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我們想讓空巢老人小年這天吃頓餃子

付文章

王春榮

萬玲本組圖片 實習生 隋東明 攝

新聞提示:

新文化報旗下的新文化志願者協會和阿裡巴巴“天天正能量”聯合開展大型公益活動——愛心餃子, 徵集志願者和老人結對子, 設計邊包餃子邊聊天的情節模式, 走進老人的內心, 緩解他們的孤獨感。

進入了2月, 年味兒漸濃, “每逢佳節倍思親”, 在家庭團圓的節日, 老年人對這些節日都有些傷感, 尤其是一些空巢老人。

馬上就要“小年”了, 按照中國節日的習俗, “小年”這天要吃餃子, “愛心餃子”活動希望在“小年”這天讓更多空巢老人吃上餃子。 節日前, 我們走進長春淨月區金秋閣養老院, 走進空巢老人的生活。

每天的電話是老人的牽掛

姓名:付文章

年齡:81歲

基本情況:兒女都在外地,

自己一個人住在敬老院

敲開付大爺的房門時, 他正坐在地中央的小板凳上看新聞。

付大爺家在長春市泉眼鎮, 有一兒一女, 老伴兒三年前去世, 一個人靠每個月的低保生活。 今年9月份, 兒女們不放心他一個人在家, 就把他送到了敬老院。 付大爺說, 年輕的時候自己非常能幹, 常年在外地打工, 妻子在家照看孩子。 “那時候, 幹的都是體力活兒, 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從來沒想過自己有老的一天。 ”已經81歲的付大爺一直不服老, 直到不得不住進養老院。

付大爺說, 老伴兒活著的時候, 他們還幫兒子照看孫子, 後來老伴兒走了, 剩下他一個人。 生活簡單了許多, 一個人吃飯, 一個人遛彎兒, 生活過得馬馬虎虎, 每天餓了就對付一口,

不餓就不吃了。 兒子在北京, 女兒在黑龍江, 離得都挺遠, 孩子們擔心他一個人生活, 萬一有個啥事, 他們乾著急沒辦法。 兒子接他去北京, 他不樂意去, “一起生活不習慣, 人家都很忙, 自己身體又不好, 給兒女們添麻煩。 ”無奈, 兒子給找了這家養老院, 付大爺覺得住養老院挺好, 減輕兒女們的負擔。

每天早晨, 付大爺必做的一件事便是給女兒、兒子各打一個電話, 聽聽那邊的聲音, “沒啥事嘮, 聽到他們都去正常上班, 我心裡就踏實了。 ”付大爺說, 打完這個電話, 他這一天都特別安心, 接著就盼著傍晚的來臨, 因為孩子們下班會給他打來電話, 每天的問候像程式一樣, 卻是付大爺每天的牽掛, 每天兩個電話都打完這一天就算過去了。

“晚上自己躺在床上, 覺得空落落的, 想孫子、想孩子們, 想過去的日子。 ”付大爺說, 心裡的這些想法, 不能和兒女們說, 怕他們惦記, 每天他就盼著黑夜快些過去, 因為第二天早晨又能通電話了。

外甥幾周沒來他就會哭

姓名:王春榮

年齡:93歲

基本情況:老家在山東, 老人一輩子沒有結過婚, 外甥一直把他當老爹看待

93歲的王春榮坐在輪椅上, 不能說話, 別人說話他就聽著, 護工照顧他就像照顧個孩子。

因為不能說話, 老人的身世都是聽送老人來的外甥介紹的。 他是山東人, 一輩子沒結過婚, 無兒無女, 老人身體沒什麼大毛病, 只是年紀太大了, 走路、說話都很吃力, 但老人能聽懂別人說什麼, 問他什麼他就點頭或者搖頭。 在長春, 王春榮有個外甥, 外甥挺孝順,把老人當老爹一樣看待,一直都是他照顧老人,送到敬老院以後,每個星期這個外甥幾乎都要來看一次。

在敬老院的日子裡,老人的生活很簡單,因為年紀太大,走路費勁,一切都需要護工照顧。雖然老人不會說話,但時間長了,護工師傅能從動作上就猜出老人要幹什麼。“他前幾天發燒了,就拉著我的手往他腦門上放,意思讓我摸他是不是發燒了。”護工師傅說,他除了白天陪著老人,晚上還和老人一起住,老人就像個孩子,對他特別依賴。有時候不順心了,也會發脾氣,把毛巾扔得老遠,那就是不開心了,要哄哄他。

老人雖然不能說話,但知道一到節假日外甥就會來,一到節假日就能感覺到他在等人,有時候外甥有事兒幾周沒來,外甥來的時候,老人就像孩子一樣見面就哭,委屈得讓人心疼。

孤獨的時候就歌唱

姓名:萬玲

年齡:79歲

基本情況:有一兒一女都在外地,喜歡唱歌,是養老院合唱團的團長

紅毛衣、花裙子、小皮靴,耳朵上掛著耳環,手腕上戴著鐲子,還塗著紅指甲。萬阿姨的這一身打扮,一看就是愛漂亮的女人。萬阿姨說,她就喜歡穿鮮豔的衣服,夏天、冬天她都穿得和別人不一樣,愛漂亮、喜歡唱歌、跳舞,屋子裡還有一架電子琴,她沒有老師,就自己鼓搗,沒事兒的時候就彈彈琴、唱唱歌。

養老院裡有支合唱團,都是喜歡唱歌的老人,大夥兒每週有三天要聚到一塊兒唱歌,她是團長,負責教大家。房間裡厚厚的歌詞本,萬阿姨說,唱歌是她每天最重要的事情。

萬阿姨有一兒一女,都在吉林市,老伴兒去世多年,她一直一個人生活。兩年前,兒子擔心她,接去一塊兒住,萬阿姨不習慣,孩子們忙著工作,早上她起來了,人家在睡覺;晚上做好飯了,人家出去吃了,她覺得生活在一起不自由。後來,她住進了養老院,這裡她自己說了算。

