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茶陵走出去的這位遊擊司令 拼死挽救了湘贛蘇區 卻差點錯殺陳毅

他在主力紅軍長征後, 領導召開棋盤山會議, 挽救了只剩200餘人且省委書記叛變投敵的湘贛蘇區;他差點綁架殺死陳毅, 卻被毛主席稱讚為政治很強, 粗中有細;他身懷武當絕技, 與許世友並稱為“南譚北許”, 是我黨有名的武林高手;他女兒因戰亂流落敵營, 差點被他一耳光扇死;他還曾救過胡耀邦一命, 堪稱“鐵面包公”。 他就是茶陵走出去的開國功臣、遊擊司令譚余保。

錯綁陳毅的蘇區維埃主席譚余保

特約撰稿人/牛八

譚餘保,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生於茶陵縣舲肪鄉洮水村。

民國15年(1926年)帶領獅子班成員開展農民運動, 被選為農協委員兼財委主任, 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先後擔任蘇區三、六、七區區委書記、區蘇維埃政府主席、茶安酃特區區委書記、茶陵縣蘇維埃政府主席、湘贛省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兼財政部長、湘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 在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 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執行委員。

民國23年(1934年), 紅軍主力長征後, 由陳洪時、譚余保、彭明輝等組成新的湘贛省委, 繼續領導湘贛邊界的革命鬥爭。

(此時, 整個湘贛省蘇區只留下5個獨立團約3000餘人, 裝備也很落後。 國民黨當局趁主力紅軍撤退之機, 糾集5個師的兵力, 對湘贛蘇區成包圍之勢, 妄圖一口吞掉湘贛紅軍。 圖為棋盤山三年遊擊戰爭舊址, 來自新活動網)

(陳洪時、譚餘保率部跳出重圍, 進入安福縣境的武功山區。 但是, 敵人一直窮追不捨。 1935年2月, 彭輝明在戰鬥中犧牲。 幾個月下來, 部隊減員甚多, 只剩下800餘人, 僅有的一部電臺也已損壞, 湘贛省與紅六軍團和黨中央失去了聯繫。 不久之後, 省委書記陳洪時卻叛變投敵了。 湘贛省的“三巨頭”就剩下譚餘保一個人。 圖為棋盤山三年遊擊戰爭舊址, 來自新活動網)

期間, 面對10倍于紅軍、遊擊隊的敵軍瘋狂圍剿,

隨著省軍區司令員彭明輝等大批指戰員的犧牲, 陳洪時、劉發榮、李宗保、曠珠權等負責人相繼叛變, 整個湘贛革命根據地瀕臨崩潰的邊緣。

民國24年7月, 譚餘保果斷地通知四散的同志到棋盤山集中, 召開有40多人參加的會議。 會議根據譚的倡議, 撤銷原所有機構, 成立中共湘贛臨時省委、省軍政委員會和遊擊支隊司令部。 譚余保被推舉為臨時省委書記兼軍政委員會主席和遊擊支隊政委, 主持制定“保存力量, 穩步發展, 以待時期”的戰略方針, 成立中共茶攸蓮中心縣委。

(棋盤山會議,是湘贛邊三年遊擊戰爭的轉捩點。雖然整個遊擊隊只剩200餘人,但通過開展反動搖、反叛變的鬥爭,革命信念更加堅定了,戰鬥力也更強。湘贛省委和湘贛遊擊隊,在譚余保的領導下,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安宜萍、茶攸蓮幾個中心縣委也恢復了黨的組織。他們在群眾的支持下,聲東擊西,晝伏夜擊,摧毀車田、南廟、嚴台等國民黨守軍的碉堡11個,打垮吉安縣油田區一個保安中隊,殺了永新縣裡田區長漆伯昂,在安福縣洲湖鎮擊斃了下鄉巡視“剿匪”的國民黨縣長朱孟珍,震驚了國名黨當局)

棋盤山會議後,譚餘保將散落的湘贛邊界各地的紅軍、遊擊隊編成3個大隊,在湘贛邊界地區説明各地恢復黨組織,開展武裝鬥爭。經過2年多時間的鬥爭,鞏固了湘贛邊界遊擊根據地。

