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要對得起喝下的那杯牛奶:抗戰空軍的優越生活待遇

本文作者為煩惱的愛, 主編為薩沙, 如果轉載請務必注明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二十八期】(歷史系列第213講)

空軍至誕生之日起, 就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由於其執行任務的特殊性, 各國都給予了空軍人員最好的待遇, 抗戰中的國民政府也不例外。 今天就讓我們看一看, 抗戰期間中國空軍的生活待遇水準到底如何。

國民政府為了發展空軍, 給予空軍人員的薪俸在當時是非常的優厚。 以筧橋中央航校1933—1934年間畢業的學員為例, 在空軍見習期間, 每人的薪水和加給為銀洋75元, 可以買到黃金四五兩。 半年後見習期滿, 即加到銀洋150元, 而那時最好的伙食, 也不過每月銀洋10元而已。 原航校二期生、後任台軍空軍一級上將、參謀總長的賴名湯回憶說:“每月剩下許多錢,

大家都沒處可花。 於是大家都制最好的衣服, 選購相機、馬靴等物, 每人都有一輛三槍牌的腳踏車, 在當時的中國有一輛三槍牌的腳踏車, 較之20世紀70年代已開發國家中有一輛汽車還要難得。 ”

原任中央航校教官的勞聲寰也曾回憶:“我本來是中央教導總隊少校營長, 到航校任職後變為空軍中尉區隊長, 但薪俸由135元(國難薪80元)升到了150元。 ”中央教導總隊已是國軍精銳中的精銳, 待遇在陸軍中是最高的, 但其少校的薪水也沒有空軍中尉的高, 這足以說明那時空軍薪俸優厚到何種程度。

此後由於抗戰爆發, 國家財政困難和法幣貶值的緣故, 空軍人員的薪俸略有降低, 但總體水準仍然位居全軍之首。 以1940年空軍最底一級軍士為例:下士三級每月50元, 年終考績時, 每升一級增加5元, 升階則加10元。 每月飛行另加給50—75元不等。 1941年10月後, 部分中國空軍飛行員前往美國受訓, 受訓期間的待遇則比國內又要高不少, 按階級不同, 每月可領到80—240美元的零花錢。

而整個抗戰期間空軍中薪俸最高的, 則要算由中國政府出資組建的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的成員了。 1941年成立的飛虎隊, 其飛行員名義上為“中央飛機製造廠”雇員, 機械和後勤人員月薪為250-300美元, 飛行員為600美元, 小隊長為650美元, 中隊長則為700美元, 另外每擊落一架日機, 獎勵500美元。此時美軍航空隊的軍士機械師一個月的薪水僅為75美元,而飛虎隊中同樣一個機械人員的月薪卻比美軍一個大隊長還高。

由於空軍的飛行危險性極高,國民政府對飛行員的失事撫恤金也訂的很高,失事犧牲者初期撫恤金標準普遍為1萬法幣左右,足以維持飛行員家屬此後的生活。但很多飛行員家屬卻將這筆費用捐出來支援抗戰,讓人感動至深。

薪俸如此優厚,生活居所和伙食水準自然也不會低。抗戰初期的1937年,空軍人員都配給了高等質料的軍服和大衣,一個有家庭的中隊長則可以分配到一間西式宿舍。空軍飛行員的伙食標準原本為每月12元,8月14日空戰開始後,伙食標準就增加為了30元。因為伙食費太多用不完,伙夫頭還時常抱怨伙食難辦。

開戰初期,空軍大部分駐紮在各大城市作戰,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水準尚可,因此每天還有大量的慰問用品和罐頭食品送到空軍中,而飛行員戰鬥任務又重,幾乎就沒時間吃正餐。羅英德曾回憶:“逢任務頻繁之日,沒有時間用餐,每每利用上機出任務之前,匆匆地拿一杯咖啡或紅茶,撿兩塊雞肉或牛肉,在機上狼吞虎嚥,立即又升空迎敵。可以說是食不知味,我因此有20年時間,只要聞到雞肉、牛肉的味道就作嘔。”

但到1939年後,由於通貨膨脹和物質匱乏的緣故,服裝只能發給質料粗劣幾近紗布的制服,宿舍也變為了臨時搭蓋的茅草屋。連空軍人員的伙食都已經無法維持原來的水準,飛行員一日三餐的肉類大幅減少,都以蔬菜為主,被蘇聯總顧問戲稱為“吃草”。

而地勤人員每天更是僅吃兩餐,以鹽巴和鹹菜為主。時任空軍第二大隊副大隊長的姜獻祥回憶:“由於經費緣故,自己也無能為力,只能不時用冠冕堂皇的話勉勵他們:以民族存亡為第一,咬緊牙關,爭取最後的勝利。同時,私底下也對個別有特殊困難的同仁予以幫助。”

1941年,在蘇聯顧問的建議和政府的重視下,空勤人員開始吃高空伙食,每人每月伙食費250元,這才讓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半年後由於通貨膨脹加劇惡化,高空伙食實行實報實銷。

