沿岸大大小小的港口城市, 卻也成為了難以逾越的天塹, 珠江口的兩顆明珠——香港和澳門, 被一灣海水分隔兩地。 隨著港澳回歸和珠三角經濟騰飛, 曾經讓文天祥望洋興嘆的伶仃洋, 也越來越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瓶頸。

央視2012年推出的紀錄片《超級工程》風靡一時, 其中第一集講述的就是這座開工三年的大橋。 如今五年時間過去, 海上橋樑和海底隧道已經竣工, 按照預期, 歷時八年的港珠澳大橋將於今年上半年通車!

走在珠海的香爐灣, 站在香港的赤鱲角, 登上澳門的高點, 同時眺望這條橫亙在海天之間的巨龍, 對於三座城市和它們背後更廣闊的土地, 大橋究竟連接了什麼?

央視紀錄片《輝煌中國》第一集。

一橋飛架港珠澳:名副其實的百年工程

———————————————————

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百年工程。 港珠澳大橋的設計使用壽命是一百二十年, 超過了我們身邊絕大多數的橋樑, 凝聚了橋樑設計師和施工人員的智慧和汗水, 展現了中國最高的工程水準。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 比一段馬拉松賽事還要長。 其中, 大橋的主體工程是“海中橋隧”, 穿過大約三十公里寬的伶仃洋面。 要知道, 這片被珠三角城市群環繞的海域, 是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 有著全球最繁忙的航道, 每天要通行四千多艘海船。

再加上複雜的海床結構, 和每年從南海一路席捲而來的颱風, 在這裡建一座跨海大橋的難度可想而知。

作為世界最長的跨海鋼橋, 僅主體工程的主樑鋼板用量就達42萬噸, 更可抗16級強颱風、8級強地震。 圖/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更加困難的是, 大橋的施工不能影響到周邊地區正常交通。 由於港珠澳大橋要跨過伶仃洋航道——這是出入香港十分重要的一條深水航道,如果要讓30萬噸巨輪從橋下通過,那麼橋面高度將超過80米,相當於26層樓高。

所以,港珠澳大橋如神龍入海般,史無前例地設計了一段6.7公里長、40米深的海底隧道,並且是自主研發的沉管式隧道,每個管節長180米、寬38米、高11.4米,重量近8萬噸,相當於一艘航母!

港珠澳大橋的沉管式隧道。圖/視覺中國

這是一座彙聚國家智慧、展現國家實力的超級工程。在為期八年的施工中,建設者們面臨各種前所未有的挑戰,突破無數難關,終於造就這座海上奇跡。自2003年前期籌備工作開始,共有200多家科研單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參與港珠澳大橋的技術攻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珠江口海域是素有“海上大熊貓”之稱的白海豚的棲息地。港珠澳大橋作為一項綠色工程,也在最大程度減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施工時對白海豚採取針對性保護措施。開工之初,稀有白海豚僅有1400頭,而到了主體工程完工時,這個數位已經增加到1800頭了。

由於完善的白海豚保護制度,觀測到的白海豚數量不降反升。圖/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將實現

——————————————

大約在一年之前,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從官方層面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概念。事實上,這一設想由來已久。

珠江口沿岸,分佈著廣州、深圳兩座一線城市,還有香港、澳門兩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特區,以及大大小小的經濟強市。自改革開放以來,這裡就是中國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地區之一。無論從經濟總量、人口數量,還是從地理位置、產業佈局來考量,粵港澳大灣區都具備和東京灣區、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並駕齊驅的發展前景。

在剛剛舉行的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主任何甯卡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順利完成,有望在近期獲批。也就是說,大灣區的願景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人們喜聞樂見的“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很快就能實現。

港珠澳大橋與輻射交通網。圖/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如果要評選最讓廣東人心塞的路段,橫貫珠江的虎門大橋想必會高票當選。作為來往廣深、溝通粵東粵西的要道,每到節假日,汽車就會在橋上排起長龍。而駕車來往於隔海相望的港珠澳,多半要經過虎門大橋。一般情況下,這段車程需要四個小時左右,若是碰上虎門大橋堵車,那麼用時還會無限延長。在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之後,類似的問題將會迎刃而解,從珠江口西岸到東岸,只需要短短的三十分鐘!

