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甘肅科技館參觀熱背後的“冷”思考 開館一個月展品頻“受傷”

參觀者遊玩之餘 能否真正參與到科學探究?

操作體驗項目時 能否愛惜展品不讓它“受傷”?

甘肅科技館 參觀“熱”背後的“冷”思考

市民排隊參觀。 記者 武永明 攝

甘肅科技館自2017年12月28日開館以來, 參觀者絡繹不絕, 網路訂票場場爆滿, 現場取票不出一個小時便已告罄。 這一勢頭在開館後的第一個寒假變得越加強勁, 爆熱度有增無減。 據科技館調查資料顯示, 僅開館一個月, 接待觀眾達9萬多人次, 最多的一天達6100余人次, 平時多在4000多人次。

然而近日記者調查發現, 作為全省科普主陣地的甘肅科技館, 集科技展覽、科普教育、休閒旅遊為一體, 但是參觀人員似乎只注重了休閒娛樂, 卻忽視了科普教育, 參觀過程中“暴力”損傷展品等不文明現象也屢屢發生, 同時, 參觀科技館時橫穿馬路等現象逐漸浮出水面, 交通安全問題令人擔憂。

市民體驗。

只顧“盲玩”忘了科普

無論是家長帶領孩子還是學校組團參觀科技館, 最大的心願是在得到快樂的同時體驗和親近科技知識, 感受科技魅力, 拓展科技視野。 然而, 事實果真如此嗎?家長的期望是否與參觀、體驗效果一致?熱熱鬧鬧“遊樂”之餘究竟有多少科普知識入腦入心?

觀眾

兩名正在體驗“最降速線”展項的初中生, 連連搖頭表示不知道這個展項的原理, 只是覺得好玩。 類似這樣“盲玩”的例子很多, 不少觀眾未能仔細查看每一展項的標識內容, 忘了近距離接觸科學知識, “遊樂”之餘, 科普知識是否入眼入心入腦, 效果則差強人意。

“第一次帶孩子來參觀, 挺新鮮的!”某小學李老師說, 對每一個展品的說明儘量給孩子講解, 但時間有限, 也就隨著人流走走看看。

李老師建議, 希望館內講解員能夠再多一些詳盡的講解, 起到連接參觀者與科技館各展品之間的橋樑作用, 對展品的操作和原理的講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引導參觀者有效體驗, 深入感受, 如果參觀者還能把這些科學道理複述出來,

這才是到科技館一遊所期望達到的最好效果。

工作人員

“科技館旨在帶給觀眾體驗式、趣味性的科普教育, 但很多孩子純粹是來玩樂的。 有些孩子一到展廳, 就將能敲的敲一遍, 能吹的吹一遍, 能爬的爬一遍, 累得滿頭大汗, 對科學知識的認知少之又少。 不少家長不看說明, 敲敲打打, 玩得不亦樂乎, 但不知道玩的是什麼。 孩子跟著家長也是一通胡玩亂玩。 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觀眾玩得盡興的同時收穫豐富的科學知識。 ”三樓探索與發現展廳工作人員如是說。

專家

甘肅省社科院研究員包曉霞表示, 科技館是一個城市科普宣傳的重要陣地, 甘肅科技館開放之際所遭遇的“盲玩”現象,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參觀人群的自身素質高低不齊所導致。

作為我省投資興建的重大社會文化專案, 公眾對甘肅科技館充滿了期待也充滿好奇之心, 新鮮感遠大於對科普知識的求知欲。 再加上公眾缺乏專門教育和科學引導, 科技館與參觀者的互動少了些許技術含量。 如科技館對參觀者行為是否制定有相應的規則或基本要求, 宣傳教育是否到位, 參觀者是否樂意在遊玩之餘積極參與到探究科學知識。

館方

“走馬觀花, 玩玩樂樂的科普體驗不是建立科技館的初衷, 我們更希望參觀者在遊樂之餘重視科普教育, 通過參與、體驗、互動, 引導參觀者觀察科學現象, 弄清科學原理, 每一件展品都有二維碼, 市民掃一掃即可獲知該展品的所有內容。 參觀科技館,不提倡一窩蜂、到此一遊的從眾式參觀。為了提升觀眾的參觀品質,我們隨時關注各界對科技館運行中提出的建議和意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擴充講解員隊伍,並借助社會力量,招募科技人員和大學生志願者,以緩解場館科普人員短缺的問題。”甘肅科技館副館長魏名邦說。

工作人員維修損壞展項。

“暴力”操作致展品頻“受傷”

甘肅科技館開館以來,除了每日暴增的客流量,還有頻頻“受傷”的展品。

1月8日是科技館規定的閉館時間,一樓圖元世界展廳裡,維修人員正在修理被參觀者“玩壞”了的展品,而在探索與發現的幾大展區,光杆兒的操控器、失效的按鈕,車身分離的模型爬坡小車、無法修復的拉力器……短短開館10天時間,科技館裡展品受損現象令人心驚。

