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川黔鐵路曾經的經典畫面 火車在貴州大山河谷中盤旋上山

川黔鐵路北起重慶(當時重慶未直轄, 因此該鐵路稱為川黔), 南至貴州省會貴陽, 全長423.6公里, 1956年4月開工建設, 1965年7月8日全線通車。 1965年正式通車的川黔鐵路(現稱渝黔線)將當時全國鐵路網在西南的缺口縫合起來, 穿越大婁山的涼風埡隧道長四公里多, 居當時全國之冠。

川黔線由重慶自小南海站起, 沿著原綦江鐵路至綦江, 繼續向南進入貴州, 再經桐梓、 遵義、息烽、修文至貴陽。 和西南絕大多數山區鐵路一樣, 川黔線也是彎多坡陡, 橋隧相連。 沿途盡是當年紅軍長征所過之處, 烏江渡、婁山關、遵義……一個個曾在中學歷史課本中讀到過的、決定黨和國家命運的重大事件的發生地, 都在這條鐵路線上。

遵義火車站(拍攝:肖漢)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工建設以來, 川黔鐵路在鐵路史上留下許多紀錄:穿越婁山山脈、全長4270米的涼風埡隧道是當時中國鐵路最長的隧道, 白沙沱長江大橋是繼武漢長江大橋之後長江上的第二座大橋, 烏江大橋是烏江天塹上第一座鐵路橋。

白沙沱長江大橋

烏江大橋(拍攝:王璐)

川黔線烏江大橋與後面的川黔高速烏江大橋(拍攝:王璐)

重慶、貴州交界處的響馬河大峽谷是川黔線上一個險要區段,這段鐵路不是高懸在山腰,而是深陷于穀底。坐在車廂裡,只見兩岸的奇峰、絕壁如刀劈斧砍一般,直插雲霄。車輪下即是奔騰咆哮的渾黃江水,有些地方,幽深的山谷狹窄逼仄,頭頂僅餘“一線天”。激越的濁浪拍擊在嶙峋的怪石上,震耳欲聾的水聲在穀底回蕩,大自然的宏大力量在這裡展露無遺。

峽谷間穿行的列車(拍攝:王璐)

川黔線上唯一的展線大河壩站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大河鄉,處於前文中提到的涼風埡至蒙渡加補區段上。下行列車從大河壩站下方的隧道中穿過,繞著一個山包轉上一圈,提升高度後再次進入大河壩站。展線高懸於離地數百米的山腰上,從車窗向外張望,山腳下往來的山民如同蠕行的螞蟻,不禁頭暈目眩。

全線最高的橋是趕箱溝大橋,緊挨著大河壩上行方向,青灰色的片石堆砌起幾座高大的四方錐型橋墩,雄偉中透著一絲古樸。大橋兩側均是隧道,橋面狹窄,且沒有避車台,曾多次發生徒步過橋的山民被列車撞擊傷亡的事故,探訪時一定要小心!

俯瞰趕箱溝大橋(拍攝:王璐)

川黔鐵路通車以來,極大地推動了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川黔古道上的遵義古城,成為貴州第二大工業城市。目前,川黔線的後繼者——渝黔鐵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近兩年就會通車。

川黔線烏江大橋與後面的川黔高速烏江大橋(拍攝:王璐)

重慶、貴州交界處的響馬河大峽谷是川黔線上一個險要區段,這段鐵路不是高懸在山腰,而是深陷于穀底。坐在車廂裡,只見兩岸的奇峰、絕壁如刀劈斧砍一般,直插雲霄。車輪下即是奔騰咆哮的渾黃江水,有些地方,幽深的山谷狹窄逼仄,頭頂僅餘“一線天”。激越的濁浪拍擊在嶙峋的怪石上,震耳欲聾的水聲在穀底回蕩,大自然的宏大力量在這裡展露無遺。

峽谷間穿行的列車(拍攝:王璐)

川黔線上唯一的展線大河壩站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大河鄉,處於前文中提到的涼風埡至蒙渡加補區段上。下行列車從大河壩站下方的隧道中穿過,繞著一個山包轉上一圈,提升高度後再次進入大河壩站。展線高懸於離地數百米的山腰上,從車窗向外張望,山腳下往來的山民如同蠕行的螞蟻,不禁頭暈目眩。

全線最高的橋是趕箱溝大橋,緊挨著大河壩上行方向,青灰色的片石堆砌起幾座高大的四方錐型橋墩,雄偉中透著一絲古樸。大橋兩側均是隧道,橋面狹窄,且沒有避車台,曾多次發生徒步過橋的山民被列車撞擊傷亡的事故,探訪時一定要小心!

俯瞰趕箱溝大橋(拍攝:王璐)

川黔鐵路通車以來,極大地推動了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川黔古道上的遵義古城,成為貴州第二大工業城市。目前,川黔線的後繼者——渝黔鐵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近兩年就會通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