最近,養老院裡鬧流感,活動取消了,她一個人沒事兒,躲在房間裡。“我沒事兒的時候就彈琴、唱歌,聲音放得很低,怕打擾到別人。”萬阿姨說,每天兒女們會打個電話,聽到他們都好,她就挺開心,以前她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總覺得老了太沒意思,一天天熬日子。現在,她想開了,自己得讓自己快樂,活一天就得快樂一天,今年過年她不打算回兒女那兒了,“得自己習慣孤獨,不給兒女添麻煩。”

每個老人都有一段故事,年輕的時候他們有奔放的生活,愛美、愛笑,可以獨立地支撐起一個家,如今,他們老了,不再是兒女們那座大山,變得脆弱、膽小,總是害怕給孩子們添麻煩,總想躲藏起來,默默地看著就好。

轉眼間,要過年了,有一群空巢老人,渴望被關愛,又害怕被關注。我們能給他們的其實很少,但能做的很多……

■特別徵集:

愛心志願者:我們希望每一位空巢老人每個月都能像過年,吃一頓餃子,每個月有人陪著聊聊天,如果您願意做這樣一直堅持下去的志願者,請與我們聯繫,可以是團隊,也可以是個人,只希望付出的是關愛。

精彩節目:這個“小年”來臨前,我們想送給老人們一場演出,如果您有才藝、會表演,請與我們聯繫,節目短小精彩,適合老人看,我們希望給老人帶去的是歡笑。

如果您願意付出你的真心和愛心,請聯繫我們:0431-96618,也可以掃碼關注新文化報生活圈微信公從平臺,在後臺留言。

新文化記者 馮豔

外甥挺孝順,把老人當老爹一樣看待,一直都是他照顧老人,送到敬老院以後,每個星期這個外甥幾乎都要來看一次。

在敬老院的日子裡,老人的生活很簡單,因為年紀太大,走路費勁,一切都需要護工照顧。雖然老人不會說話,但時間長了,護工師傅能從動作上就猜出老人要幹什麼。“他前幾天發燒了,就拉著我的手往他腦門上放,意思讓我摸他是不是發燒了。”護工師傅說,他除了白天陪著老人,晚上還和老人一起住,老人就像個孩子,對他特別依賴。有時候不順心了,也會發脾氣,把毛巾扔得老遠,那就是不開心了,要哄哄他。

老人雖然不能說話,但知道一到節假日外甥就會來,一到節假日就能感覺到他在等人,有時候外甥有事兒幾周沒來,外甥來的時候,老人就像孩子一樣見面就哭,委屈得讓人心疼。

孤獨的時候就歌唱

姓名:萬玲

年齡:79歲

基本情況:有一兒一女都在外地,喜歡唱歌,是養老院合唱團的團長

紅毛衣、花裙子、小皮靴,耳朵上掛著耳環,手腕上戴著鐲子,還塗著紅指甲。萬阿姨的這一身打扮,一看就是愛漂亮的女人。萬阿姨說,她就喜歡穿鮮豔的衣服,夏天、冬天她都穿得和別人不一樣,愛漂亮、喜歡唱歌、跳舞,屋子裡還有一架電子琴,她沒有老師,就自己鼓搗,沒事兒的時候就彈彈琴、唱唱歌。

養老院裡有支合唱團,都是喜歡唱歌的老人,大夥兒每週有三天要聚到一塊兒唱歌,她是團長,負責教大家。房間裡厚厚的歌詞本,萬阿姨說,唱歌是她每天最重要的事情。

萬阿姨有一兒一女,都在吉林市,老伴兒去世多年,她一直一個人生活。兩年前,兒子擔心她,接去一塊兒住,萬阿姨不習慣,孩子們忙著工作,早上她起來了,人家在睡覺;晚上做好飯了,人家出去吃了,她覺得生活在一起不自由。後來,她住進了養老院,這裡她自己說了算。

最近,養老院裡鬧流感,活動取消了,她一個人沒事兒,躲在房間裡。“我沒事兒的時候就彈琴、唱歌,聲音放得很低,怕打擾到別人。”萬阿姨說,每天兒女們會打個電話,聽到他們都好,她就挺開心,以前她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總覺得老了太沒意思,一天天熬日子。現在,她想開了,自己得讓自己快樂,活一天就得快樂一天,今年過年她不打算回兒女那兒了,“得自己習慣孤獨,不給兒女添麻煩。”

每個老人都有一段故事,年輕的時候他們有奔放的生活,愛美、愛笑,可以獨立地支撐起一個家,如今,他們老了,不再是兒女們那座大山,變得脆弱、膽小,總是害怕給孩子們添麻煩,總想躲藏起來,默默地看著就好。

轉眼間,要過年了,有一群空巢老人,渴望被關愛,又害怕被關注。我們能給他們的其實很少,但能做的很多……

■特別徵集:

愛心志願者:我們希望每一位空巢老人每個月都能像過年,吃一頓餃子,每個月有人陪著聊聊天,如果您願意做這樣一直堅持下去的志願者,請與我們聯繫,可以是團隊,也可以是個人,只希望付出的是關愛。

精彩節目:這個“小年”來臨前,我們想送給老人們一場演出,如果您有才藝、會表演,請與我們聯繫,節目短小精彩,適合老人看,我們希望給老人帶去的是歡笑。

如果您願意付出你的真心和愛心,請聯繫我們:0431-96618,也可以掃碼關注新文化報生活圈微信公從平臺,在後臺留言。

新文化記者 馮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