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蔡奇陳吉甯分赴清華北大,為這件事走上講臺

如果小夥伴們細心留意的話, 就會發現, 市委書記蔡奇, 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甯“不約而同”做了同一件事。 他們分別走進自己的高校黨建工作聯繫點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與青年學子面對面。

動員號角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 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 為黨和國家事業踏上新征程吹響了集結號。 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閉幕當晚, 市委常委會立即召開擴大會議, 傳達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一中全會精神, 對全市學習宣傳貫徹進一步作出安排。 次日上午,

市委又召開全市領導幹部大會, 並通過視頻形式一直開到街道鄉鎮。

蔡奇明確要求, 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北京落地生根, 進一步形成生動實踐。 要採取多種形式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 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宣講。

任務書、路線圖已經明確!

率先垂范

“青年興則國家興, 青年強則國家強。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 國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

早在浙江省委書記任上, 習近平就率先垂范, 時常走上高校講臺, 為數千人作形勢報告。 2005年, 在他的宣導下,

浙江建立了領導幹部向大學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制度和省領導聯繫高校制度。 在浙江工作期間, 習近平每年都會為大學生作形勢報告, 直至2007年離任。

2017年11月15日, 清華大學大禮堂, 座無虛席, 暖意融融。 這座羅馬式和希臘式的混合古典柱廊式建築, 見證了多次反帝愛國運動的醞釀出發和勝利凱旋,

被清華師生視為自己堅定、樸實、不屈不撓性格的象徵。 在這座歷經近百年風雨的建築裡, 蔡奇走上講臺, 為莘莘學子宣講党的十九大精神。

蔡奇緊密結合北京發展, 從“新成果、新思想、新成就、新方位、新目標、新部署、新要求”七個方面宣講。 他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 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之作,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開篇之作,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奠基之作。 報告總結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 為新時代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不斷滿足廣大市民對便利性、宜居性、多樣性、公正性城市生活的美好嚮往,

我們要落實好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利用好首都科技教育資源優勢, 努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以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和發展。 要以首善標準推動党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把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報告會上, 蔡奇與師生交流互動, 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北京市支持首都高校“雙一流”建設, 北京城市副中心及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進展,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備等問題。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是當前加強理論武裝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務, 也是一個常學常新、不斷深化的過程, 需要融會貫通學、聯繫實際學、帶著問題學。

在北京大學, 陳吉寧結合北京發展實際, 重點圍繞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行宣講。 他回顧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後說, 北京已經進入轉型發展、減量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時期, 必須落實好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升“四個服務”能力水準,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戰略下解決北京的高品質發展問題。陳吉寧還與數十位師生代表圍繞人才培養、“雙一流”大學建設、全國科創中心建設等話題深入交流,氣氛熱烈。

歷史傳承

事實上,領導幹部“上講臺”是我們党的優良傳統。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由先進知識份子構成,需要向工農群眾宣揚黨的理論主張。《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就強調:“工人學校應逐漸變成工人政黨的中心機構”、“學校的基本方針是提高工人的覺悟”,同時主張廣泛成立工人學校。此後,工人學校、勞動學校、工人夜校等在各地建立起來,李大釗、毛澤東、鄧中夏、劉少奇、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黨的骨幹紛紛走上工人學校(夜校)的講臺。

延安時期,毛澤東多次到紅軍大學(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為學生講課,“三天一小講,五天一大講”,有段時期更是“每次講四小時”。在毛澤東看來,講課是學習的進一步深入,能夠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運用于課堂,付諸於實踐。那一時期,毛澤東親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員會主席,親力親為地制定教育方案。周恩來、董必武、張聞天、劉少奇、陳雲等中央領導同志都走上講臺為學生授課。

領導幹部“上講臺”既是優良傳統,也是時代要求。

青年人樹立怎樣的志向和理想信念,攸關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2015年,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三部門下發《關於領導幹部上講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要求以省級為主的領導幹部上講臺,為高校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意見》的出臺,標誌著領導幹部上講臺走向制度化、常態化,但更為重要的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所強調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升“四個服務”能力水準,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戰略下解決北京的高品質發展問題。陳吉寧還與數十位師生代表圍繞人才培養、“雙一流”大學建設、全國科創中心建設等話題深入交流,氣氛熱烈。

歷史傳承

事實上,領導幹部“上講臺”是我們党的優良傳統。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由先進知識份子構成,需要向工農群眾宣揚黨的理論主張。《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就強調:“工人學校應逐漸變成工人政黨的中心機構”、“學校的基本方針是提高工人的覺悟”,同時主張廣泛成立工人學校。此後,工人學校、勞動學校、工人夜校等在各地建立起來,李大釗、毛澤東、鄧中夏、劉少奇、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黨的骨幹紛紛走上工人學校(夜校)的講臺。

延安時期,毛澤東多次到紅軍大學(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為學生講課,“三天一小講,五天一大講”,有段時期更是“每次講四小時”。在毛澤東看來,講課是學習的進一步深入,能夠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運用于課堂,付諸於實踐。那一時期,毛澤東親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員會主席,親力親為地制定教育方案。周恩來、董必武、張聞天、劉少奇、陳雲等中央領導同志都走上講臺為學生授課。

領導幹部“上講臺”既是優良傳統,也是時代要求。

青年人樹立怎樣的志向和理想信念,攸關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2015年,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三部門下發《關於領導幹部上講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要求以省級為主的領導幹部上講臺,為高校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意見》的出臺,標誌著領導幹部上講臺走向制度化、常態化,但更為重要的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所強調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