科技館的大多數展區展品都是以體驗為主,寓教於樂,採取趣味性的方式拉近科技同普通公眾的距離,參觀者可以親身體驗。但正是因為如此,展品受損現象嚴重。

現象

在一件名為“便利生活:變速器工作原理——轉速比”的展品前,玻璃外罩上明確標識出三個步驟的操作示意圖,但一名小朋友未看文字說明,卻一手急速推動手柄,一手猛力轉動手輪,而家長就站在旁邊,未進行阻止。

此時,守在一旁的廠家維修人員急忙告訴那名小朋友,必須按照說明步驟,但對方置若罔聞。維修人員說,這一展品的參與體驗和開汽車一樣需要先踩離合器再掛擋,是有先後操作順序的,不斷猛拉猛轉會損壞展品。維修人員指著該展品一齒輪相連處告訴記者,這一部位已經因為猛烈碰撞產生了一道深深的印痕,需要進行檢修。

工作人員

雖然展區內都有專人講解引導,因為客流量過大,一些展項前出現擁堵現象,講解員往往講解得口乾舌燥,但是參觀者不太仔細聽,或未認真閱讀操作說明,無視“非工作人員勿操作”、“請勿碰觸展品”等提示,“我們時刻提醒參觀者愛護展品,‘請將道具放回原處,不要亂拿亂放’,但實際上多數參觀者似乎都沒有聽到。”一樓泡芙堡展廳內的講解員告訴記者。

維修人員

“很多孩子把體驗區當成了遊樂場,不按說明操作的情況比比皆是,許多科技展品中的電子產品較為精密,不少家長與孩子在使用前根本就沒有閱讀使用說明,造成了設備的損壞,暴力操作行為令人咂舌。”負責維修的張先生說,館裡的許多展品如果在正常的使用下通常壽命都在幾年以上,但現在不少展品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有的甚至已經無法修復。

專家

在包曉霞看來,“目前,一些人在公共場所的不文明現象飽受詬病,公共與私人的邊界意識薄弱,因此,科技館作為面向大眾開放的公共場所,還是需要用‘剛性’的規定來引導大眾,劃分清楚公域、私域界線,精細管理,提高公民的自我意識和自身素質,養成良好的參觀行為。”

館方

魏名邦表示,科技館運行以來,參觀人群使用不當或不文明使用,導致一些設備損壞。參觀者體驗前一定要看清操作說明,掌握操作步驟和程式,把握操作輕重適宜。科技館也將進一步細化各個展品的操作說明,爭取讓參觀者一目了然,操作順暢。

橫穿馬路埋下安全隱患

甘肅科技館開館不久,本報以《“停車難”給參觀甘肅科技館“添堵”了》為題報導了參觀者停車難問題,科技館非常重視,並與相關部門協調,為觀眾提供了一處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大型臨時停車場,預計可以停放1000多輛車。“停車難”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但科技館門前亂停車的現象並未杜絕,而且參觀者橫穿馬路、行人與車輛爭道現象突出,為交通安全帶來較大隱患。

“看看,又橫穿馬路了!有些人從科技館一出來直接帶著老人和孩子橫穿馬路,太危險了,前面100米外的十字路口就是斑馬線,可人家不走有啥辦法?科技館正門直對銀安路,雙向車道之間為綠化隔離帶,參觀者圖方便省事,進出科技館都是‘抄近路’,不看過往車輛。”一環衛工人指著幾名剛剛從科技館參觀完畢正在過馬路的市民說。

科技館正門保安說,“有了停車場,但前來參觀的公眾不看通知、不看微信、不看報紙,還是有人開車亂停,交警天天來貼罰單。我們也時時提醒參觀者要走人行橫道,但是能聽進去的人不多。”

“我們也注意到參觀者橫穿馬路的危險行為,面對疾馳的車流,一些進出科技館的參觀者甚至在馬路上‘閒庭信步’,面對民警的勸誡不理不睬。”安寧交警大隊李警官表示,“銀安路這片區域道路建設還在規劃之中,綜合管理設施有待完善。當然,這一交通隱患還需要有關部門給予解決,如考慮在行人集中的路段設置行人過街設施或施劃人行橫道線,安裝過街橫道燈。通過交通誘導系統的使用,方便科技館參觀者的出行,做到人車分離,消除安全隱患。”

參觀科技館,不提倡一窩蜂、到此一遊的從眾式參觀。為了提升觀眾的參觀品質,我們隨時關注各界對科技館運行中提出的建議和意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擴充講解員隊伍,並借助社會力量,招募科技人員和大學生志願者,以緩解場館科普人員短缺的問題。”甘肅科技館副館長魏名邦說。

