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太祖誓碑真的有“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在太廟裡立下誓碑, 命令子孫為皇帝者, 要優待前朝宗室之後裔, 且不得濫殺士大夫與上書言事之人, 否則天必討滅之。 此外, 趙匡胤還給柴家發了“丹書鐵券”, 憑此券柴家子孫犯罪永遠免死。 小說《水滸傳》中的“小旋風”柴進就是因為有丹書鐵券, 所以生活無憂。

可惜童話裡總是騙人的, 真實的歷史是周世祖柴榮死後, 其第四子柴宗訓繼位, 史稱後周恭帝。 宋太祖黃袍加身後, 柴宗訓被為鄭王, 遷往房州。 趙匡胤頒佈聖旨優待帝母子, 賜柴氏“丹書鐵券”(免死金牌), 保證柴氏子孫永享富貴, 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可是北宋開寶六年(973年)柴宗訓就死在了房州, 終年僅20歲, 《宋史》記載:趙匡胤聞之震慟, 素服發哀, 輟朝十日, 諡曰“恭皇帝”, 歸葬于世宗慶陵之側的順陵(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郭店鎮郭店村)。 而柴氏後裔自此便不再見於正史記載,

試問“丹書鐵券”有何用?而那一句“柴氏子孫, 有罪不得加刑”又是怎麼回事呢?

宋陸遊《避暑漫抄》曾記載道:宋太祖于建隆三年(962)密鐫一碑, 立於太廟寢殿之夾室, 謂之誓碑。 平時用銷金黃幔遮蔽, 門鑰封閉甚嚴。 太祖命令有關部門, 唯太廟四季祭祀和新天子即位時方可啟封,

謁廟禮畢, 奏請恭讀誓詞。 屆時只有一名不識字的小黃門跟隨, 其餘皆遠立庭中, 不敢仰視。 天子行至碑前再拜, 跪瞻默誦, 然後再拜而出, 群臣及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 北宋的各代皇帝“皆踵故事, 歲時伏謁, 恭讀如儀, 不敢洩漏”。 直到靖康之變, 金人將祭祀禮器席捲而去, 太廟之門洞開, 人們方得看到此碑。 誓碑高七、八尺, 闊四尺餘, 上刻誓詞三行:一為“柴氏(周世宗)子孫有罪不得加刑, 縱犯謀逆, 止於獄中賜盡, 不得市曹行戮, 亦不得連坐支屬”;一為“不得殺士大夫, 及上書言事人”;一為“子孫有渝此誓者, 天必殛之”。 也就是說這句話的後面其實還有半句話:“縱犯謀逆, 止於獄中賜盡, 不得市曹行戮, 亦不得連坐支屬”, 也就是說,
不是不能殺, 只是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殺!所以估計《水滸傳》中的柴進如果真的活在宋朝, 應該也等不到宋徽宗就離奇死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