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隴原史話:大器晚成的隴上名將皇甫規

最近我們陸續講述了東漢末年涼州三明的故事, 引起不少讀者的關注,他們希望能將涼州三明的故事講完。

兩漢到唐, 長安、洛陽是國家的政治中心, 而隴山以西的甘肅, 則是護衛長安、洛陽的屏障。 這一時期, 國家的戰略明顯向西傾斜, 不論是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遠征河西走廊, 還是名將侯君集滅高昌, 都表現出了一種強烈的向西開拓的願望。

由此, 隴右和河西走廊, 就成為國家經營的重點地區, 一大批精英人才脫穎而出。 涼州三明, 就是他們中的代表。 涼州三明分別是:皇甫規字威明, 張奐字然明,

段熲字紀明。

今天, 就讓我們聆聽一下皇甫規的故事吧!

見微知著, 直言不諱

皇甫規是一個很特別的人物, 為啥這樣說?因為, 從他的經歷來看, 他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物。 37歲時還一事無成, 沒有啥驕人的業績。

不過, 對於出生官宦之家的皇甫規來說, 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 尤其善於觀察, 進而能推斷出事情的本來面目。 皇甫規(104年—174年)是東漢時安定朝那人。 東漢時的朝那在今天的甘肅平涼市崆峒區西北面。 皇甫規出身官宦之家, 他的祖父皇甫棱, 擔任度遼將軍, 他的父親皇甫旗, 曾任扶風都尉一職。

可見, 皇甫規敏銳觀察力的來源, 和他祖父、父親有著密切的關係。 不過, 也正是有敏銳的觀察力, 他才能在亂局之中, 顯示出與眾不同。

東漢末年, 西羌同漢王朝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永和六年(西元141年), 羌人組成的聯軍逼近關中, 安定是通往關中的必經之地, 首當其衝被羌人聯軍軍圍攻。 這時, 征西將軍馬賢率領州郡部隊出戰西羌。 永和六年(141年)正月二十一日, 馬賢率領五六千騎兵攻打羌人部落, 在射姑山會戰, 馬賢大敗。 馬賢和他的兩個兒子全都戰死。

37歲的皇甫規目睹了這次出征。 儘管此時, 他還是一個平頭百姓, 但憂國憂民之心, 卻絲毫沒有改變。 他觀察到一個問題, 發現馬賢對待士兵很差, 州郡兵士氣不振。 一支軍隊士氣不振, 也就意味著兵無鬥志。 皇甫規再三考慮, 他覺得這次出征, 馬賢必敗, 趕緊上書給安定郡的官員反映情況。 果然, 事情和他所預料的一樣,

馬賢兵敗, 自己也為西羌人所殺。

馬賢所率領的人馬是防守安定郡的主力, 這樣一來, 安定郡就空虛了, 形勢已經岌岌可危。 皇甫規的上書, 讓郡守在混亂中看到了一線希望, 再加之他是安定本地人, 人脈又高, 只能抓住這根稻草救命了。 郡守當即就任命皇甫規為功曹, 功曹是西漢設置的一個職務, 是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 為了抵禦羌人, 皇甫規率領甲士八百人和西羌人交戰, 斬殺了幾人, 西羌人看到他帶兵有方, 熟悉情況, 無奈之下只好退走, 但實力未損, 很快他們向隴西郡發動進攻, 民眾遭到燒殺搶掠。 西北州縣情況再次惡化, 面對遊牧民族的攻掠, 朝廷一時間無可奈何。

面對這種情況, 皇甫規憂心忡忡, 他毛遂自薦,

上書朝廷任用自己, 但他卻在書中批評外戚梁冀。 自然, 他的毛遂自薦失敗了。

遭遇迫害, 大器晚成

這裡就要說一下樑冀, 梁冀是安定烏氏(今甘肅涇川)人。 東漢時期的著名外戚、權臣。 為大將軍梁商之子, 其妹為漢順帝皇后(順烈皇后)。 梁商死後, 梁冀接任大將軍, 曾立沖帝、質帝。 後毒殺質帝, 立桓帝劉志。 梁家一門權貴, 後來被漢桓帝借宦官之力滅梁冀一門。

自從得罪了梁冀, 皇甫規的日子就難過了, 地方上推薦他為賢良方正, 在京師的應試中他專門寫了西羌對策, 文中的矛頭更是指向權臣梁冀。 梁冀把他列在等級之外, 僅僅拜為郎中, 而且準備對他下毒手。 無奈中, 皇甫規只有裝病回家。 而安定郡地方官員為了巴結梁冀,

