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線下線上“趕集忙” 青島年貨市場品種多元化

1月24日, 37歲的韓軒通過網購平臺訂購了紅酒、乾果、進口牛羊肉、茶葉等, 28日貨品即陸續抵達膠南老家。 他從3年前習慣了逛互聯網年貨大集, 省掉了舟車勞頓的搬挪之苦, 過年歸家的路更輕便許多;在此之前, 每至年關, 他會到超市的“年貨大集”採購一番, “那時候好像只有雙手塞滿禮物才算回家過年。 ”

而他也告訴記者, 童年時代, 最盼的就是跟著父母趕年集。 “必須在熱熱鬧鬧的人場裡走過幾個來回, 買到糖葫蘆、小鞭炮、糖果才算備足了年貨。 ”

經年累月, 趕集的形式正在反覆運算, 從鄉間路邊的人流如織,

到大型超市的一片紅火鼎盛, 再至如今的電商平臺“讓年貨先回家”。 消費不斷升級的年代, 物品種類增多、消費者分層、支付方式更加智慧, “走, 咱趕集去!”悄然折射著時代的變化。

“新”年集

42歲的鐘先生是春聯批發商, 名副其實的“趕集大戶”, 每年進入臘月, 就穿梭在不同的年集上。 記者在薛家島大集上見到他時, 他正半膝跪在地上整理攤開的“福”字——紅紅火火。 當天他共賣出了132張, 每張均價是8元左右。

一張張福字, 寄託著人們對新一年的期望。 記者 楊志文 攝

“收入了1000多塊錢, 超過一半是微信和支付寶轉帳。 ”鐘先生說, 以前沒有網路支付的時候, 最稀缺的就是零錢, 集前得想方設法換零錢。 “趕集當天, 還要防小偷, 惴惴不安。 網上支付省去了這些煩惱。 ”

記者在薛家島、王哥莊等大集上走訪發現, 支付二維碼已經成為多數售賣點的標配。 但一些商戶也告訴記者, 傳統的年貨大集上中老年人居多, 一些小攤位前還是現金交易。 這些攤主多數是鄉村的農戶、漁民, 將自家種的花生、芋頭或海鮮產品拿到年集上售賣,

錢袋子、零錢、一杆老秤才是標配。

商戶老王是年集上賣衣服的大戶, 前幾年他的忙碌從臘月前後一直持續到年根。 “從2014年開始, 生意越來越難做。 ”老王告訴記者, 以往經常在集市上看到年輕人帶著父母來買衣服, 挑選、比較、試穿。

而現在網購盛行, 市面上的成衣鋪也逐漸增多, 大的優惠不斷推出, 類似景象越發難見。 “現在一天也就勉勉強強收入200塊錢, 都賺不出成本。 ”

多元“趕集”

“趕集”“趕場”“趕墟”……除了傳統年貨大集正經歷著新的變化, 越來越多的新型年貨大集憑藉便利、多元的購物方式, 在節前購物市場上也占得了較大比重。

一家零食乾果電商向記者透露, 天貓年貨節期間, 店鋪共賣出1200多箱乾果食品, 利潤預計逾2萬元。

線上電商的年貨大集如火如荼, 實體商場的年貨大集依然毫不遜色。 “利群年貨大集市”從1月25日一直持續到2月9日, 糖果、海鮮產品、牛奶、阿膠、酒類等均推出年貨特定產品, 平均價格比平日略降了一成。 凱德廣場不僅推出會員積分秒殺現金券活動,

還在1月28日和29日下午邀請了網紅“同道大叔”前來助力, 通過脫口秀、舞臺劇等多種形式為年貨大集壯大聲勢。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劉萍)

[編輯:芃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