民國26年(1937)10月2日,國共合作抗日,南方的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10月下旬,陳毅奉命到湘贛邊界傳達中央指示,在九隴山找到譚餘保。儘管陳毅出示了新四軍副軍長項英的信件和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但譚餘保一聽要跟國民黨合作,遊擊隊要改編,火冒三丈,大罵陳毅是叛徒,將陳毅捆綁關起來,還口口聲聲要殺掉他。經陳毅循循善誘地解說,譚餘保才仍半信半疑,直到派人找到新四軍駐吉安通訊處證實,才深信不疑。譚余保愧悔交加,親自給陳毅鬆綁,又用繩子將自己捆綁起來,要求禁閉幾天,以贖對陳毅的冒昧之罪。

按照中央指示精神,湘贛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一支隊,開赴華北抗日前線,譚餘保留在湘贛邊界,準備建立抗日根據地,他被任命為中國湘贛邊界特委書記。後奉命赴延安參加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由於身體原因,中央組織部安排譚余保留在延安,一邊在馬列主義學院學習,一邊治病。

民國34年(1945)6月,譚余保隨劉轉連等率領南下第二支隊向華南挺進。至河南新安時,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譚餘保奉命折赴冀察熱遼邊區,任中共熱河省委副書記。次年因病轉晉察冀邊區,一面休養,一面協助中央組織部做甑別平反工作,直到1949年南下回到湖南。期間,譚余保先後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監察委員會主任、省紀檢會副書記、書記、省委副書記、書記兼黨校校長等職。主要精力用在黨的紀律檢查工作方面,他鐵面無私、敢抓敢管。

1963年,譚餘保從湖南調廣州,任中南局常委、監察組長。文革中受到衝擊,1970年被林彪的“一號命令”“疏散”到長沙。1977年,譚餘保當選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全國第五屆人大代表。次年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1980年1月10日病逝。

(棋盤山會議,是湘贛邊三年遊擊戰爭的轉捩點。雖然整個遊擊隊只剩200餘人,但通過開展反動搖、反叛變的鬥爭,革命信念更加堅定了,戰鬥力也更強。湘贛省委和湘贛遊擊隊,在譚余保的領導下,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安宜萍、茶攸蓮幾個中心縣委也恢復了黨的組織。他們在群眾的支持下,聲東擊西,晝伏夜擊,摧毀車田、南廟、嚴台等國民黨守軍的碉堡11個,打垮吉安縣油田區一個保安中隊,殺了永新縣裡田區長漆伯昂,在安福縣洲湖鎮擊斃了下鄉巡視“剿匪”的國民黨縣長朱孟珍,震驚了國名黨當局)

棋盤山會議後,譚餘保將散落的湘贛邊界各地的紅軍、遊擊隊編成3個大隊,在湘贛邊界地區説明各地恢復黨組織,開展武裝鬥爭。經過2年多時間的鬥爭,鞏固了湘贛邊界遊擊根據地。

民國26年(1937)10月2日,國共合作抗日,南方的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10月下旬,陳毅奉命到湘贛邊界傳達中央指示,在九隴山找到譚餘保。儘管陳毅出示了新四軍副軍長項英的信件和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但譚餘保一聽要跟國民黨合作,遊擊隊要改編,火冒三丈,大罵陳毅是叛徒,將陳毅捆綁關起來,還口口聲聲要殺掉他。經陳毅循循善誘地解說,譚餘保才仍半信半疑,直到派人找到新四軍駐吉安通訊處證實,才深信不疑。譚余保愧悔交加,親自給陳毅鬆綁,又用繩子將自己捆綁起來,要求禁閉幾天,以贖對陳毅的冒昧之罪。

按照中央指示精神,湘贛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一支隊,開赴華北抗日前線,譚餘保留在湘贛邊界,準備建立抗日根據地,他被任命為中國湘贛邊界特委書記。後奉命赴延安參加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由於身體原因,中央組織部安排譚余保留在延安,一邊在馬列主義學院學習,一邊治病。

民國34年(1945)6月,譚余保隨劉轉連等率領南下第二支隊向華南挺進。至河南新安時,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譚餘保奉命折赴冀察熱遼邊區,任中共熱河省委副書記。次年因病轉晉察冀邊區,一面休養,一面協助中央組織部做甑別平反工作,直到1949年南下回到湖南。期間,譚余保先後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監察委員會主任、省紀檢會副書記、書記、省委副書記、書記兼黨校校長等職。主要精力用在黨的紀律檢查工作方面,他鐵面無私、敢抓敢管。

1963年,譚餘保從湖南調廣州,任中南局常委、監察組長。文革中受到衝擊,1970年被林彪的“一號命令”“疏散”到長沙。1977年,譚餘保當選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全國第五屆人大代表。次年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1980年1月10日病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