接連對他下死手, 好在他在當地還有威望, 幾次逃脫黑手。

這下, 他出仕之路就此斷線了。 他只能隱忍, 在家鄉以教授《詩》、《易》為業, 門徒達三百餘人。 直到十四年後, 情況才出現轉機。 這時, 梁冀已被誅, 人們才又想起他。

這時的皇甫規已經年過半百了, 對古人而言, 皇甫規的年紀已經到了晚年。 回顧人生之路, 可謂是一事無成。 不過, 皇甫規並不氣餒, 他依舊關注著西羌的局勢, 向自己的目標努力。

就在這個時候, 山東泰安一帶的叔孫無忌, 帶領一幫人扯旗造反。 朝廷派軍征討, 卻無功而返, 最後朝廷拜皇甫規為泰山太守平叛。 他就職後, 多管齊下減免稅收、清理訴訟, 同時派兵圍剿, 終於平息了亂局。 這算是他在官場上的第一次大作為。

在皇甫規59歲的時候,終於等來一個機會,開始實現他自己平定羌人的方略了。這時,已經是延熹四年(西元161年)了。這年,西北羌族部落的零吾、先零再次聯合進攻關中。氣勢洶洶的羌人,讓皇甫規感覺到局勢非常嚴重,他知道情況十分危急,再次上書朝廷,主動要求征討羌人。可是,任命總是姍姍來遲,到了冬天,參與叛亂的羌人部落越來越多,局勢一度失控。他終於得到了新的任命:中郎將“持節監關西兵”,征討羌人叛亂。

他率軍先斬殺羌人八百多人,又迫降先零諸羌十余萬。第二年,皇甫規用多種手段乘勝進入涼州。羌人聽聞後,又有十萬人投降。不過,他的仕途一直不順,主要原因是他不接受私財,也不和朝廷內的宦官聯繫。

他率軍回朝後,中常侍徐璜等人向他索要賄賂不成,誣陷他“賂降群羌”被下獄。好在,公道自在人心,“諸公及太學生張鳳等三百余人詣闕訟之”,皇甫規才得以赦免,回家了。

後來,朝廷拜他為度遼將軍,北部邊疆再無戰火。永康元年(167年),朝廷征他為尚書,後來升為弘農太守,封壽成亭侯,邑二百戶,他讓封不受,再轉為護羌校尉。熹平三年(174年),皇甫規病逝在回京師途中,時年七十一。他所著賦、銘、碑、贊、禱文、吊、章表、教令、書、檄、箋記,凡二十七篇。

皇甫規晚年才得重用,他一生的成功就在於一種堅持,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堅持。

在皇甫規59歲的時候,終於等來一個機會,開始實現他自己平定羌人的方略了。這時,已經是延熹四年(西元161年)了。這年,西北羌族部落的零吾、先零再次聯合進攻關中。氣勢洶洶的羌人,讓皇甫規感覺到局勢非常嚴重,他知道情況十分危急,再次上書朝廷,主動要求征討羌人。可是,任命總是姍姍來遲,到了冬天,參與叛亂的羌人部落越來越多,局勢一度失控。他終於得到了新的任命:中郎將“持節監關西兵”,征討羌人叛亂。

他率軍先斬殺羌人八百多人,又迫降先零諸羌十余萬。第二年,皇甫規用多種手段乘勝進入涼州。羌人聽聞後,又有十萬人投降。不過,他的仕途一直不順,主要原因是他不接受私財,也不和朝廷內的宦官聯繫。

他率軍回朝後,中常侍徐璜等人向他索要賄賂不成,誣陷他“賂降群羌”被下獄。好在,公道自在人心,“諸公及太學生張鳳等三百余人詣闕訟之”,皇甫規才得以赦免,回家了。

後來,朝廷拜他為度遼將軍,北部邊疆再無戰火。永康元年(167年),朝廷征他為尚書,後來升為弘農太守,封壽成亭侯,邑二百戶,他讓封不受,再轉為護羌校尉。熹平三年(174年),皇甫規病逝在回京師途中,時年七十一。他所著賦、銘、碑、贊、禱文、吊、章表、教令、書、檄、箋記,凡二十七篇。

皇甫規晚年才得重用,他一生的成功就在於一種堅持,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堅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