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蚌埠:小公廁透出大民生

蚌埠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晨

“我這一天上班期間, 不是在督查公廁運轉情況, 就是在去公廁的路上, 哪有時間坐在辦公室喝茶看報, 不過現在公廁的條件比前兩年是大變樣了。 ”2月5日, 記者在中榮街公廁遇見了蚌山區環衛所公廁隊隊長黃愷, 他低頭看看便池附近有沒有尿漬、尿堿和煙蒂, 聞聞除味機散發出的清香, 隨後提醒保潔人員褚樹井這兩天冰凍天氣地面容易濕滑, 要及時做好處理。

“前幾年公共廁所的條件真不咋的。 ”黃愷說, “聞著味道就知道哪是廁所, 一進門就臭氣熏天, 蒼蠅蚊蟲亂飛。 便桶髒得不能看,

地上到處是水漬。 有的人上過廁所後也不知道沖水, 讓人作嘔。 而且連個洗手的地方都沒有。 ”記者與他驅車來到“麵條街”, “到了晚上, 幾個朋友喝酒聊天, 一頓飯都要吃個幾小時, 上廁所肯定是免不了的。 ”黃愷說, “整個麵條街就一個公廁, 那時候裡面真是髒亂差。 ”如今, 公廁門頭上設有藍底紅字的“公共衛生間”, 遮擋牆上貼著“蚌埠市市民公約”、“小心地滑”的提示牌。 進入廁所內部, 地面乾淨整潔, 一個個乾淨的小便池替代了過去的便桶, 小便池內都放上了樟腦丸, 令人感到十分貼心的是公廁內部還裝上了除味機。 公廁保潔員李興卜告訴記者, 只要有三五個人如廁, 他就會進入公廁查看衛生情況, 以便及時清理。

當日, 記者又隨機走訪了位於張公山美食城、國貨路步行街的多個公廁。 如今這些廁所也都變了模樣, 乾淨整潔的內部環境、隨處可見的文明標語, 異味也已經基本消除。 “現在的公廁環境真不錯, 尤其是這國貨路步行街, 還緊挨著篾匠街飲食群, 每天人流量那麼大, 還搞得那麼乾淨。 無論軟體還是硬體, 我都滿意。 ”在國貨路步行街, 經營戶趙女士告訴記者。

據市環衛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 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我市堅持“小廁所大民生”理念, 採取“四個一批”掀起公共廁所新革命。 為解決市區部分區域公廁分佈不均衡問題, 我市高標準建設, 努力將新建公廁塑造成城市亮點。 自2014年, 累計投入6539萬元,

共新建公廁43座, 其中一類公廁6座, 二類公廁37座, 實現了全市公廁硬體水準的整體提升。 同時, 所有二類公廁和具備條件的三類公廁均設置了無障礙廁位和無障礙通道, 新建公廁中男女廁位比例達到1:2。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公廁髒亂差問題, 按照“先急後緩, 先老城區後新城區”的原則, 採取擴建、翻建和維修等措施, 提升改造老舊公廁、閒置公廁249座, 徹底解決了下水不通、化糞池漫溢等問題, 有效緩解了建成區新建公廁選址難的壓力。 在工作(營業)時間內, 自2015年1月起, 免費開放沿街黨政機關、企事業、民營企業共60座單位廁所, 按照5000元/廁的標準予以專項補貼, 填補了市區部分區域公廁數量不足的空隙;在公廁附近主要道路的構築物上設置430個公廁引導牌,

標明公廁具體位置、開放時間和距離, 解決了市民尋廁難的問題。

另外, 為解決中心城區歷史遺留的54座老式旱廁環境髒亂差問題, 在新建、改造和開放公廁滿足市民如廁的前提下, 市政府投入專項經費, 對無法提升改造的“旱廁”實施拆除, 讓“旱廁”下崗。 目前, 共計消除建成區內旱廁54座, 徹底終結了建成區旱廁的歷史, 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