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世凱真是賣國賊?若非此人阻攔,早已與日軍兵戎相見

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極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有人說他是“竊國大盜”是“獨夫民賊”;也有人說他是“民族功臣”把處於崩潰邊緣的中國重新穩定, 是那個時期真正有遠見之人。

事實上, 袁世凱本質上是一個極其擅長權術的封建舊派人物, 同時袁世凱也是一個愛國者和民族主義者, 袁世凱對中國近代化作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 袁世凱之所以背負百年駡名, 無非在於袁世凱稱帝了。

辛亥革命期間, 袁世凱積極遊走, 最終用較為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 不久後眾人推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3年第二次革命爆發, 袁世凱用血腥手段鎮壓, 不久後踏著屍骸的上位的袁世凱正是成為大總統, 並組閣。

當了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並不甘心, 企圖恢復帝制, 袁世凱是舊社會出生, 對皇位極其迷戀, 其實不只是袁世凱, 那個時期任何一個大軍閥誰沒有一個當皇帝的夢?數千年的封建皇權,

企是辛亥革命說能推翻就推翻的。

1915年12月袁世凱不顧眾人的阻攔登基稱帝, 並改國號為中華帝國, 建元紅憲, 史稱“洪憲帝制”, 袁世凱一系列較為“荒唐”的行為遭到了各方的反對(可以說成是羡慕嫉妒恨)並以此引發護國運動。

護國運動的爆發是袁世凱萬萬沒有想到的, 為了快速平息這場騷亂, 袁世凱不得不在83天之後宣佈取消帝制, 此後鬱鬱而終, 不治而亡, 結束了輝煌的一生。

從大體上來講, 袁世凱似乎沒有做過太多的錯事, 如果有便是“二十一條”和稱帝, 如果是因為這兩件事讓袁世凱背負一輩子駡名, 那麼慈禧、李鴻章、溥儀、張學良這些又算什麼?

眾人似乎只知道袁世凱對日本的軟弱, 卻不知袁世凱差一點領兵登陸日本打仗。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日本以協約國為理由, 強行接收了戰敗國德國在中國的殖民地山東膠州極其沿線鐵路, 中國無力阻止, 同時日本人為了獲取此地的永久使用權, 秘密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要求。

據史書記載, 從1915年2月到5月, 3個月的時間裡, 袁世凱政府堅決不同意日本佔領膠州, 同時透露部分資訊到外界, 企圖得到國際社會輿論的支持, 以期靠國聯施壓給日本, 進一步達到放棄《二十一條》。

當時國力十分強盛的日本政府認為, 袁世凱是在挑釁日本,

讓日本蒙受奇恥大辱, 並決定與袁世凱開戰, 5月9日上午, 日本政府命令日軍艦開赴山東、奉天, 同時要求日本駐中國領事、日僑民紛紛撤離中國。

袁世凱作為軍閥出身, 一生什麼大風大浪沒有見過, 豈會害怕與日寇打仗, 同時, 袁世凱命令新軍進入一級戒備, 同時命令張作霖東北軍進入作戰狀態,就在袁世凱準備隨時與日軍兵戎相見期間。

段祺瑞阻攔說:“國若再經歷大動盪,西方亡我之心不可小覷。”段祺瑞希望袁世凱慎重考慮,最終袁世凱長歎一聲說:“何等痛心,何等恥辱!……經此大難之後,大家務必認此次接受日本要求為奇恥大辱,本臥薪嚐膽之精神,做奮發有為之事業。”

5月9日這一天,北洋政府最終艱難在《二十一條》簽字,為紀念這一天,袁世凱宣佈把這一天定為“國恥日!”不過民間還有另外一個版本,說的則是孫中山。

傳言說,袁世凱原本打算與日軍決一死戰,但關鍵時刻,日本政府拿出一份他們與孫中山簽署的《中日同盟》(據悉現在這份檔的原件還保存在日本外務省。)

中日同盟內容為,孫中山承認事成之後把滿洲送給日本,同時承認日本擁有對滿洲的優先特權,如果袁世凱不同意簽訂《二十一條》,那麼日本將在外交上承認孫中山地位,這對剛剛經歷政治動盪的中國來說,不亞於一場大地震,故而袁世凱最終同意日本要求,據悉袁世凱事後,憤憤說了一句:“吳三桂。”

同時命令張作霖東北軍進入作戰狀態,就在袁世凱準備隨時與日軍兵戎相見期間。

段祺瑞阻攔說:“國若再經歷大動盪,西方亡我之心不可小覷。”段祺瑞希望袁世凱慎重考慮,最終袁世凱長歎一聲說:“何等痛心,何等恥辱!……經此大難之後,大家務必認此次接受日本要求為奇恥大辱,本臥薪嚐膽之精神,做奮發有為之事業。”

5月9日這一天,北洋政府最終艱難在《二十一條》簽字,為紀念這一天,袁世凱宣佈把這一天定為“國恥日!”不過民間還有另外一個版本,說的則是孫中山。

傳言說,袁世凱原本打算與日軍決一死戰,但關鍵時刻,日本政府拿出一份他們與孫中山簽署的《中日同盟》(據悉現在這份檔的原件還保存在日本外務省。)

中日同盟內容為,孫中山承認事成之後把滿洲送給日本,同時承認日本擁有對滿洲的優先特權,如果袁世凱不同意簽訂《二十一條》,那麼日本將在外交上承認孫中山地位,這對剛剛經歷政治動盪的中國來說,不亞於一場大地震,故而袁世凱最終同意日本要求,據悉袁世凱事後,憤憤說了一句:“吳三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