這是珠三角地區交通建設和經濟發展不斷提速的縮影。與此同時,位於虎門大橋上游的虎門二橋將在不久後竣工,連通深圳和中山的跨海大橋深中通道也越發清晰,再加上通車在即的廣深港高鐵,大灣區內部的交通網絡已經初具規模,各地居民往來、貿易流通、人才流動帶來的大灣區進一步融合,已經指日可待了。

港珠澳大橋吸引了不少遊客。圖/文匯報

港珠澳大橋已成為熱門景點

——————————————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是幾代中國人喜聞樂見的事。粵港澳交通的變遷,不僅深刻影響著地區發展,每個生活其中的人也有實實在在的體驗。

2018年,內地與港澳之間的交流已經越來越方便了,除了有大量航班直達港澳,人們還可以選擇鐵路(京九線、廣九直通車、廣深城際列車以及即將開通的廣深港高鐵)、陸路(大量粵港直通巴士,廣深高速也非常方便)以及水路(南沙港、蓮花山港與香港之間都有輪渡),想快只需要一兩個小時,想一邊走一邊觀光也有多種選擇。

港珠澳大橋上的美景。圖/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這座宏偉的橋樑,將會和金門大橋、三藩市-奧克蘭海灣大橋、布魯克林大橋一樣,成為電影熱門取景地和被無數人嚮往的打卡聖地。豈不見,港珠澳大橋已經成為了旅行社的熱門推介景點,報名“觀橋團”坐船出海參觀港珠澳大橋的遊客絡繹不絕,一票難求。

大橋尚未通車,就有不少旅遊產品即將落地。以臺灣為例,以往臺灣居民來粵港澳旅遊,多半是三四天行程,只能一天遊香港、一天遊澳門、一天遊廣東,或者是純港、純澳遊,一次行程難以大飽眼福。港珠澳大橋通車以後,三地旅遊景點將串聯起來,來一趟就可以輕鬆玩遍粵港澳大灣區。

從大橋的這邊眺望香港大嶼山。圖/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2018年元旦那天,港珠澳大橋全線亮燈迎新年,不但說明大橋已經具備通車條件,也驚豔了全世界。而全線55公里的夜景照明分為功能性照明和裝飾性照明,從夜空中俯瞰,港珠澳大橋將會是橫跨伶仃洋的一條玉帶,在海上乘船遊覽,璀璨的夜景也秒殺了人們的鏡頭。白天,橋上的旅客還可以在規劃好的觀景平臺一覽無敵海景。

不久的未來,當我們駕車駛過大橋,感慨天塹變通途時,從前伶仃洋的波濤、虎門大橋的擁堵,都將變成人們感懷美好生活的笑談。

由於港珠澳大橋要跨過伶仃洋航道——這是出入香港十分重要的一條深水航道,如果要讓30萬噸巨輪從橋下通過,那麼橋面高度將超過80米,相當於26層樓高。

所以,港珠澳大橋如神龍入海般,史無前例地設計了一段6.7公里長、40米深的海底隧道,並且是自主研發的沉管式隧道,每個管節長180米、寬38米、高11.4米,重量近8萬噸,相當於一艘航母!

港珠澳大橋的沉管式隧道。圖/視覺中國

這是一座彙聚國家智慧、展現國家實力的超級工程。在為期八年的施工中,建設者們面臨各種前所未有的挑戰,突破無數難關,終於造就這座海上奇跡。自2003年前期籌備工作開始,共有200多家科研單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參與港珠澳大橋的技術攻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珠江口海域是素有“海上大熊貓”之稱的白海豚的棲息地。港珠澳大橋作為一項綠色工程,也在最大程度減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施工時對白海豚採取針對性保護措施。開工之初,稀有白海豚僅有1400頭,而到了主體工程完工時,這個數位已經增加到1800頭了。

