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轉改」農家少閑月 棚裡人倍忙 出頭嶺鎮嘗到產業扶貧的甜頭

摘要:一串串鮮紅欲滴的草莓搖搖欲墜, 一朵朵碩大飽滿的食用菌長勢喜人, 一束束鮮嫩的香椿佈滿枝頭……2月2日, 薊州區的氣溫接近零下3℃, 田野裡一片凋零, 但位於出頭嶺鎮雙河灣和順農場的生態農業大棚裡內, 卻綻放著綠意和生機。

2月2日至2月7日, 天津市委網信辦按中央網信辦統一部署, 組織全市網路媒體開展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路媒體新春走基層集中採訪活動。 採訪團以薊州區為起點, 第一站來到了以生態農業著稱的出頭嶺鎮雙河灣和順農場。

一串串鮮紅欲滴的草莓搖搖欲墜, 一朵朵碩大飽滿的食用菌長勢喜人, 一束束鮮嫩的香椿佈滿枝頭……2月2日, 薊州區的氣溫接近零下3℃, 田野裡一片凋零, 但位於出頭嶺鎮雙河灣和順農場的生態農業大棚裡內, 卻綻放著綠意和生機。

雙河灣農業精准扶貧試驗示範園區位于薊州區出頭嶺鎮西部, 是一個集休閒、觀光、採摘、示範為 一體的高標準農旅結合農業園區。 2015年, 出頭嶺鎮一次性流轉該村的600畝土地建成了雙河灣農業精准扶貧試驗示範園區。 園區投資達1200萬元, 一期工程建成了38棟日光溫室大棚、1棟高標準智能溫室大棚, 用於種植羊肚菌菇、白靈菇、香菇、草莓、香椿、獼猴桃等菌類和果蔬品種。

食用菌基地始終堅持研發, 技術涵蓋了原料生產、新品種培育、食用菌存儲, 廢菌棒利用等各環節, 實現了全產業鏈技術創新, 從而有效提高了當地食用菌產業的競爭力, 進一步促進了產業均衡、融合發展。

隨後, 記者走進草莓種植大棚。 與以往土地覆膜的草莓採摘大棚不同, 這裡的草莓“長在空中”。 一排排四層高的白色草莓架是和順農場的特色產品——立體種植。 陳國華告訴記者:“去年薊州區庫區辦對示範區加大政策扶植, 草莓大棚內新設置了草莓支架,

使得草莓產量在原土地面積上增加了一倍。 支架上的補光燈保證草莓在冬天, 陰雨天可以正常生長。 ”

粉碎之後的廢菌棒再次迴圈成“營養土”

在走訪過程中, 農場裡一座“土堆”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陳國華對草莓的無土種植技術的介紹, 解答了記者的疑惑。 這些粉碎了之後的廢菌棒,其實是草莓生長的“營養土”。廢菌棒再利用之後可以用作有機肥料,不僅廢物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又改善了生態環境,真正實現了農產品的“綠色無公害”。只要是架子上草莓熟透,無需清洗,可以直接採摘食用。採訪中,陳國華隨手採摘一顆草莓咬下一口,紅色的果肉露出來,滲出淺紅色的汁水,為草莓的品質打了“廣告”。

陳國華摘下草莓現場品嘗

一輛標有“天津市放心農產品直供直銷”的運輸車,享受高速不收費,出行不限號,保證新鮮菌蔬水果直達市民餐桌上

陳國華說,現在大棚平均一天的採摘量能達到 600斤到700斤。而眼看馬上就要迎來春節假期,工人的採摘量將增大,遊客採摘生意也將紅火起來。

雙河灣生態農業示範區作為精准扶貧試驗示範園區,讓村民切實嘗到了產業扶貧的甜頭。村民土地流轉以後,村民一口人一年可以收入1300元的土地承包費。同時,村民還可以到大棚裡打工,一人每月採摘收入在2500元至2800元。曾經以傳統種地為生的三口之家,如今搭上“大棚種植”這輛“致富快車”,年收入達10萬元左右。

出頭嶺鎮鎮長張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出頭嶺鎮先後實施了種植結構調整、萬畝基本農田改造、設施農業提升等重點項目,不斷提高農業產業的綠色指數和科技含量,規劃出了一系列特色農品產業帶,創新發展模式,使高效生態農業得到有序開發和持續發展。為農民增產增收創造條件。正是在這種優化的產業體系下,出頭嶺鎮的雙河灣生態農業示範區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這些粉碎了之後的廢菌棒,其實是草莓生長的“營養土”。廢菌棒再利用之後可以用作有機肥料,不僅廢物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又改善了生態環境,真正實現了農產品的“綠色無公害”。只要是架子上草莓熟透,無需清洗,可以直接採摘食用。採訪中,陳國華隨手採摘一顆草莓咬下一口,紅色的果肉露出來,滲出淺紅色的汁水,為草莓的品質打了“廣告”。

陳國華摘下草莓現場品嘗

一輛標有“天津市放心農產品直供直銷”的運輸車,享受高速不收費,出行不限號,保證新鮮菌蔬水果直達市民餐桌上

陳國華說,現在大棚平均一天的採摘量能達到 600斤到700斤。而眼看馬上就要迎來春節假期,工人的採摘量將增大,遊客採摘生意也將紅火起來。

雙河灣生態農業示範區作為精准扶貧試驗示範園區,讓村民切實嘗到了產業扶貧的甜頭。村民土地流轉以後,村民一口人一年可以收入1300元的土地承包費。同時,村民還可以到大棚裡打工,一人每月採摘收入在2500元至2800元。曾經以傳統種地為生的三口之家,如今搭上“大棚種植”這輛“致富快車”,年收入達10萬元左右。

出頭嶺鎮鎮長張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出頭嶺鎮先後實施了種植結構調整、萬畝基本農田改造、設施農業提升等重點項目,不斷提高農業產業的綠色指數和科技含量,規劃出了一系列特色農品產業帶,創新發展模式,使高效生態農業得到有序開發和持續發展。為農民增產增收創造條件。正是在這種優化的產業體系下,出頭嶺鎮的雙河灣生態農業示範區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