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作為產品經理,你真的知道怎麼開會麼?

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說, “若經理人將25%的時間用在開會上, 那麼這個組織就可能出了問題。 ”產品經理亦是如此。

前段時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發佈了《2017產品經理白皮書》,

其中有調查到產品經理日常三件事為:內部溝通(32%)、開會(21.3%)、寫文檔(13.2)。 開會、與技術溝(si)通(bi)、和老闆溝通是產品經理最頭疼又糟心的事情。 產品經理作為產品反覆運算的發起人和執行推動人, 是絕對無法避免開會的, 但我們可以讓會議更有效率。

總結下我的產品經理工作日常中需要開的會及頻次:

上下級溝通會, 不定期產品組會議, 一週一次項目部會議, 二週一次產品預研討論會, 隨版本週期隨時版本評審會, 隨版本週期隨時功能討論會, 隨時頭腦風暴會, 隨時需求實現細節討論會, 隨時…

歸納下上述會議的性質, 其實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過程導向的會議, 事先規劃、主題明確, 例如上述的上下級溝通會、產品組會議、專案部會議、預研討論會、評審會這些;一類是任務導向會議, 隨時召開、產生決策, 例如功能討論會、頭腦風暴這些;

不同類型的會議雖然目的和形式不一, 但總的來說最關鍵的一點都是會議發起人, 因為這個人是會議的組織者、引導者、推進者以及後續的跟進者,

鑒於產品經理的工作性質及內容, 一般這個角色都是產品經理擔任, 那麼作為產品經理的我們如何才能更熟稔地召開會議, 並提高開會效率呢?

開會前明確會議主題

解決什麼問題、制定什麼決策、達成什麼目的。

過程導向型會議一般主題固定且明確, 任務導向型會議由於解決問題大多屬於突發性質, 因此最好事先和相關人等明確會議希望達成的決策和目的, 方便大家知道問題的解決進度——需開會確定。

參會人員及會議時間

明確和會議相關的所有人等, 並確定各自的閒置時間。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卻相當繁雜, 儘量以核心相關人員的時間為准, 其他人需儘量配合,

而且會議時間最好在問題提出的兩天內, 越早越好, 避免產生連鎖反應, 導致其他開發進度的延期。

對於具體的開會時間點, 若是過程導向型的大會, 筆者一般習慣定在上午10點半, 或者下午4點左右, 一方面在這兩個開始時間點, 大家都進入了工作狀態, 開會效率較高, 另一方面也預留了充足的後續討論時間(午飯前和下班前)。 若是任務導向型的小會, 筆者一般習慣是即刻解決, 可以在會議室或工位處。

預約會議室

根據參會人員的時間安排, 預約都能參加的時間段會議室。

當然是要提前預約啦, 特別是需要視聽設備的會議。 若是一些任務導向型會議, 例如需求實現細節的討論會, 在涉及人員不多的時候, 甚至不需要會議室,

直接在工位或某個休息區就及時討論敲定了。

會議召集

通知參會人員會議時間、會議主題。

若是需要提前準備材料的會議, 則需提醒相關人等提前準備並拷貝。 當然, 也要提醒大家要準時到會。

會議準備

開會前10分鐘左右前往會議室調試視聽器材, 若會議時間較久, 還需準備飲用水;若是腦暴、分享之類的會議, 也可準備一些零食, 營造輕鬆氛圍, 方便大家輕鬆自如地進行討論。

開會中維持會議紀律

首要便是要求參會人員準時到達, 避免浪費大家時間。 其次, 若會議中有人交頭接耳討論與會議無關的話題, 則需當即打斷並給與警告。 再者, 若會議討論出現膠著或意見相左無法達成一致時, 會議主持者需及時中斷論戰, 引導以避免擾亂會議氛圍。

引導會議流程

低效率的會議一定是開會目的不明確,而依然滔滔不絕討論的。因此,會議主持人在開會中,一定要根據事先明確的會議主題,引導會議流程按照預期進行。若大家討論的問題已偏出主題,則需及時制止,引導解決議題問題。若出現無法達成一致的問題或另外新的未能確定的問題,則需及時中斷,可放在會後另行組織相關人等繼續討論。

此外,會議主持人需調動大家的討論熱情,特別是針對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需要以身作則地拋出一些觀點帶動自由討論。

明確決策及排期

在提案討論過程中,會議主持人需注意觀察與會人員的反應,確保大家聽懂了提案內容,或在決策後確保大家持同意態度,或是大家是否已覺得無聊需儘快結束會議。

對於會議產生的決策,會議主持人一定要確保相關人等都持贊同意見,在意見得到統一後即需趁熱打鐵,協調相關人等的排期,明確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的預估時間。

會議記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於有很多討論結果或建議的會議,例如需求評審會,大家對需求原型、交互細節、實現方式等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建議,因此產品經理需及時記錄下來,方便會後整理並調整。另外,記錄這種行為本身也反映了你會重視這些意見,是一種對意見提出者的尊重。

