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雜文| 文學老泡兒

○阿 紫

電影《老炮兒》走紅之後, 有了對“老炮兒”這個名詞的多種解釋。 其中馬未都的最易為人理解接受:“老炮兒”原本為“老泡兒”, 是指在一個領域“泡”了許多年,

卻始終沒有成事兒的一類人。 這種廣義的“老泡兒”適用人群很廣, 鄙人應該就算一個“文學老泡兒”。

初中甚至小學文化就可以摻和摻和, 文學門檻不可謂不低;即便成為一流大家, 名氣很可能不及二三線影視明星, 收入比不了四流男足球員, 文學之路“成功率”更不可謂不低, 因此文人群體註定“老泡兒”紮堆。

雖是“老泡兒”, “文學老泡兒”卻沒有其他領域“老泡兒”的落寞感, 不少人活得雄赳赳、氣昂昂。 鄙人十多年來一直混跡各文學論壇, 幾乎每個論壇都有那麼幾個“角兒”。 一發帖, 後面跟帖點贊者眾。 “角兒”之間雖然也爭風吃醋, 但表面上常常互相作揖, 抱團取暖。 你稱呼我“大家”, 我管你叫“方家”, 久而久之, 都自以為是尊人物。

可是出了論壇, 根本沒人認識他們。 近幾年, 文學論壇紛紛衰敗, 日漸冷清, 那幾位“大家”“方家”無比失落, 這才感覺到自己其實只是個“老泡兒”。

一張行軍床上鋪滿了獲獎證書, 某文友在微信上曬成就, 還附上一行文字“這些都是浮雲, 我從不當回事!”他若真不當回事, 就不會如此顯擺了。 倒是看官們真不會當回事。 分析一下, 這些證書無非幾類:一類是報刊聯合商家辦的徵文獎;另一類是一些文學組織發的安慰性獎項, 有點年底福利性質……用一句有點粗俗的網路語概括這些證書, 便是“然並卵”。

各類圖書出版群, 是“文學老泡兒”集中營。 時至今日, 仍把出一本實體書作為首要面子工程的, 只有“文學老泡兒”了。 所以圖書出版群裡,

幾乎沒有什麼走市場的圖書編輯, 絕大多數都是自費書編輯。 他們不是來找優秀作品, 而是來做業務的, 逮到一個虛榮的“老泡兒”, 一個月工資就到手了。

“什麼文能窮人, 我就不窮, 我吃得比誰都好!”一位50歲上下的女“老泡兒”常常在群裡顧盼自雄, 可憐見兒。 論收入, 工資加稿費往往不及一個一線城市年輕白領, 這倒也罷了, 我們自古就有“君子固窮”的文化底蘊。 然而要說“文學老泡兒”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富足, 連他們自己都沒有底氣。 因為將作品拿出來展示一下, 都不是沖著成為名著去的, 顯而易見是謀求經濟收益而不得的玩意兒, 浮躁之氣, 彌漫紙面。

或許, 我們會是中國最後的“文學老泡兒”。 不過這也無關緊要,

文學並不會死, 只不過換了種形式存在並發展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