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瞎讀查理芒格(六)|如何過上痛苦的生活?

▶序

P165-P206。 第一講《在哈佛學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第二講沒有讀完。

第一眼不注意, 以為是哈佛大學。 實際上此哈佛非彼哈佛, 查理的最後一個孩子1985年于這個學校畢業,

校長很聰明的開始邀請他在1986年做演講。

查理採取了他所擅長的逆向思維, 為如何過上痛苦的生活開出了一個處方。 按此方生活, 必定能活的很痛苦。 若希望幸福快樂, 自然可以按相反的方式去生活。

讓我們看看這份處方包含哪些秘訣。

▶01

查理首先回顧了另一位演講者約翰尼·卡森的方子。

(剛才搜索了這個人, 然後看了20分鐘的美版“吐槽大會”, 噗~Anyway, 這是個上世紀的知名脫口秀明星)。

脫口秀總是打破常規思維的, 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卡森會使用逆向思維。

卡森的方子如下:

1、為了改變心情或感覺而使用化學藥劑。

2、嫉妒以及

3、怨恨。

這個順序可以顛倒一下, 一個人因為嫉妒和怨恨心情糟透了, 於是企圖依靠某些化學藥劑來改變心情, 結局卻是, 不但沒有改變心情, 反而產生了藥物依賴, 比如酒癮和毒癮。

在讀《心流》的時候, 米哈裡將幸福定義在意識的有序上。

嫉妒和怨恨可以說是意識的兩大毒藥。 每一個有過這兩種體驗的人都知道, 在渴望別人受到懲罰的同時,

也把自己關進了囚籠。

聖雄甘地懂得內心的暴力不會帶來幸福, 因此他宣導非暴力, 同時可以不合作。 這個原則其實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設想, 當你的孩子“不聽話”, 哭鬧之時, 你能不能忍住揍他的衝動, 同時又不被孩子的吵鬧所脅迫?當你的愛人脅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時, 你能不能心平氣和, 同時堅持自己?

首先去除內心的暴力, 方能得到現實的和平。

當人的勝任力降低, 覺得自己做不到的時候, 就會求助於酒精等藥物。 化學藥物是一種不用費力即可暫時改變意識的方法, 一個長期會造成自我傷害的捷徑。

這種依賴是不斷加強的。 戒除癮不存在漸進式的方法, 只有做或者不做。

▶02

查理在卡森的基礎之上,

另開了四劑藥。

第一, 要反復無常, 不要虔誠地做你正在做的事情。

查理非常看重此方, 認為它能抵消你的一切優點共同產生的效應。

這個習慣, 會讓你像龜兔賽跑的兔子一樣, 永遠被烏龜甩在身後。 沒錯, 也許你很聰明, 但再愚蠢的烏龜也會超越你。

這說的是人生目標。 就像一本書的書名那樣,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實際上, 這是已經被無數人所證明的, 幾乎成為常識的知識點。

但是真的很少有人這樣去做, 可能只是因為, 這樣做看起來會比較傻吧。

如果定下了目標, 一生只做一件事。 時間管理會變得特別簡單, 每天只有兩個時間:為人生目標奮鬥的時間和其他時間。 只要不斷加大為人生目標奮鬥的時間,

減少其他時間, 就是最好的時間管理方法。

第二, 儘量別從其他人的成功和失敗中吸取經驗。

這還真是很多人做的事情, 人或者盲從, 或者極端自我。

對治這一點倒也不難, 閱讀和仔細找一位或多位好老師。 查理其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跟偉大的先賢們“做朋友”。

不僅要做朋友, 還要做好朋友。 理解他們, 讓他們常伴左右, 指導扶持你的人生。

第三, 遭遇失敗時, 一蹶不振, 意志消沉。

這一點很多時候, 只是一轉念而已。 看你從哪個角度看問題。

比如我自己而言, 堅持的一個理念是:沒有失敗, 只有回饋。 每一次失敗都只是在證明, 哦, 原來這種方法是不行的。

是的, 也許會反復犯上同一個錯誤, 尤其是涉及根深蒂固的信念層面時, 但最終,只要不放棄,總能夠走向另一條路,全新的道路。

第四,不遵守古訓:當我知道會死在哪裡,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

規避風險。

查理喜歡研究別人的失敗,正是對這個古訓的遵從。這些研究讓他能很快看出,哪些地方可能會出問題,從而避開這些風險。

巴菲特說查理總喜歡說“不”,可以說是說不大師。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說恐懼和優柔寡斷,當發現好機會的時候,查理會全力出擊,毫無保留。

其實這有點像獵豹捕食,總是等待,評估,等待,一旦看到機會,快速出擊,不留餘地。

但最終,只要不放棄,總能夠走向另一條路,全新的道路。

第四,不遵守古訓:當我知道會死在哪裡,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

規避風險。

查理喜歡研究別人的失敗,正是對這個古訓的遵從。這些研究讓他能很快看出,哪些地方可能會出問題,從而避開這些風險。

巴菲特說查理總喜歡說“不”,可以說是說不大師。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說恐懼和優柔寡斷,當發現好機會的時候,查理會全力出擊,毫無保留。

其實這有點像獵豹捕食,總是等待,評估,等待,一旦看到機會,快速出擊,不留餘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