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御苑珍獸——皇帝的動物園,傻麅子和環尾狐猴……

清 弘曆 多祿圖軸 紙本水墨 故宮博物院藏

皇帝的畫技也是一言難盡。 傻麅子和大猴子在文章後半部分!

覺得表情包和上圖之間, 一定有說不明的聯繫

清帝在自己的離宮別苑飼養了許多現實中的鹿, 這些遊憩在皇家園林中的鹿主要是為了觀賞, 自然也有在現實生活中對神仙世界的模擬。

清人繪 雍正朗吟閣圖軸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雍正皇帝登基前後長居北京, 很少有機會塞外狩獵或巡幸江南, 因此他經常寄情於京城的皇家園林之中, 在他現存的許多行樂圖中都有鹿的身影。

其中最著名的是《雍正朗吟閣圖》, 朗吟閣是位於圓明園「天然圖畫」景觀中的一處建築, 雍正未登基之前就在此生活讀書, 畫面中他正在侍從的簇擁下端坐閣內,

透過漏窗凝視著窗外的美景, 在窗外梧桐樹下正棲息著一對梅花鹿, 園中飼養少數幾隻梅花鹿可以增加園林中的生機和野趣, 也襯托出雍正寄情于山水的園林之趣。

清人繪 胤禎行樂圖(八開選一 局部)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在另一幅《雍正行樂圖》中, 兩隻鹿出現在山村樣貌的屋舍旁邊, 突顯出主人怡然自樂的田園生活。

清人繪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十二軸選一)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不過在《雍正十二月行樂圖》的第十一月故事畫面中則出現了一個大規模的鹿群圈養場,

這其中還有許多象徵祥瑞的白鹿, 畫家將這麼大規模的鹿場添置在畫面中顯得生動活潑, 但這似乎並不適合現實中的園林景觀。 過大的鹿群必然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清人繪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局部(十二軸選一)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從兩幅《雍正行樂圖》可以看出園林中一般只是小規模飼養鹿作為點綴,這種大規模的圈養似乎更偏向於畜牧生產。據檔案記載清代在南苑設有鹿圈,由鹿戶為祭祀活動而專門飼養鹿只,每圈額定養鹿十五對,如果圈內缺鹿,可以在苑內捕捉散養的鹿作為補充。(《欽定大清會典·嘉慶朝》卷七十九「內務府南苑事務」)這就說明規模化的養鹿主要是祭祀所用的犧牲,這種圈養場景並不適合用於園林觀賞,畫家有可能是觀察了南苑鹿圈的情景而後將其納入畫中。

清 金廷標 乾隆宮中行樂圖軸(局部)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在各地進貢的珍禽異獸中,經常會有一些珍稀的鹿科動物,這些動物的身影很多都被記錄在清宮的繪畫之中,比如乾隆時期金廷標等人創作的《乾隆行樂圖》中出現了一對鹿,學者推斷這兩隻鹿應為(或就是)西洋畫家郎世寧所繪,西洋畫家擅于寫實,郎世寧更是清代宮廷西洋畫家的代表人物,由此來看對這兩隻鹿的描繪應是真實而準確的,再從雄鹿白色的唇部、背部黑色明顯的脊線、淡黃色的鹿角以及雌鹿白色的腹部等一系列特徵,可以推測這是一對白唇鹿(Przewalskium albirostris)。這種動物主要分佈在中國青藏高原東部,它能出現在乾隆皇帝的御苑中,很有可能是該鹿產地的地方官員或宗教領袖進貢給皇帝的禮物。

清人繪 東海馴鹿圖軸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乾隆曾作《馴鹿歌》一首,在詩的序文中寫到:

「甯古塔將軍巴靈阿奏進東海使鹿部所產馴鹿。勝負載似牛,堪乘騎似馬,依媚於人乃又過之,其飲食性則仍麌麌之群也,造物神異,無所不有,命繪以圖而系之詩。」(董誥等輯《皇清文穎續編》,卷二十)

這首詩所提到的畫正是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東海馴鹿圖》,圖中以西洋技法生動地描繪了一隻白色的雄馴鹿。

清 賀清泰 賁鹿圖軸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乾隆巡幸塞外時,蒙古台吉必力滾達賴向他獻上了一頭很少見的白色麅子。當時乾隆生母崇慶皇太后即將過六十歲生日,乾隆認為這只白麅是應時而至的天賜祥瑞,他特意讓郎世寧依照此麅形象繪製《瑞麅圖》作為慶賀太后生日的禮物。

清 郎世寧 瑞麅圖軸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從此圖可以看出這只麅子實際上是一隻白化的雄性西伯利亞麅(Capreolus pygargus),西伯利亞麅是一種廣布於中國北方和西南地區的鹿科動物,廣泛的分佈使得它們成為人們狩獵的重要對象,乾隆皇帝在第二年(一七五二年)塞外巴顏河圍獵時又捕獲一隻白化麅,他認為這是祥符疊呈,特作《圍中獲白麅詩以紀之》。

國內的傻麅子都是黃色的,傻傻萌萌 n(*≧▽≦*)n

白化動物因為在動物種群中出現概率較小,所以一經發現就被人們當作奇珍異獸,這頭蒙古台吉進獻的白化西伯利亞麅在乾隆看來是可以堪比鳳儀於庭的祥瑞徵兆。作為孝子的乾隆首先將這種祥瑞的祝福獻給母親。事實上乾隆經常會為母親大壽創作一些預示祥瑞的祝壽畫作,如上文提及的《多祿圖》。

