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點贊!195項獲獎成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添油加力!

2月5日,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2017年度共有195項成果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其中一等獎22項, 二等獎51項, 三等獎122項。

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脫穎而出,

推動北京原始創新取得新突破, 服務國家戰略站上新高度, “三城一區”崛起新高地, 高精尖產業彙聚新動能, 科技英才凝聚新力量。 這些成果是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縮影, 鐫刻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聚焦原始創新, 孕育世界級成果

北京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程中, 充分發揮科技資源豐富的優勢, 通過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搶佔未來科技發展制高點。 2017年度的獲獎成果在納米材料、生命科學、電子通訊、資訊科學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新原理、新方法、新技術、新產品, 在全球範圍產生重要影響, 為北京成為世界級研發成果的“產出高地”奠定了良好基礎。

由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劉雲圻院士主持完成的“低維納米碳材料的可控生長及其電學性能研究”專案獲一等獎, 成果開拓了石墨烯可控生長的新概念和新方法, 對石墨烯未來在半導體電子器件中的潛在應用有深遠的意義, 提升了我國在低維納米碳材料領域中的國際競爭力。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張令強研究員主持完成的“蛋白質穩態調控的翻譯後修飾機制”專案獲一等獎, 成果解決了抑癌蛋白穩態調控機制等重要基礎科學問題以及藥物靶向遞送等重大技術問題, 促進了蛋白質修飾學科的發展, 為相關疾病治療和藥物研發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由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學研究員主持完成的“高性能內嵌式觸控顯示一體化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專案獲一等獎, 成果開發出全球首款觸控顯示一體化的小尺寸液晶顯示幕旗艦產品, 客戶覆蓋國內外知名手機廠商, 顛覆了傳統顯示行業與觸控行業規則, 確立了我國在內嵌式觸控集成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立足高點定位, 服務國家戰略

2017年, 一批在深空、深海、深藍等國家戰略領域取得突破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脫穎而出, 體現出在服務國家戰略的過程中, 北京科技創新已經充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並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由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莊保堂高級工程師主持完成的“微重力流體高效管理與高精度控制技術及工程應用”專案獲一等獎,

成果實現了微重力條件下流體的高效管理與高精度控制, 服務於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專項工程, 助力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衛星太空加油技術的國家。

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高德利院士主持完成的“海洋深水鑽探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項目獲一等獎, 成果團隊從零起步, 探索了我國深海油氣鑽探的創新之路, 構建了集設計、控制、平臺建設為一體的海洋深水鑽探技術體系, 實現了我國海洋深水鑽探工程從淺水到超深水的跨越, 在保障國家油氣供給安全的同時, 維護了國家海洋權益。

由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蘇璞睿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惡意軟體深度分析與檢測關鍵技術及應用”專案獲二等獎。

成果以維護國家網路安全為目標, 開展了惡意軟體深度分析與檢測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推廣工作, 廣泛應用於不同類型網路的安全維護中, 為國家重大活動提供了技術保障。

“三城一區”展現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新格局

經過數年努力, 北京已形成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以及以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代表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和“中國製造2025”創新引領示範區的“三城一區”新局面, 2017年195項獲獎成果中, 由“三城一區”單位完成的成果達129項, 占比66.2%, 崛起的創新高地成為北京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

由北京郵電大學彭木根教授主持完成的“異構無線網路的協同自組織技術及應用”專案獲一等獎, 成果發明了異構無線網路的協同自組織技術,增強了地鐵、商場、體育場館、高層建築等用戶密集、資料流程量大的熱點區域的無線網路性能,有力支撐了我國寬頻資訊化建設。

由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湯廣福院士主持完成的“新一代電壓源高壓直流換流器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一等獎,成果實現了新一代電壓源直流換流器的整體技術突破,開闢了一條新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路線,推動了新能源電力大規模使用,打破了國外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壟斷,有力提升了我國高端換流裝備製造的國際地位。

由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李舟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基於納米發電機的植入式人體自供電醫療器件研究”項目獲二等獎,成果製備了一系列依靠心臟跳動來發電的植入式納米發電機,形成了自供電心臟起搏器,為開發永久工作的植入式電子醫療器件提供了新的技術方向。

由北京星網衛通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徐燁烽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基於慣性/北斗組合的衛星天線跟蹤指向技術及應用”專案獲二等獎,成果通過北斗導航系統與衛星通信系統的融合,實現了高精度北斗導航系統在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中的批量應用,從而提高了城市資訊化建設水準。

科技企業崛起,引領高精尖產業

2017年,由企業主持完成的獲獎成果達79項,占比40.5%,首次突破四成,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邁上了新的臺階。一批高成長性、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脫穎而出,一批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的成果不斷湧現,促進了新一代資訊技術、積體電路、醫藥健康、新能源智慧汽車、新材料、人工智慧等產業的發展,有力支撐了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構建。

