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烽火張垣」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四)

烽 火 張 垣

編者按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 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 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 獨特的地理位置, 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 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 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 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 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 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 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 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 張垣方志按西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

以饗讀者。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 八路軍在華北地區建立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為堅持抗戰、牽引和消耗日軍發揮了重要作用, 察哈爾省也先後建立了平西、平北、察南、察北等抗日根據地。 今天張垣方志向大家推送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 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因連吃敗仗被調職, 由岡村甯次繼任。 岡村寧次一上任便提出了“強化治安運動”, 對各根據地實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 他集中了萬余兵力, 向根據地進行規模空前的大“掃蕩”, 採取“鐵壁合圍”“梳蓖式清剿”和“馬蹄形堡壘戰”等戰術, 分進合擊, 以重兵向邊區中心區進逼, 妄圖消滅邊區各級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

1942年5月1日, 岡村甯次又集中日偽軍5萬多人, 配屬飛機、坦克、炮兵、騎兵和自行車隊, 由他親自指揮, 對冀中平原進行“掃蕩”。 敵人所到之處, 房屋被燒,

莊稼被毀, 牲畜、糧食和人民財產被搶掠一空, 人民被慘殺者不可勝計。 這一年, 邊區又發生了罕見的大旱災, 群眾吃樹皮、野菜, 部隊也經常挨餓。 一個時期, 多種疾病蔓延流行。 當時晉察冀邊區在各個方面, 都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943年1月15日, 在晉察冀邊區政府成立5周年時, 邊區部隊已達到8.3萬多人, 民兵40多萬人, 5年間, 粉碎敵人“掃蕩”和“蠶食”, 作戰1.5萬餘次, 斃傷日偽軍17萬多人, 連同俘虜、投誠人員, 共計殲敵21.3萬多人。 邊區政府領導著13個專區、98個縣、650多個區、1.53萬多個行政村, 共約2000萬人口。 5年來, 邊區軍民從戰爭中學習戰爭, 經受了嚴酷的戰火考驗, 不管敵人何等瘋狂殘暴, 施展多少陰謀, 依然不能摧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943年, 日本侵略軍為了進行“大東亞戰爭”,不得不抽調部隊增援南太平洋地區。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向“敵後之敵後”挺進的勝利形勢鼓舞下, 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兵, 相互配合, 主動出擊, 大舉收復被敵人“蠶食”的地區。

在與日本侵略軍浴血奮戰的過程中,

國民黨頑固派先後發動3次反共高潮, 第3次竟以40萬大軍包圍了黨中央所在地陝甘寧邊區。 晉察冀軍區先後抽調主力部隊12個團, 執行保衛黨中央的任務。 進入1944年, 敵人的封鎖線, 只能依靠深溝高壘, 大部分碉堡由偽軍駐守, 日軍兵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根據中央指示,晉察冀邊區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1944年9月,晉察冀軍區成立了4個二級軍區。冀晉軍區由趙爾陸任司令員,王平任政治委員;冀察軍區由郭天民任司令員,劉道生任政治委員;冀中軍區由楊成武任司令員,林鐵任政治委員。冀熱遼軍區由李運昌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二級軍區建立後,連續向日偽軍展開攻勢。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接近最後勝利,日軍在華北繼續收縮兵力,以“確保城市交通要道與資源地區”。1945年5月,法西斯德國投降。國際局勢的急劇變化,使日偽軍鬥志進一步瓦解。晉察冀軍區抓住極為有利的時機,根據毛澤東同志關於“努力向雁北、綏東、察哈爾、熱河及冀東敵佔區發展,擴大解放區”的指示,組織軍民向敵佔區展開進攻戰役。1945年春季和夏季,部隊、民兵奮勇作戰,戰果迅速擴大。(未完)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河北抗日戰爭簡志》《張家口事典》《細說張家口》《張家口軍事志》《張家口歷史文化叢書》《中共張家口地方史》《近代察哈爾軍事問題研究》《張家口文史·抗戰專輯》《赤城英烈》《聶榮臻: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國防部網站,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網站等資料)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根據中央指示,晉察冀邊區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1944年9月,晉察冀軍區成立了4個二級軍區。冀晉軍區由趙爾陸任司令員,王平任政治委員;冀察軍區由郭天民任司令員,劉道生任政治委員;冀中軍區由楊成武任司令員,林鐵任政治委員。冀熱遼軍區由李運昌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二級軍區建立後,連續向日偽軍展開攻勢。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接近最後勝利,日軍在華北繼續收縮兵力,以“確保城市交通要道與資源地區”。1945年5月,法西斯德國投降。國際局勢的急劇變化,使日偽軍鬥志進一步瓦解。晉察冀軍區抓住極為有利的時機,根據毛澤東同志關於“努力向雁北、綏東、察哈爾、熱河及冀東敵佔區發展,擴大解放區”的指示,組織軍民向敵佔區展開進攻戰役。1945年春季和夏季,部隊、民兵奮勇作戰,戰果迅速擴大。(未完)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河北抗日戰爭簡志》《張家口事典》《細說張家口》《張家口軍事志》《張家口歷史文化叢書》《中共張家口地方史》《近代察哈爾軍事問題研究》《張家口文史·抗戰專輯》《赤城英烈》《聶榮臻: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國防部網站,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網站等資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