開會後會議整理和通知

會議結束後,需儘快將會議中做出的決策——相關事項誰處理、怎麼處理、處理排期等進行整理,越詳細越好,方便問題追蹤和會議備忘。

整理後則需儘快發送給相關人等,一般是會議當天就可周知到所有人,方便大家及時處理相關問題,可以很好地督促他們去解決,也方便會後有文檔備案及通知備案,避免後續扯皮。

一般來說,過程導向型會議只能處理80%的事情或問題,剩下的20%還需要靠任務導向型會議來解決,因為前者主要是知識技能與資訊交流,而後者就是為了解決某些特定問題。在產品經理的工作日常中,像組內會議專案組會議需求評審會這些相對大型、參與人數眾多的過程導向型會議,主要解決較為宏觀的問題,以確定方向,頻次上一般不會太多,而像功能或需求實現方式討論會這些則是相對小型、參數人數較少的任務導向型會議,主要解決的便是細枝末節的執行問題,正是這類問題,才是產品經理與程式猿們撕逼的主戰場,這時候更考驗產品經理的應對能力及處理效率。

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說,

“若經理人將25%的時間用在開會上,那麼這個組織就可能出了問題。”

同樣,如果產品經理將超過25%的時間用在應急的任務導向型會議上,那麼他的工作效率也可能出了效率,因為在進行過程導向型會議時,產品經理並沒有考慮到所有問題,因此就造成細節問題不得不通過任務型會議去解決。希望所有的產品同仁們,都能熟練開會套路,提高會議效率,更快更好地推進產品反覆運算。

作者:陸莊羽(微信公眾帳號:看風景的人),移動產品經理,目前關注短視頻、社交社區、個性化推薦等方向,曾經的文青,如今的產品汪,戶外愛好者,願與所有同道者共同進步!

本文由 @陸莊羽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於 CC0 協議

引導以避免擾亂會議氛圍。

引導會議流程

低效率的會議一定是開會目的不明確,而依然滔滔不絕討論的。因此,會議主持人在開會中,一定要根據事先明確的會議主題,引導會議流程按照預期進行。若大家討論的問題已偏出主題,則需及時制止,引導解決議題問題。若出現無法達成一致的問題或另外新的未能確定的問題,則需及時中斷,可放在會後另行組織相關人等繼續討論。

此外,會議主持人需調動大家的討論熱情,特別是針對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需要以身作則地拋出一些觀點帶動自由討論。

明確決策及排期

在提案討論過程中,會議主持人需注意觀察與會人員的反應,確保大家聽懂了提案內容,或在決策後確保大家持同意態度,或是大家是否已覺得無聊需儘快結束會議。

對於會議產生的決策,會議主持人一定要確保相關人等都持贊同意見,在意見得到統一後即需趁熱打鐵,協調相關人等的排期,明確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的預估時間。

會議記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於有很多討論結果或建議的會議,例如需求評審會,大家對需求原型、交互細節、實現方式等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建議,因此產品經理需及時記錄下來,方便會後整理並調整。另外,記錄這種行為本身也反映了你會重視這些意見,是一種對意見提出者的尊重。

開會後會議整理和通知

會議結束後,需儘快將會議中做出的決策——相關事項誰處理、怎麼處理、處理排期等進行整理,越詳細越好,方便問題追蹤和會議備忘。

整理後則需儘快發送給相關人等,一般是會議當天就可周知到所有人,方便大家及時處理相關問題,可以很好地督促他們去解決,也方便會後有文檔備案及通知備案,避免後續扯皮。

一般來說,過程導向型會議只能處理80%的事情或問題,剩下的20%還需要靠任務導向型會議來解決,因為前者主要是知識技能與資訊交流,而後者就是為了解決某些特定問題。在產品經理的工作日常中,像組內會議專案組會議需求評審會這些相對大型、參與人數眾多的過程導向型會議,主要解決較為宏觀的問題,以確定方向,頻次上一般不會太多,而像功能或需求實現方式討論會這些則是相對小型、參數人數較少的任務導向型會議,主要解決的便是細枝末節的執行問題,正是這類問題,才是產品經理與程式猿們撕逼的主戰場,這時候更考驗產品經理的應對能力及處理效率。

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說,

“若經理人將25%的時間用在開會上,那麼這個組織就可能出了問題。”

同樣,如果產品經理將超過25%的時間用在應急的任務導向型會議上,那麼他的工作效率也可能出了效率,因為在進行過程導向型會議時,產品經理並沒有考慮到所有問題,因此就造成細節問題不得不通過任務型會議去解決。希望所有的產品同仁們,都能熟練開會套路,提高會議效率,更快更好地推進產品反覆運算。

作者:陸莊羽(微信公眾帳號:看風景的人),移動產品經理,目前關注短視頻、社交社區、個性化推薦等方向,曾經的文青,如今的產品汪,戶外愛好者,願與所有同道者共同進步!

本文由 @陸莊羽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於 CC0 協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