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山西省長治,古稱上党,全國文明城市,現存國內規模最大的城隍廟

長治, 古稱上黨、潞州、潞安府等。 地處晉東南, 晉冀豫三省交界, 總面積 13,864平方公里, 總人口 343萬。 長治擁有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等榮譽稱號。

一、歷史沿革

1、隋置上黨縣, 為上黨郡治。 唐為潞州治。 北宋崇寧中為隆德府治。 金、元仍為潞州治。

明朝時期的潞安府

2、明洪武二年(1369年)上黨縣廢入潞州;嘉靖八年(1529年)複置, 改名長治縣, 為潞安府治。 清沿襲。

3、1914年屬冀寧道, 1927年直屬山西省。

4、1945年由長治縣析設長治市。 1949年屬長治專區。 1949年長治市改為長治工礦區, 1952年複為長治市。 1953年升為省轄地級市。 1958年由晉東南專區代管。 1975年複為省轄地級市。

5、1985年將晉東南地區所轄的長治、潞城、武鄉、襄垣、屯留、沁縣、平順、黎城、壺關、長子、沁源等縣劃入。 1994年潞城縣改市。

二、地名來歷

1、上黨:據劉熙《釋名》:“黨, 所也。 在山上, 其所最高, 故曰上也。 ”

2、“長治”原為潞安府府治所在縣名, 得名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 取長治久安之意。

明嘉靖八年(1529年), 取長治久安之意。

三、旅遊景點

1、潞安府城隍廟。 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大北街廟道巷。

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 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 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創建, 明弘治五年(149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 現存的城隍廟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築, 寢宮、戲樓、玄鑒樓等為明代建築, 廊廡、耳殿為清代建築。

2、觀音堂位。 於長治市區西北郊7.5公里處的小常鄉梁家莊村東。 創建于明萬曆十年(1582年), 至今完好。 總占地面積5722平方米, 堂座東向西, 堂內古柏參天, 殿堂玲瓏。 現存建築有天王殿三楹(懸山式), 南北配殿、觀音殿、鐘鼓樓等。 是山西省三處保存有懸塑藝術的古建築之一。

3、潞安府衙。是明代府衙殿宇古建築,位於長治市內西南,潞安府衙坐北朝南,現存大門、鐘鼓二樓、府二堂、辦公院、西花園等建築。大門與鐘鼓二樓平行排列,台基高峙,主從有別,錯落有致。大門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明間辟門,兩次間青磚砌築扇面牆,單簷懸山頂。

3、潞安府衙。是明代府衙殿宇古建築,位於長治市內西南,潞安府衙坐北朝南,現存大門、鐘鼓二樓、府二堂、辦公院、西花園等建築。大門與鐘鼓二樓平行排列,台基高峙,主從有別,錯落有致。大門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明間辟門,兩次間青磚砌築扇面牆,單簷懸山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