工作人員維修損壞展項。

“暴力”操作致展品頻“受傷”

甘肅科技館開館以來,除了每日暴增的客流量,還有頻頻“受傷”的展品。

1月8日是科技館規定的閉館時間,一樓圖元世界展廳裡,維修人員正在修理被參觀者“玩壞”了的展品,而在探索與發現的幾大展區,光杆兒的操控器、失效的按鈕,車身分離的模型爬坡小車、無法修復的拉力器……短短開館10天時間,科技館裡展品受損現象令人心驚。

科技館的大多數展區展品都是以體驗為主,寓教於樂,採取趣味性的方式拉近科技同普通公眾的距離,參觀者可以親身體驗。但正是因為如此,展品受損現象嚴重。

現象

在一件名為“便利生活:變速器工作原理——轉速比”的展品前,玻璃外罩上明確標識出三個步驟的操作示意圖,但一名小朋友未看文字說明,卻一手急速推動手柄,一手猛力轉動手輪,而家長就站在旁邊,未進行阻止。

此時,守在一旁的廠家維修人員急忙告訴那名小朋友,必須按照說明步驟,但對方置若罔聞。維修人員說,這一展品的參與體驗和開汽車一樣需要先踩離合器再掛擋,是有先後操作順序的,不斷猛拉猛轉會損壞展品。維修人員指著該展品一齒輪相連處告訴記者,這一部位已經因為猛烈碰撞產生了一道深深的印痕,需要進行檢修。

工作人員

雖然展區內都有專人講解引導,因為客流量過大,一些展項前出現擁堵現象,講解員往往講解得口乾舌燥,但是參觀者不太仔細聽,或未認真閱讀操作說明,無視“非工作人員勿操作”、“請勿碰觸展品”等提示,“我們時刻提醒參觀者愛護展品,‘請將道具放回原處,不要亂拿亂放’,但實際上多數參觀者似乎都沒有聽到。”一樓泡芙堡展廳內的講解員告訴記者。

維修人員

“很多孩子把體驗區當成了遊樂場,不按說明操作的情況比比皆是,許多科技展品中的電子產品較為精密,不少家長與孩子在使用前根本就沒有閱讀使用說明,造成了設備的損壞,暴力操作行為令人咂舌。”負責維修的張先生說,館裡的許多展品如果在正常的使用下通常壽命都在幾年以上,但現在不少展品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有的甚至已經無法修復。

專家

在包曉霞看來,“目前,一些人在公共場所的不文明現象飽受詬病,公共與私人的邊界意識薄弱,因此,科技館作為面向大眾開放的公共場所,還是需要用‘剛性’的規定來引導大眾,劃分清楚公域、私域界線,精細管理,提高公民的自我意識和自身素質,養成良好的參觀行為。”

館方

魏名邦表示,科技館運行以來,參觀人群使用不當或不文明使用,導致一些設備損壞。參觀者體驗前一定要看清操作說明,掌握操作步驟和程式,把握操作輕重適宜。科技館也將進一步細化各個展品的操作說明,爭取讓參觀者一目了然,操作順暢。

橫穿馬路埋下安全隱患

甘肅科技館開館不久,本報以《“停車難”給參觀甘肅科技館“添堵”了》為題報導了參觀者停車難問題,科技館非常重視,並與相關部門協調,為觀眾提供了一處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大型臨時停車場,預計可以停放1000多輛車。“停車難”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但科技館門前亂停車的現象並未杜絕,而且參觀者橫穿馬路、行人與車輛爭道現象突出,為交通安全帶來較大隱患。

“看看,又橫穿馬路了!有些人從科技館一出來直接帶著老人和孩子橫穿馬路,太危險了,前面100米外的十字路口就是斑馬線,可人家不走有啥辦法?科技館正門直對銀安路,雙向車道之間為綠化隔離帶,參觀者圖方便省事,進出科技館都是‘抄近路’,不看過往車輛。”一環衛工人指著幾名剛剛從科技館參觀完畢正在過馬路的市民說。

科技館正門保安說,“有了停車場,但前來參觀的公眾不看通知、不看微信、不看報紙,還是有人開車亂停,交警天天來貼罰單。我們也時時提醒參觀者要走人行橫道,但是能聽進去的人不多。”

“我們也注意到參觀者橫穿馬路的危險行為,面對疾馳的車流,一些進出科技館的參觀者甚至在馬路上‘閒庭信步’,面對民警的勸誡不理不睬。”安寧交警大隊李警官表示,“銀安路這片區域道路建設還在規劃之中,綜合管理設施有待完善。當然,這一交通隱患還需要有關部門給予解決,如考慮在行人集中的路段設置行人過街設施或施劃人行橫道線,安裝過街橫道燈。通過交通誘導系統的使用,方便科技館參觀者的出行,做到人車分離,消除安全隱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