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女人的前半生:好的愛情都有底線

-1-

近日各家媒體都在報導一個女人的故事, 起因源于一位法官的一條朋友圈。

故事的主人公張華(化名)是位初中文化的女子,

憑藉自身努力當上了上市公司的出納。

但她卻為了幫情人周轉資金, 前後挪用公款900萬獲罪。 五年有期徒刑結束, 等待她的依然是未還清的債務。

她以失去五年自由、母子失和、未見母親最後一面為代價去幫的男人卻消失不見了。

如今每隔三個月張華都會主動到法院申報財產, 也跟法官約好了還款計畫。

跟她約好的法官曾發過一條朋友圈:“做執行四年了, 難得遇見如此誠信的被執行人(因為我在三個月前告知她三個月後來申報財產變化)。 這個女人命途多舛。 ”

是的, 這個女人的故事比電視劇都離奇, 她曾經備受生活煎熬, 她也曾經可以作為勵志故事的女主人公傳頌, 但因為一個人, 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1997年, 張華初中畢業來到杭州。

兩年後結婚, 丈夫是孤兒, 一窮二白。 兒子出生後, 為了謀生, 她借錢開了家雜貨店。 就在那時, 她認識了李某。

因為李某的一句話, “你一個女人, 那麼小的手, 太辛苦了!” 張華從心底感到溫暖。

一個沒有得到過關愛的女子, 很容易因為陌生人的一句話而感動, 甚至愛上對方。

張華就是這樣, 為了這句話, 她如飛蛾撲火般奮不顧身。

-2-

張華離婚後, 和李某走到了一起。 在外人看來, 兩人的情況並不般配, 李某是大學畢業生, 張華初中文化, 又結過婚, 還帶著孩子。

張愛玲曾經說過:喜歡一個人, 會卑微到塵埃裡, 然後開出花來。

在李某面前, 張華是卑微的, 她為他洗頭、剪指甲, 照顧地無微不至, 李某也說張華是對他最好的人。

李某或許曾經是愛過張華的,

他的電腦、銀行卡密碼都是張華的生日, 李某還曾經承諾過要給她一個盛大的婚禮, 以後懷孕要給她最好的照顧。

但是張華沒有等來這一切。 2007年, 李某結婚了, 張華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他們分手了, 但並沒有斷了聯繫。 甚至2009年李某還為張華買了一套房子, 房主是張華。 因為李某說過要給張華一個家, 就一定要做到。

張華自然知道這樣不對, 可是她管不住自己, 這是她感情的救命稻草, 她捨不得放手。

彼時, 李某的生意越做越大。 張華也通過個人努力, 從上市公司的後勤做到出納, 得到老闆和老闆娘的信任, 不僅備用金歸她管, 銀行裡的公司帳戶她也能操作, 公章和財務章也全部放在她那裡。

為著這份信任,

張華一直盡心盡力, 沒有出過差錯。

有車有房, 有事業, 本應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生活卻因為李某的借錢而改變。

借錢果然是人性的照妖鏡, 照出人性的各種嘴臉。

戀人之間可以談錢, 但儘量不要有金錢往來, 尤其是自己沒錢還想幫對方的時候, 很容易走入歧途。

-3-

李某做生意, 張華盡力去幫。 給對方湊錢, 幫對方墊付利息。

2012年, 李某向張華借款500萬, 說一個星期就能還上。 張華無能為力, 於是想到了公司存在銀行的錢。

500萬按期還上了。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逐漸就不能準時全額還錢了, 窟窿終於堵不住了。

這是不是很像曾經流行的集資騙術?先誘騙被害人少投點錢, 準時得到利息, 幾輪後, 嘗到甜頭的被害人傾家蕩產投進去一大筆錢。

李某明知道張華沒有500萬, 卻問她借錢。 不會說不的張華以為從公司賬上挪用一下沒關係, 反正很快就還上了。 劇本卻沒有按她預期的方向演。

張華向公司坦白後, 去派出所前, 李某問張華“保你還是保我?”張華選擇了保對方, 李某也說找錢還債後就能接她出來了, 卻哪知李某根本沒錢, 連張華的那套房子都被典當了。

李某消失了, 張華被判刑五年, 一個月白了頭。

命運的欺淩還沒到頭, 出獄前三個月母親因病去世, 沒有見著最後一面。 迎接她出獄的哥哥路上發生車禍, 對方死亡。

因為許久不見, 兒子和自己很生疏。

房子被拍賣, 還欠了300多萬。

輾轉聯繫上李某, 對方只轉了1200元就將她拉黑了。

因為癡情錯付, 走錯了路, 張華要用終生去償還這筆欠債。

對於目前的張華來說,這是一筆巨額債務。但她沒有逃避。因為欠的債一定要還,就像愛錯了人,做錯了事,自己得承擔後果一樣。

-4-

張華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為情人/丈夫去挪用公款、觸犯法律的人,有的甚至賣身幫情人還賭債。

她們對愛情有一種盲從,以為愛一個人就應該為對方做任何事。

她們不懂得,愛一個人可以卑微,可以付出,可以沒有條件,但一定要有原則。

好的愛情都有底線,真愛不會讓你去做違法的事,不會讓你失去原則。

不要等到付出代價才明白:

讓你突破做人的底線,超越法律界限的愛人,都不是真愛你的人。

作者:流年芳華

來源:簡書

張華要用終生去償還這筆欠債。

對於目前的張華來說,這是一筆巨額債務。但她沒有逃避。因為欠的債一定要還,就像愛錯了人,做錯了事,自己得承擔後果一樣。

-4-

張華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為情人/丈夫去挪用公款、觸犯法律的人,有的甚至賣身幫情人還賭債。

她們對愛情有一種盲從,以為愛一個人就應該為對方做任何事。

她們不懂得,愛一個人可以卑微,可以付出,可以沒有條件,但一定要有原則。

好的愛情都有底線,真愛不會讓你去做違法的事,不會讓你失去原則。

不要等到付出代價才明白:

讓你突破做人的底線,超越法律界限的愛人,都不是真愛你的人。

作者:流年芳華

來源:簡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