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曆書中的精品,根據地《農家日曆》刊載毛主席罕見木刻像,值得一看

2018年新春又來到, 換曆書的時候了, 曆書, 據史書記載, 唐太和九年(西元835年)就已經有木板曆書出現了。 到宋代, 皇帝每年把新曆書賜給文武百官。

只有達官顯貴才有使用曆書的權利, 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實用工具書。 過去人們稱它為“曆日”`“憲書”`“通書”。 由於它是皇帝頒佈的, 人們又稱它為“黃曆”。 清朝乾隆時期, 為避諱乾隆帝的名字“弘”字, 而改稱“時憲書”。 在我國民間流傳悠久。 每年年底, 也就是歲末, 人們都有買來年曆書和看曆書的習慣。 在這些曆書中不但有一年的節氣交節時刻表、年齡和出生年份對照表, 還有氣象與農事、民間衛生療法、生活常識、對聯等豐富的內容, 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和文化氣息。

筆者小的時候就對曆書鍾愛不已, 在筆者的藏書裡, 曆書還不少, 在這些曆書中有民國時期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 有六七十年代的, 有八九十年代的。 每一本曆書都是時代的記憶和歷史的見證, 在這些曆書中記載著國家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與人民衣食住行有關的民俗文化, 其中有一本曆書很是讓筆者珍愛。 即《農家日曆》, 它是抗日戰爭勝利後, 趕在1946年1月1日前出版的,

堪稱“曆書中的精品”。 它與建國後曆書最大區別是按照陰曆初一日(即春節)作為當年的起始日, , 整本曆書洋溢著解放區人民當家作主的喜悅。

《農家日曆》, 為大32開線裝本, 全書44頁。 書早已發黃, 封面正中間印有“農家日曆”四個繁體大字, 右邊豎排印有“中華民國三十五年 西曆一九四六年”字樣,

左下角印“晉冀魯豫邊區太行行署編印”。 扉頁為毛主席、朱總司令等領袖肖像, 。 這本曆書的主要內容有“通書、農作常識、紀念節日、怎樣養娃娃、家畜疾病簡療法、土產染料介紹、怎樣丈量土地、統累稅計算方法、鄉村衛生常識、陽曆和陰曆”等。 這本曆書除了常規的日曆外, 還增加了許多邊區政府專門為邊區人民編寫的農村常用常識, 如由太行區農林局積數年經驗所寫成的“二十四農作常識”, 文中就指出從立春開始到大寒的二十四節氣中, 各個季節的農事活動和農諺。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紀念節日”章節, 部分抄錄如下:

三月八日 國際婦女節

四月四日 兒童節

五月一日 國際勞動節

六月六日 教師節

七月一日 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

七月七日 抗日戰爭紀念

八月一日 八一紀念

九月一日 記者節

九月五日 國際青年節

和現在相比, 教師節已不是現在的九月十日, 而記者節就更不一樣了。 我們現在用的青年節是跟國際“脫軌”了的, 中國現在的青年節是“國貨”是為了紀念偉大的五四運動。

由此可以看出這本曆書具有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是嶄新的共和國開始的前奏。見證了邊區文化史。

曆書中蘊藏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追溯曆書源遠流長的身世,它無疑是最具時代特徵的文化典籍。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大在意年曆書在生活中的作用,手錶,電子鐘,手機,電腦隨處可以查閱,方便快捷,有無曆書無所謂。但是,對於年齡偏大的人,卻不會忘記當年對它的依賴,更懷念從歲首到年終,每天給予他的目光,輕輕翻過一頁的感覺依稀存在。年終買一本日曆已成習慣。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建國初期的曆書,如今已不多見,這本曆書的封面部分損壞,但其所包含資訊的傳遞沒有受到影響。由於戰爭環境的險惡,何況經歷了70多年的歲月洗禮。能保存下來的已是鳳毛麟角了,在收藏界,一般認為解放區出版物較難收集,其就更是顯得彌足珍貴了, 它見證了解放區的文化史,具有較高的史料、研究、鑒賞和收藏價值。

由此可以看出這本曆書具有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是嶄新的共和國開始的前奏。見證了邊區文化史。

曆書中蘊藏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追溯曆書源遠流長的身世,它無疑是最具時代特徵的文化典籍。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大在意年曆書在生活中的作用,手錶,電子鐘,手機,電腦隨處可以查閱,方便快捷,有無曆書無所謂。但是,對於年齡偏大的人,卻不會忘記當年對它的依賴,更懷念從歲首到年終,每天給予他的目光,輕輕翻過一頁的感覺依稀存在。年終買一本日曆已成習慣。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建國初期的曆書,如今已不多見,這本曆書的封面部分損壞,但其所包含資訊的傳遞沒有受到影響。由於戰爭環境的險惡,何況經歷了70多年的歲月洗禮。能保存下來的已是鳳毛麟角了,在收藏界,一般認為解放區出版物較難收集,其就更是顯得彌足珍貴了, 它見證了解放區的文化史,具有較高的史料、研究、鑒賞和收藏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