高空伙食又叫空勤伙食,根據標準高低分為“甲種空勤”:執行飛行任務的空勤人員享受,“乙種空勤”:具有飛行員資格,目前不在空勤第一線工作的人員享受和“丙種空勤”:其他空軍人員和空校學員享受。以1944—1945年期間空軍幼校的學員丙種空勤為例:每人每月定量45斤糧食。早餐為豆漿稀飯,兩個饅頭,1—2個雞蛋,一碟油炸花生米,一碟鹵牛肉,一碟泡菜,一碗白糖。中、晚餐為一桌六人,六菜一湯。葷菜主要是豬、牛肉,如回鍋肉、粉蒸肉、紅燒肉、黃燜雞等,冬季每桌一個火鍋。可以說伙食標準較其他陸海軍校高出不少。

這些抗戰空軍的勇士們,雖然拿著全軍最高的薪俸,吃著全軍最好的伙食,但卻從事著全軍最危險的戰鬥任務,平均犧牲年齡不足23歲。“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中美空軍混合聯隊B25轟炸機駕駛員張義聲曾回憶:“每當上天執行任務時,我都對自己說,要對得起每天早上喝下的那一杯牛奶。你們要知道,牛奶在當時的中國,可是人中龍鳳才能吃得上的高檔奢侈品啊!”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二十八期】(歷史系列第213講)

獎勵500美元。此時美軍航空隊的軍士機械師一個月的薪水僅為75美元,而飛虎隊中同樣一個機械人員的月薪卻比美軍一個大隊長還高。

由於空軍的飛行危險性極高,國民政府對飛行員的失事撫恤金也訂的很高,失事犧牲者初期撫恤金標準普遍為1萬法幣左右,足以維持飛行員家屬此後的生活。但很多飛行員家屬卻將這筆費用捐出來支援抗戰,讓人感動至深。

薪俸如此優厚,生活居所和伙食水準自然也不會低。抗戰初期的1937年,空軍人員都配給了高等質料的軍服和大衣,一個有家庭的中隊長則可以分配到一間西式宿舍。空軍飛行員的伙食標準原本為每月12元,8月14日空戰開始後,伙食標準就增加為了30元。因為伙食費太多用不完,伙夫頭還時常抱怨伙食難辦。

開戰初期,空軍大部分駐紮在各大城市作戰,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水準尚可,因此每天還有大量的慰問用品和罐頭食品送到空軍中,而飛行員戰鬥任務又重,幾乎就沒時間吃正餐。羅英德曾回憶:“逢任務頻繁之日,沒有時間用餐,每每利用上機出任務之前,匆匆地拿一杯咖啡或紅茶,撿兩塊雞肉或牛肉,在機上狼吞虎嚥,立即又升空迎敵。可以說是食不知味,我因此有20年時間,只要聞到雞肉、牛肉的味道就作嘔。”

但到1939年後,由於通貨膨脹和物質匱乏的緣故,服裝只能發給質料粗劣幾近紗布的制服,宿舍也變為了臨時搭蓋的茅草屋。連空軍人員的伙食都已經無法維持原來的水準,飛行員一日三餐的肉類大幅減少,都以蔬菜為主,被蘇聯總顧問戲稱為“吃草”。

而地勤人員每天更是僅吃兩餐,以鹽巴和鹹菜為主。時任空軍第二大隊副大隊長的姜獻祥回憶:“由於經費緣故,自己也無能為力,只能不時用冠冕堂皇的話勉勵他們:以民族存亡為第一,咬緊牙關,爭取最後的勝利。同時,私底下也對個別有特殊困難的同仁予以幫助。”

1941年,在蘇聯顧問的建議和政府的重視下,空勤人員開始吃高空伙食,每人每月伙食費250元,這才讓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半年後由於通貨膨脹加劇惡化,高空伙食實行實報實銷。

高空伙食又叫空勤伙食,根據標準高低分為“甲種空勤”:執行飛行任務的空勤人員享受,“乙種空勤”:具有飛行員資格,目前不在空勤第一線工作的人員享受和“丙種空勤”:其他空軍人員和空校學員享受。以1944—1945年期間空軍幼校的學員丙種空勤為例:每人每月定量45斤糧食。早餐為豆漿稀飯,兩個饅頭,1—2個雞蛋,一碟油炸花生米,一碟鹵牛肉,一碟泡菜,一碗白糖。中、晚餐為一桌六人,六菜一湯。葷菜主要是豬、牛肉,如回鍋肉、粉蒸肉、紅燒肉、黃燜雞等,冬季每桌一個火鍋。可以說伙食標準較其他陸海軍校高出不少。

這些抗戰空軍的勇士們,雖然拿著全軍最高的薪俸,吃著全軍最好的伙食,但卻從事著全軍最危險的戰鬥任務,平均犧牲年齡不足23歲。“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中美空軍混合聯隊B25轟炸機駕駛員張義聲曾回憶:“每當上天執行任務時,我都對自己說,要對得起每天早上喝下的那一杯牛奶。你們要知道,牛奶在當時的中國,可是人中龍鳳才能吃得上的高檔奢侈品啊!”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二十八期】(歷史系列第213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