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戰初期蔣介石是怎麼想的?在上海與日寇決一死戰!

作者:楊天石, 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導, 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季我努學社顧問, 季我努沙龍演講嘉賓。

淞滬抗戰開始之後, 為配合外交鬥爭, 蔣介石決定堅守上海。 1937年9月11日以後, 中國軍隊轉入頑強的守衛戰。

作為淞滬戰場的最高統帥, 蔣介石最先感到了中國軍隊的不利態勢。 8月28日, 羅店失陷, 蔣介石日記雲:“近日戰局, 漸轉劣勢, 人心乃動搖矣。 ”31日, 吳淞失守, 蔣介石再次在日記中表示:“我軍轉入被動地位矣。 ”在這一形勢下, 蔣介石不得不重新思考, 仗將如何打下去。 9月2日日記雲:“戰略應盡其全力貫注一點, 使敵進退維谷, 以達我持久抗戰之目的。 ”“敵之弱點, 以支戰場為主戰場, 故其對華戰爭全在消極, 且立於被動地位, 故我如處置得策,

不難曠日持久, 使敵愈進愈窮也。 ”這則記述說明, 儘管上海戰場形勢不利, 但蔣介石決定“全力貫注一點”, 在上海長期拖住日軍。

其後, 副參謀總長白崇禧、作戰組長劉斐等向蔣提出, 淞滬會戰應“適可而止”, 部隊應及時向吳福線國防工事轉移。 蔣介石一度接受這一意見,

下令執行, 但第二天又決定收回命令。 同月14日蔣介石記日雲:“集中兵力, 在上海決戰乎?抑縱深配備, 長期抗戰乎?”兩種方案, 前者意味著在上海和日軍決出勝負, 後者意味著向吳福線轉移。 這則日記, 說明蔣對自己的戰略決定有過猶疑。

但是, 這一時期, 蔣從全國各地抽調的部隊正陸續到達淞滬戰場, 因此, 蔣仍然決定長期堅守上海。 其日記雲:“各部死傷大半, 已覺筋疲力盡, 若不支撐到底, 何以懾服倭寇, 完成使命也?” 16、17日, 日軍發動總攻擊, 中方陣地動搖, 前線指揮官向蔣要求撤退, 蔣嚴令死守, 並親往昆山督師。 21日, 蔣介石調整部署, 將中國軍隊分為右翼、中央、左翼三個作戰軍。 右翼軍以張發奎為總司令, 下轄第八、第十兩個集團軍;中央軍以朱紹良代替張治中為總司令,

下轄第九集團軍;左翼軍總司令陳誠, 下轄第十五、第十九兩個集團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