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慢性病中的隱病灶

在多年探索慢性病治療的過程中, 經過反復實踐與思考, 對慢性病有了新的認識:多數慢性病除了存在被確診的顯病灶外, 還至少存在另一處與此顯病灶直接相關的隱病灶, 隱病灶大多因周圍神經傳導功能阻滯所致, 而且該隱病灶總處在與顯病灶所屬組織、器官直接相連的血液迴圈通路或神經傳導通路的上游, 制約著顯病灶的康復。

多數慢性病同時存在顯病灶與隱病灶是作者在長期治療實踐中摸索出來的認識, 顯病灶指以患者的自覺症狀為指征判斷出的病灶, 如肢體軟組織及骨、關節的痠、麻、脹、痛所在處;或根據自覺症狀,

經病理、生化檢驗或影像檢查而確定的病灶, 如各內臟的病變處。 而隱病灶指患者沒有自覺症狀或症狀很輕微的病變處, 往往易被患者及醫師忽略。

治療顯病灶的重要性無需論述。 治療隱病灶則有必要強調:

(1)隱病灶可有多處

上述病理分析和臨床經驗都證明, 多數慢性病同時存在顯病灶和隱病灶。 目前, 醫生確診的絕大多數僅是顯病灶, 隱病灶常被忽略, 這是造成慢性病治療變慢的主要原因。 一個器官、腺體、組織和同一條血管的平滑肌, 常由多條發自椎旁神經節或發自腦與椎前神經節的自主神經控制;一組骨骼肌及與之對應的皮膚, 也會由幾條從不同脊段發出的脊神經控制, 所以, 一個顯病灶可能有幾處隱病灶。 要治癒慢性病, 必須循症找出所有隱病灶, 同時治療, 方可收良效。

(2)複雜病情更要診治隱病灶

有的慢性病患者因耽誤治療而有多種併發症纏身, 或因誤補誤瀉而使機體功能紊亂, 或因治療失當, 為藥物所傷而免疫力低下, 體質衰弱, 其病情或症狀往往是錯綜複雜的。 醫師應避免在病因不清、病理不明的情況下過度使用抗生素、激素, 以免出現惡性循環。 中醫界雖然早就警醒執業者辨明複雜症候的重要性:至虛有盛候, 反瀉含冤;大實有羸狀, 誤補疾甚;陰證似陽,

清之必斃;陽證似陰, 溫之轉傷;並強調“對病欲愈, 執方欲加者, 謂之下工”, 但多數執業者仍未脫此窠臼。 其實, 不只中醫有“對病欲愈, 執方欲加”的問題, 西醫也流行此病。 不善於增強患者的抵抗力、恢復機體功能的平衡, 是治病的大忌, 都是因為對慢性病的病因、病理認識不清, 沒有真正理解血液迴圈阻滯、周圍神經傳導功能阻滯與慢性病形成的關係, 不明白治療慢性病的關鍵是要同時治療顯病灶和隱病灶而發生的現象。

有的疾病, 西醫久治無效, 中醫卻治好了, 往往是因為中醫在調理陰陽、血氣平衡時不自覺地治好了隱病灶, 帶動顯病灶一起康復的結果。

樹立同時治療顯病灶與隱病灶的自覺性, 祛邪與扶正相結合,

會使中、西醫治療慢性病的效果顯著地提高。

(3)區分隱病灶的現象與本質

必須強調, 隱病灶發生在周圍神經傳導阻滯處, 這是致病的本質。 隱病灶的這種本質不是用生理指標或生化指標的變異予以確證的, 是以其具有帶動顯病灶發生或康復等一系列特徵而判斷的。

周圍神經纖維是伴隨著脊柱、骨骼、血管、筋膜、肌腱運行的,既可因這些器官、組織致病而受傷,神經受傷也可殃及這些器官、組織。因而,隱病灶在現象上是指受阻滯的神經和它周圍受傷的組織共同的病灶,隱病灶的特徵是指其共同表現出的特徵,而不僅是那十分纖細的受阻滯的神經單獨的特徵。正因為神經受阻滯與其周圍組織的病變總是相伴發生的,隱病灶是其共同的病灶,才可能用觸診法診斷出隱病灶。

隱病灶及其特徵是現象,現象與本質是有區別的。

書名:慢性病的顯病灶與隱病灶

作者:周振亞, 周雷, 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29.80

周圍神經纖維是伴隨著脊柱、骨骼、血管、筋膜、肌腱運行的,既可因這些器官、組織致病而受傷,神經受傷也可殃及這些器官、組織。因而,隱病灶在現象上是指受阻滯的神經和它周圍受傷的組織共同的病灶,隱病灶的特徵是指其共同表現出的特徵,而不僅是那十分纖細的受阻滯的神經單獨的特徵。正因為神經受阻滯與其周圍組織的病變總是相伴發生的,隱病灶是其共同的病灶,才可能用觸診法診斷出隱病灶。

隱病灶及其特徵是現象,現象與本質是有區別的。

書名:慢性病的顯病灶與隱病灶

作者:周振亞, 周雷, 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29.8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