由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少雄教授主持完成的“國產非晶帶材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開發及工程化”專案獲一等獎,成果開發了基於國產非晶帶材的配電變壓器和高效電機,建成了國際先進的產業化生產線,打造了北京非晶新材料產業高端產業鏈,打破了國外長期的專利壁壘和市場壟斷,提升了我國高端電力裝備技術水準。

由北京京東尚科資訊技術有限公司馬松高級工程師主持完成的“電子商務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研發與應用”專案獲二等獎,成果通過雲計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研究,為企業提供了優質的電子商務開放雲平臺,提升了“互聯網+”在傳統商務領域的綜合應用水準,推動了現代服務業新業態的發展。

由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張韻東高級工程師主持完成的“嵌入式神經網路處理器SoC晶片的研發與應用”專案獲二等獎,成果開發了國內首款嵌入式神經網路處理器(NPU)“星光智慧一號”並在北京實現量產,使我國超大規模專用晶片設計開發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促進裝備製造業走上智慧化之路。

由北京智飛綠竹生物製藥有限公司 蔣仁生副主任醫師主持完成的“一種新型流腦-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苗的開發及應用”專案獲二等獎,成果研製了國際上唯一一個可同時預防 AC 群流腦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的聯合制劑,減少了兒童免疫痛苦和不良反應的風險,疫苗實現了大規模產業化生產,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

青年人才成為主力軍

2017年共獎勵1514位科研人員,平均年齡為42.2歲,其中40歲以下獲獎人數為730人,占比48.2%,接近半數。在195項獲獎成果中,有80後科技工作者參與的成果達168項,占比86.1%。在北京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中,青年科技人才逐漸成長並開始承擔重任,投身于科技創新的偉大事業中,成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力量。

2017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獲獎名單

成果發明了異構無線網路的協同自組織技術,增強了地鐵、商場、體育場館、高層建築等用戶密集、資料流程量大的熱點區域的無線網路性能,有力支撐了我國寬頻資訊化建設。

由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湯廣福院士主持完成的“新一代電壓源高壓直流換流器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一等獎,成果實現了新一代電壓源直流換流器的整體技術突破,開闢了一條新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路線,推動了新能源電力大規模使用,打破了國外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壟斷,有力提升了我國高端換流裝備製造的國際地位。

由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李舟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基於納米發電機的植入式人體自供電醫療器件研究”項目獲二等獎,成果製備了一系列依靠心臟跳動來發電的植入式納米發電機,形成了自供電心臟起搏器,為開發永久工作的植入式電子醫療器件提供了新的技術方向。

由北京星網衛通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徐燁烽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基於慣性/北斗組合的衛星天線跟蹤指向技術及應用”專案獲二等獎,成果通過北斗導航系統與衛星通信系統的融合,實現了高精度北斗導航系統在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中的批量應用,從而提高了城市資訊化建設水準。

科技企業崛起,引領高精尖產業

2017年,由企業主持完成的獲獎成果達79項,占比40.5%,首次突破四成,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邁上了新的臺階。一批高成長性、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脫穎而出,一批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的成果不斷湧現,促進了新一代資訊技術、積體電路、醫藥健康、新能源智慧汽車、新材料、人工智慧等產業的發展,有力支撐了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構建。

由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少雄教授主持完成的“國產非晶帶材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開發及工程化”專案獲一等獎,成果開發了基於國產非晶帶材的配電變壓器和高效電機,建成了國際先進的產業化生產線,打造了北京非晶新材料產業高端產業鏈,打破了國外長期的專利壁壘和市場壟斷,提升了我國高端電力裝備技術水準。

由北京京東尚科資訊技術有限公司馬松高級工程師主持完成的“電子商務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研發與應用”專案獲二等獎,成果通過雲計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研究,為企業提供了優質的電子商務開放雲平臺,提升了“互聯網+”在傳統商務領域的綜合應用水準,推動了現代服務業新業態的發展。

由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張韻東高級工程師主持完成的“嵌入式神經網路處理器SoC晶片的研發與應用”專案獲二等獎,成果開發了國內首款嵌入式神經網路處理器(NPU)“星光智慧一號”並在北京實現量產,使我國超大規模專用晶片設計開發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促進裝備製造業走上智慧化之路。

由北京智飛綠竹生物製藥有限公司 蔣仁生副主任醫師主持完成的“一種新型流腦-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苗的開發及應用”專案獲二等獎,成果研製了國際上唯一一個可同時預防 AC 群流腦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的聯合制劑,減少了兒童免疫痛苦和不良反應的風險,疫苗實現了大規模產業化生產,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

青年人才成為主力軍

2017年共獎勵1514位科研人員,平均年齡為42.2歲,其中40歲以下獲獎人數為730人,占比48.2%,接近半數。在195項獲獎成果中,有80後科技工作者參與的成果達168項,占比86.1%。在北京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中,青年科技人才逐漸成長並開始承擔重任,投身于科技創新的偉大事業中,成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力量。

2017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獲獎名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