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出大進?留學和回國形成新格局 中國受海外留學生熱捧!

“立德樹人絕不能窄化為德育, 它是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 更好的教育才能築就更好的中國。 ”日前, “新時代新課標 新征程‘學習十九大·少年賦新知’主題論壇”在京舉行,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張力在採訪中表示, 在普及完高中教育後, 未來我國億萬學子能深造進修, 取得學歷學位的機會比現在顯著增加, 保證受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國內在校生結構從倒圖釘變正梯形

學習型社會正當時

今年1月教育部推出歷時4年修訂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以下簡稱“新課標”), 涉及語文、數學、思想政治、英語等高中階段14門學科的課程標準。

對於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新課標”出臺, 張力認為, 中小學思政課提倡的立德樹人教育不能局限為德育, “立德樹人是針對大、中、小、幼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們有區別又有共性的育人過程,

現在我們談到新課標, 就是強調一些規定動作要做到位, 在新課標的框架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把自選動作做得更富有生機活力。 ”

十九大報告指出,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 加快教育現代化,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發展素質教育, 推進教育公平。

張力稱:“十九大報告中將建設教育強國定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這是前所未有的, 以往黨代會報告都談人才強國、人力資源強國, 這次十九大報告第一次明確了要建教育強國, 它從現在起將延續到本世紀中葉, 這是一個長遠目標。 ”

對於今年1月教育部推出的新課標, 教育部部長助理、教材局局長鄭富芝表示, 本次新課標針對長期以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 強調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 要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職業發展做準備,

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在張力看來, 從學前教育、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學習型社會, 教育是貫穿人們一生的事情, “改革開放近40年來, 我國教育一直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 現在國家現代化目標提前15年, 教育現代化更要率先超前實現, 任重而道遠。 教育要打開門來做, 主動對接國家和社會需求, 要從僅為少數人服務或只有少數人能接受的教育, 逐步向全民參與、終身學習轉變。 ”

“從小到大直至到老, 所有人都要終生學習。 ”張力表示, 從新中國成立至今, 我國大、中、小學的在校生結構走過了從倒圖釘、金字塔到正梯形的一條脈路, “再往前看可能大學規模跟高中段大體相當,

有的可能甚至更高。 在普及完高中教育後, 未來我國億萬學子能深造進修, 取得學歷學位的機會比現在顯著增加。 今天, 在談新時代的教育現代化時, 一定要看到一個全民終身學習、學習型社會的前景。 ”

張力告訴記者, 國家教育體系將為人們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 溝通起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 “人們有一段很短的學前教育階段, 接下來大家會接受正規學校的學歷教育, 但它畢竟不能涵蓋人的一生。 所以人的一生當中可能會有正規學校學歷教育和非正規、非正式的教育相互疊加的兩個三角形。 ”

張力說:“‘互聯網+學習平臺’和學分銀行的搭建便開闢了這樣的前景。 中國的學習型社會像上海世博園裡的中國館, 四根支柱是由基礎教育打牢的,而支柱之上我們看到很多發達國家已經搭了很多層,我們現在才剛剛搭建。現在看來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他們在高中後的融合混搭已經成為一個大勢所趨。”

高等教育入學率進增長快車道

中國受海外留學生熱捧

“過去5年當中,增長最快的並不是中小學的入學率,而是學前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張力表示,1990年到2020年之間,大、中、小、幼毛入學率及入園率總體來說將向100%靠攏,這就意味著億萬學子受教育的機會將大幅增多。

據介紹,目前中國各級教育入學率總體上達到世界中高收入國家水準,在 2012至2016年,學前教育入園率增長最快,從64.5%增至77.4%,高等教育入學率也大幅提升,從30%增至42.7%,預計到2020年乃至2035年,我國教育普及水準同高收入國家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我們同國際相比是很自豪的,中國教育現代化已經邁出了新步伐,在過去5年當中我國從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邁進中高收入國家的門檻,而到2020年,我們將步入全球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行列,這反映出我國教育普及的狀況。”張力說。

目前中國出國留學人員和回國人員大出大進,形成新格局,在2020年還將保持這樣一種平衡狀態。張力認為,中國教育對全球來講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我們已經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和亞洲第一大留學目的地國家,來到中國學習的外國學生數量累計已達40多萬人,未來將會達到50萬人。”

張力稱,“如果我們扎扎實實把現在所有工作做好的話,有可能到2035年,我國所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接受初中教育的15歲以下男女青年其國際學業水準測試能夠穩定在全球前15到20位的話,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將更為堅實。”

四根支柱是由基礎教育打牢的,而支柱之上我們看到很多發達國家已經搭了很多層,我們現在才剛剛搭建。現在看來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他們在高中後的融合混搭已經成為一個大勢所趨。”

高等教育入學率進增長快車道

中國受海外留學生熱捧

“過去5年當中,增長最快的並不是中小學的入學率,而是學前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張力表示,1990年到2020年之間,大、中、小、幼毛入學率及入園率總體來說將向100%靠攏,這就意味著億萬學子受教育的機會將大幅增多。

據介紹,目前中國各級教育入學率總體上達到世界中高收入國家水準,在 2012至2016年,學前教育入園率增長最快,從64.5%增至77.4%,高等教育入學率也大幅提升,從30%增至42.7%,預計到2020年乃至2035年,我國教育普及水準同高收入國家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我們同國際相比是很自豪的,中國教育現代化已經邁出了新步伐,在過去5年當中我國從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邁進中高收入國家的門檻,而到2020年,我們將步入全球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行列,這反映出我國教育普及的狀況。”張力說。

目前中國出國留學人員和回國人員大出大進,形成新格局,在2020年還將保持這樣一種平衡狀態。張力認為,中國教育對全球來講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我們已經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和亞洲第一大留學目的地國家,來到中國學習的外國學生數量累計已達40多萬人,未來將會達到50萬人。”

張力稱,“如果我們扎扎實實把現在所有工作做好的話,有可能到2035年,我國所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接受初中教育的15歲以下男女青年其國際學業水準測試能夠穩定在全球前15到20位的話,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將更為堅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