由於完善的白海豚保護制度,觀測到的白海豚數量不降反升。圖/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將實現

——————————————

大約在一年之前,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從官方層面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概念。事實上,這一設想由來已久。

珠江口沿岸,分佈著廣州、深圳兩座一線城市,還有香港、澳門兩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特區,以及大大小小的經濟強市。自改革開放以來,這裡就是中國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地區之一。無論從經濟總量、人口數量,還是從地理位置、產業佈局來考量,粵港澳大灣區都具備和東京灣區、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並駕齊驅的發展前景。

在剛剛舉行的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主任何甯卡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順利完成,有望在近期獲批。也就是說,大灣區的願景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人們喜聞樂見的“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很快就能實現。

港珠澳大橋與輻射交通網。圖/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如果要評選最讓廣東人心塞的路段,橫貫珠江的虎門大橋想必會高票當選。作為來往廣深、溝通粵東粵西的要道,每到節假日,汽車就會在橋上排起長龍。而駕車來往於隔海相望的港珠澳,多半要經過虎門大橋。一般情況下,這段車程需要四個小時左右,若是碰上虎門大橋堵車,那麼用時還會無限延長。在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之後,類似的問題將會迎刃而解,從珠江口西岸到東岸,只需要短短的三十分鐘!

這是珠三角地區交通建設和經濟發展不斷提速的縮影。與此同時,位於虎門大橋上游的虎門二橋將在不久後竣工,連通深圳和中山的跨海大橋深中通道也越發清晰,再加上通車在即的廣深港高鐵,大灣區內部的交通網絡已經初具規模,各地居民往來、貿易流通、人才流動帶來的大灣區進一步融合,已經指日可待了。

港珠澳大橋吸引了不少遊客。圖/文匯報

港珠澳大橋已成為熱門景點

——————————————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是幾代中國人喜聞樂見的事。粵港澳交通的變遷,不僅深刻影響著地區發展,每個生活其中的人也有實實在在的體驗。

2018年,內地與港澳之間的交流已經越來越方便了,除了有大量航班直達港澳,人們還可以選擇鐵路(京九線、廣九直通車、廣深城際列車以及即將開通的廣深港高鐵)、陸路(大量粵港直通巴士,廣深高速也非常方便)以及水路(南沙港、蓮花山港與香港之間都有輪渡),想快只需要一兩個小時,想一邊走一邊觀光也有多種選擇。

港珠澳大橋上的美景。圖/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這座宏偉的橋樑,將會和金門大橋、三藩市-奧克蘭海灣大橋、布魯克林大橋一樣,成為電影熱門取景地和被無數人嚮往的打卡聖地。豈不見,港珠澳大橋已經成為了旅行社的熱門推介景點,報名“觀橋團”坐船出海參觀港珠澳大橋的遊客絡繹不絕,一票難求。

大橋尚未通車,就有不少旅遊產品即將落地。以臺灣為例,以往臺灣居民來粵港澳旅遊,多半是三四天行程,只能一天遊香港、一天遊澳門、一天遊廣東,或者是純港、純澳遊,一次行程難以大飽眼福。港珠澳大橋通車以後,三地旅遊景點將串聯起來,來一趟就可以輕鬆玩遍粵港澳大灣區。

從大橋的這邊眺望香港大嶼山。圖/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2018年元旦那天,港珠澳大橋全線亮燈迎新年,不但說明大橋已經具備通車條件,也驚豔了全世界。而全線55公里的夜景照明分為功能性照明和裝飾性照明,從夜空中俯瞰,港珠澳大橋將會是橫跨伶仃洋的一條玉帶,在海上乘船遊覽,璀璨的夜景也秒殺了人們的鏡頭。白天,橋上的旅客還可以在規劃好的觀景平臺一覽無敵海景。

不久的未來,當我們駕車駛過大橋,感慨天塹變通途時,從前伶仃洋的波濤、虎門大橋的擁堵,都將變成人們感懷美好生活的笑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