清 郎世寧 交趾果然圖軸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有趣的是在其母七十大壽時他仍命郎世甯將安南國進獻的環尾狐猴繪製成《交趾果然圖》獻給母親,在這幅畫中郎世甯有意將環尾狐猴尾巴上的環紋減少到七個並配合樹上七枚仙桃暗示太后的七十華齡。從白化的西伯利亞麅和環尾狐猴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乾隆將用於彰顯王權的祥瑞異獸加以改造用於祝賀母親的生日,他將這種王權獨有的象徵性權力分享給母親,塑造出孝親楷模的帝王形象,這實際上傳達出乾隆希望治下人民忠君孝親的皇權統治思想。

馬達加斯加中朱利安國王的原型,也不知道多少人看過……

原文作者:王釗(作者系北京大學哲學系科技哲學專業博士)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白髮簪花不解愁,明朝皇后葬墓中的“簪”

從兩幅《雍正行樂圖》可以看出園林中一般只是小規模飼養鹿作為點綴,這種大規模的圈養似乎更偏向於畜牧生產。據檔案記載清代在南苑設有鹿圈,由鹿戶為祭祀活動而專門飼養鹿只,每圈額定養鹿十五對,如果圈內缺鹿,可以在苑內捕捉散養的鹿作為補充。(《欽定大清會典·嘉慶朝》卷七十九「內務府南苑事務」)這就說明規模化的養鹿主要是祭祀所用的犧牲,這種圈養場景並不適合用於園林觀賞,畫家有可能是觀察了南苑鹿圈的情景而後將其納入畫中。

清 金廷標 乾隆宮中行樂圖軸(局部)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在各地進貢的珍禽異獸中,經常會有一些珍稀的鹿科動物,這些動物的身影很多都被記錄在清宮的繪畫之中,比如乾隆時期金廷標等人創作的《乾隆行樂圖》中出現了一對鹿,學者推斷這兩隻鹿應為(或就是)西洋畫家郎世寧所繪,西洋畫家擅于寫實,郎世寧更是清代宮廷西洋畫家的代表人物,由此來看對這兩隻鹿的描繪應是真實而準確的,再從雄鹿白色的唇部、背部黑色明顯的脊線、淡黃色的鹿角以及雌鹿白色的腹部等一系列特徵,可以推測這是一對白唇鹿(Przewalskium albirostris)。這種動物主要分佈在中國青藏高原東部,它能出現在乾隆皇帝的御苑中,很有可能是該鹿產地的地方官員或宗教領袖進貢給皇帝的禮物。

清人繪 東海馴鹿圖軸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乾隆曾作《馴鹿歌》一首,在詩的序文中寫到:

「甯古塔將軍巴靈阿奏進東海使鹿部所產馴鹿。勝負載似牛,堪乘騎似馬,依媚於人乃又過之,其飲食性則仍麌麌之群也,造物神異,無所不有,命繪以圖而系之詩。」(董誥等輯《皇清文穎續編》,卷二十)

這首詩所提到的畫正是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東海馴鹿圖》,圖中以西洋技法生動地描繪了一隻白色的雄馴鹿。

清 賀清泰 賁鹿圖軸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乾隆巡幸塞外時,蒙古台吉必力滾達賴向他獻上了一頭很少見的白色麅子。當時乾隆生母崇慶皇太后即將過六十歲生日,乾隆認為這只白麅是應時而至的天賜祥瑞,他特意讓郎世寧依照此麅形象繪製《瑞麅圖》作為慶賀太后生日的禮物。

清 郎世寧 瑞麅圖軸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從此圖可以看出這只麅子實際上是一隻白化的雄性西伯利亞麅(Capreolus pygargus),西伯利亞麅是一種廣布於中國北方和西南地區的鹿科動物,廣泛的分佈使得它們成為人們狩獵的重要對象,乾隆皇帝在第二年(一七五二年)塞外巴顏河圍獵時又捕獲一隻白化麅,他認為這是祥符疊呈,特作《圍中獲白麅詩以紀之》。

國內的傻麅子都是黃色的,傻傻萌萌 n(*≧▽≦*)n

白化動物因為在動物種群中出現概率較小,所以一經發現就被人們當作奇珍異獸,這頭蒙古台吉進獻的白化西伯利亞麅在乾隆看來是可以堪比鳳儀於庭的祥瑞徵兆。作為孝子的乾隆首先將這種祥瑞的祝福獻給母親。事實上乾隆經常會為母親大壽創作一些預示祥瑞的祝壽畫作,如上文提及的《多祿圖》。

清 郎世寧 交趾果然圖軸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有趣的是在其母七十大壽時他仍命郎世甯將安南國進獻的環尾狐猴繪製成《交趾果然圖》獻給母親,在這幅畫中郎世甯有意將環尾狐猴尾巴上的環紋減少到七個並配合樹上七枚仙桃暗示太后的七十華齡。從白化的西伯利亞麅和環尾狐猴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乾隆將用於彰顯王權的祥瑞異獸加以改造用於祝賀母親的生日,他將這種王權獨有的象徵性權力分享給母親,塑造出孝親楷模的帝王形象,這實際上傳達出乾隆希望治下人民忠君孝親的皇權統治思想。

馬達加斯加中朱利安國王的原型,也不知道多少人看過……

原文作者:王釗(作者系北京大學哲學系科技哲學專業博士)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白髮簪花不解愁,明朝皇后葬墓中的“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