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史書明確記載多爾袞一生多妻無嗣,此廣州男何以自稱是多爾袞後裔

皇族後裔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一、近親宗室, 即傳統意義上的貴族後裔;二、宗室嫡系子孫;三、閒散宗室。

清王朝退出歷史舞臺後,

清朝皇族後裔大多生活都比較低調, 並且改姓為金、周、紹、金等等。

北京市滿學會會長閻崇年指出, 辛亥革命後, 皇族後裔為了避免生活受到不相關的打擾, 紛紛改姓, 而建國後的一段時間裡又強調階級劃分, 因此皇室後裔對“愛新覺羅”姓氏比較忌諱。 現在, 隨著社會心態的寬容與進步, 皇族後裔開始以家族為自豪, 越來越多人大大方方出示自己的“愛新覺羅”姓氏。

不過, 在北京市文史館從事研究工作的趙書通過觀察, 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正支的皇族後裔很少自己冠以愛新覺羅氏, 旁支的就喜歡這麼叫, 尤其是在書畫界。 ”

趙書還說:“皇族後裔們都很平和、老實。 這可能跟他們的家教有關係。 ”

趙書說的只是指普遍現象, 並不絕對。

在廣州, 就有一個皇族後裔非常高調, 一天到晚把自己的姓氏“愛新覺羅”掛在嘴邊。

“我叫愛新覺羅•州迪, 是攝政王多爾袞的10世孫。 ”愛新覺羅•州迪性格開朗, 逢人自來熟, 沒聊幾句就自動報上家門, 還會主動贈送上印刷有精美“愛新覺羅•州迪”字樣的名片。

其實, 除裡掛在嘴邊的口頭介紹和遞上來的精緻名片, 州迪渾身上下無不在提示著自己就是一個清朝皇族後裔。

他裝一身金黃色的旗服、腦門剃得鋥光亮, 腦後拖一條長長的辮子, 仿佛就是穿越而來的清朝人。

州迪說:“論輩, 我可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堂弟。

不過呢, 我的家境並不好。 實際上, 多爾袞死後遭到政治清算時, 我的先祖, 也就是多爾袞的兒子, 先是被奶娘抱到關外避難, 後來被吳三桂護送到雲南, 長大後再遷居廣州, 一直隱姓埋名。 ”

按照州迪的說法, 雖然乾隆皇帝後來給多爾袞平反了, 並複還了多爾袞睿親王封號, 追諡為“忠”, 補入玉牒。 但乾隆皇帝並不知多爾袞有後, 而把所有封蔭世襲的好處都給了過繼多爾袞為嗣的原豫親王多鐸之子多爾博一支的後人。

即使這樣, 州迪說, 在記憶中, 自己的父親畢生都是大清忠臣, 經常教誨子女, 不要背祖忘宗。

現在州迪家裡的客廳, 還供奉著太祖高帝努爾哈赤、高祖多爾袞的畫像。 就連屋頂, 也鑲嵌了滿清的八旗, 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

追憶起有關滿人的風俗,州迪眉飛色舞,說:“古代的人不剪頭髮,是因為身體受之于父母,不敢有絲毫的毀損,但我們的祖先,居住在關外,靠騎馬打獵生活,這樣一來長頭髮就不是很方便,於是紮起了辮子。”

說到這,州迪情不自禁地甩了一下自己腦後的辮子,很有幾分根據馮驥才同名小說改編成電影《神鞭》裡男主角的氣勢。

州迪說,辮子一直都是妻子代編代結,由於身有尊貴的皇族血統,威儀必不可少,每天都要精心收拾一番才出門。“失著自己可以,失禮對不起偉大的祖宗。”

不過,州迪也說了,不管自己怎麼做,每跟人家說自己是大清王孫,別人都不怎麼相信。但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他只想按自己堅定的方式做事、生活。

的確,要別人相信這個身份比較困難。

廣州市滿族歷史文化研究會的會長汪宗猷就覺得難以置信。

汪宗猷說得很直接:“多爾袞的生平,史書上記載得相當明確,他生於1612年,死於1650年,享年38歲,有6妻4妾,僅生有一個女兒,並無兒子,不可能有什麼後人。”

汪宗猷又說:“退一萬步,就算真如州迪所說,多爾袞是有一個史書漏記了的幼子,但按年份推算,從多爾袞那一代到現在,最多是第八、第九代,不可能是第十代人。州迪說自己是多爾袞的第十代孫,估計是按他理解一朝為一代所推算出來的。”

汪宗猷的結論是:“這位自稱多爾袞後裔的州迪身世可疑,我們甚至認為他不是我們滿族的一員。”

滿族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佟順同意汪宗猷的說法,他手裡有州迪使用過的兩張名片,一張印刷時間早一點,上面輩名為“毓迪”,另一張為其目前所用的名片,上面的輩名為“溥迪”。

佟順說:“州迪早先聲稱自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弟,但滿族的輩分排列是非常嚴格的,愛新覺羅家族的輩分排列尤其重視,子孫嚴格按‘載、溥、毓、恒……’等排列。州迪早前的名片是‘毓迪’,明顯低了溥儀一輩。等他知道輩分搞錯了,又改為‘溥迪’,同一個人,標榜自己的輩分怎麼可以變來變去?”

