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暈車、流感、腹瀉!春運路上遇到這些突發情況咋處理?

今年的春運已於昨日拉開大幕, 很多人已經開開心心地準備或已經踏上回家團圓的路途。

春運人潮湧動, 舟車勞苦, 再加上在密封的空間裡空氣不暢, 難免會有各種不適。 特此提醒大家, 春運途中要警惕各種健康隱患, 學會應對突發健康問題。

提前準備防暈車

對於有暈車史的朋友來說, 每次乘車乘機都是經歷一場磨難, 因此做好防暈工作格外地重要。

暈車是我們常常遇到的情況, 長時間的旅途對於身體來說是個考驗。 這是由於長時間的顛簸、心情緊張, 身體不適、過度疲勞等原因造成的。

暈車不是病,

而是一種應激反應, 不用過分緊張。 經常暈車者出發前的頭天, 最好別吃油膩食物, 宜吃些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 而且不要吃得太飽;晚上應保證充足睡眠。 在必要的情況下, 在乘車乘機前半小時就服用防暈車藥, 或者切片生薑貼在肚臍眼上, 也可以聞橘子皮或服用新鮮薑汁。

另外, 乘車時儘量減少頭部活動, 避免看窗外移動的景物。 現在很多人在乘車或坐飛機時, 都會靠手機、平板電腦等來打發旅途時光, 但這樣長時間用眼, 會給眼睛帶來傷害, 造成眼幹、眼澀、眼疲勞等不適, 特別是坐夜車的人, 車廂中光線較暗, 再長時間對著書籍或螢幕, 傷害更大。 另外, 在移動的交通工具上長時間盯著螢幕, 會讓眼睛感覺不舒服, 導致眼花、頭暈等不適。

旅途謹防流感腹瀉

春運期間, 各交通站點和交通工具內, 通風和衛生條件較差, 人群密度大、人員密切接觸頻率增加, 再加上天氣又寒冷, 旅途疲勞等, 這些都增加了流感感染的風險。

建議乘客旅途中儘量避免用手接觸眼、鼻及口等,

接觸交通工具內設施裝置後, 儘量及時清潔雙手, 抵抗力弱的人可佩戴口罩預防;在列車、大客車中途停靠站時, 找機會下車呼吸些新鮮空氣;在車上要多喝水, 旅途中可以帶上感冒藥, 如出發前出現了感冒等不適症狀, 應推遲出行, 不要強行出門。

另外, 在長途汽車和火車上, 由於車上設施不足, 許多乘客因忽視洗手和飲食衛生, 或者在車上食用了生冷食物, 引發消化道疾病的發作, 極易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等。

建議乘客要注意飲食衛生, 儘量規律飲食, 避免胃腸道疾病。 在列車上吃飯前也應用香皂洗手, 如果怕用水不方便, 上車前最好準備消毒濕紙巾, 吃飯前用濕紙巾擦手。 不隨意用手直接接觸食物, 儘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長途旅行, 有的人途中不吃不喝, 也有的人一路上吃個不停, 這兩種做法都不可取。 前者可能導致低血糖, 後者易出現腹脹、腹痛等不適。 春運路上體力消耗大, 合理搭配飲食才能護好腸胃。

特殊人群要當心

春運過程中, 回家團聚、探親訪友,

總是希望能帶上剛出生的小寶寶和老人團聚, 希望久別的親人歡聚一堂, 因此嬰幼兒、孕婦及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 就成了旅途中的特殊人群。

准媽媽出行前要諮詢專科醫生。 孕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 原則上孕婦如果沒有什麼孕期併發症的話, 是可以乘坐飛機、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的, 民航、鐵路部門也有孕婦坐乘的相關規定。 但是孕婦如果要出行, 應該提前進行身體檢查, 並諮詢產科醫生的意見, 根據醫生的建議來選擇是否出行。

另外, 乘客要帶小寶寶出門時, 一定要準備充足的衣服, 防止氣溫上的差異。 要多備些寶寶日用品, 一次性紙尿褲、濕紙巾都要帶足。 有的寶寶會因水土不適而拉肚子, 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家長應給寶寶帶上足夠的水,到達目的地後,一半一半地換水再慢慢過渡比較好。寶寶容易感冒,受涼腹瀉,出發前應準備治腹瀉的肚臍貼之類的藥物,還要隨身攜帶一瓶退燒的藥。

對於心腦系統疾病患者,建議春運期間應儘量避免出行,如不得不外出,則要隨身攜帶急救藥品,還要學會自救,如用藥物控制血糖、血壓升高。出現頭暈乏力、心悸等症狀時,要及時開窗通風透氣,並向就近的親友求救。長途旅行時儘量不喝咖啡、酒、果汁等,而應多喝溫開水,加快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避免血液過於黏稠形成血栓。

(山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郭冬娜)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採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家長應給寶寶帶上足夠的水,到達目的地後,一半一半地換水再慢慢過渡比較好。寶寶容易感冒,受涼腹瀉,出發前應準備治腹瀉的肚臍貼之類的藥物,還要隨身攜帶一瓶退燒的藥。

對於心腦系統疾病患者,建議春運期間應儘量避免出行,如不得不外出,則要隨身攜帶急救藥品,還要學會自救,如用藥物控制血糖、血壓升高。出現頭暈乏力、心悸等症狀時,要及時開窗通風透氣,並向就近的親友求救。長途旅行時儘量不喝咖啡、酒、果汁等,而應多喝溫開水,加快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避免血液過於黏稠形成血栓。

(山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郭冬娜)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採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