說到這,佟順又提起了一件事,說:“雖然州迪曾提出去驗DNA來證明皇室後裔身份,但這我曾就此諮詢過多位醫學專家,他們的說法是,但凡有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缺乏可行性的。要驗證州迪是不是多爾袞的後人,除非能提供到一份有多爾袞基因的證據,例如頭髮、骨頭等,但很明顯,這幾乎是沒可能的。畢竟,多爾袞遭到清算後,先是被掘墓鞭屍,後又被銼骨揚灰,很慘,哪還能提取得到DNA?”

其實,早在2007年,州迪回遼寧撫順拜祭先祖,期間在北京曾拜訪了溥儀的弟弟溥仁。

溥仁當時見了州迪的打扮,劈頭就勸他:“不要眷戀清朝,不要搞特殊化,改去清裝,做回一個尋常百姓。“

溥儀的另一個弟弟溥任(金友之)及溥任的兒子原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金毓嶂也都見過州迪,都認為州迪的行為不妥當。

“這個人比較怪。”金毓嶂如是說。

道光皇帝後裔、著名畫家溥佐先生的唯一女兒,女畫家毓紫薇對州迪的瞭解來自於報紙上的報導,她認為這個人是假冒的,“穿成那個樣子,一看就是個騙子。”

追憶起有關滿人的風俗,州迪眉飛色舞,說:“古代的人不剪頭髮,是因為身體受之于父母,不敢有絲毫的毀損,但我們的祖先,居住在關外,靠騎馬打獵生活,這樣一來長頭髮就不是很方便,於是紮起了辮子。”

說到這,州迪情不自禁地甩了一下自己腦後的辮子,很有幾分根據馮驥才同名小說改編成電影《神鞭》裡男主角的氣勢。

州迪說,辮子一直都是妻子代編代結,由於身有尊貴的皇族血統,威儀必不可少,每天都要精心收拾一番才出門。“失著自己可以,失禮對不起偉大的祖宗。”

不過,州迪也說了,不管自己怎麼做,每跟人家說自己是大清王孫,別人都不怎麼相信。但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他只想按自己堅定的方式做事、生活。

的確,要別人相信這個身份比較困難。

廣州市滿族歷史文化研究會的會長汪宗猷就覺得難以置信。

汪宗猷說得很直接:“多爾袞的生平,史書上記載得相當明確,他生於1612年,死於1650年,享年38歲,有6妻4妾,僅生有一個女兒,並無兒子,不可能有什麼後人。”

汪宗猷又說:“退一萬步,就算真如州迪所說,多爾袞是有一個史書漏記了的幼子,但按年份推算,從多爾袞那一代到現在,最多是第八、第九代,不可能是第十代人。州迪說自己是多爾袞的第十代孫,估計是按他理解一朝為一代所推算出來的。”

汪宗猷的結論是:“這位自稱多爾袞後裔的州迪身世可疑,我們甚至認為他不是我們滿族的一員。”

滿族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佟順同意汪宗猷的說法,他手裡有州迪使用過的兩張名片,一張印刷時間早一點,上面輩名為“毓迪”,另一張為其目前所用的名片,上面的輩名為“溥迪”。

佟順說:“州迪早先聲稱自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弟,但滿族的輩分排列是非常嚴格的,愛新覺羅家族的輩分排列尤其重視,子孫嚴格按‘載、溥、毓、恒……’等排列。州迪早前的名片是‘毓迪’,明顯低了溥儀一輩。等他知道輩分搞錯了,又改為‘溥迪’,同一個人,標榜自己的輩分怎麼可以變來變去?”

說到這,佟順又提起了一件事,說:“雖然州迪曾提出去驗DNA來證明皇室後裔身份,但這我曾就此諮詢過多位醫學專家,他們的說法是,但凡有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缺乏可行性的。要驗證州迪是不是多爾袞的後人,除非能提供到一份有多爾袞基因的證據,例如頭髮、骨頭等,但很明顯,這幾乎是沒可能的。畢竟,多爾袞遭到清算後,先是被掘墓鞭屍,後又被銼骨揚灰,很慘,哪還能提取得到DNA?”

其實,早在2007年,州迪回遼寧撫順拜祭先祖,期間在北京曾拜訪了溥儀的弟弟溥仁。

溥仁當時見了州迪的打扮,劈頭就勸他:“不要眷戀清朝,不要搞特殊化,改去清裝,做回一個尋常百姓。“

溥儀的另一個弟弟溥任(金友之)及溥任的兒子原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金毓嶂也都見過州迪,都認為州迪的行為不妥當。

“這個人比較怪。”金毓嶂如是說。

道光皇帝後裔、著名畫家溥佐先生的唯一女兒,女畫家毓紫薇對州迪的瞭解來自於報紙上的報導,她認為這個人是假冒的,“穿成那個樣子,一看就是個騙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