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廷與法國議和,馮子材氣憤不已,直接給張之洞發電:議和者誅

1883年12月, 法國侵略越南, 身為越南的宗主國——清王朝不可避免的要捲入到這場戰爭中, 這場戰爭歷時兩年, 清朝先後在臺灣和鎮南關挫敗了法軍, 最後以雙方議和簽訂了《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告終。

戰爭期間前線將領照片

鎮南關大捷是在1885年3月—4月取得的, 轉眼一個月後雙方就議和。 這讓老將馮子材和其他前線將領實在氣忿不過, 在規定停戰那天, 馮子材等將領打電報給他的上司兩廣總督張之洞, 說:“去歲上諭, 議和者誅!請上折誅議和之人, 士氣可奮, 法可除, 越可複, 後患可免。 ”這封電報內容相信大家都能看懂, 可見在老將軍的心裡, 實在不明白為何不趁大捷後一舉將法軍驅逐出越南。

張之洞有沒有將馮子材的意見上奏給朝廷, 不得而知, 但是從朝廷發給張之洞的電文中, 解釋了為何停戰。 當時軍機處發給兩廣總督張之洞的電旨中說:"現桂(軍)甫複諒(山), 法即據澎(湖), 馮(子材)、王(德榜)若不乘勝即收, 不惟全域敗壞, 且孤軍深入, 戰事亦無把握;縱再有進步, 越地終非我有;而全台隸我版圖, 援斷餉絕, 一失難複, 彼時和戰兩難, 更將何以為計?"

軍機處的這封電文說出了當時的實情, 特別是最後那句:全台隸我版圖,

援斷餉絕, 一失難複, 彼時和戰兩難, 更將何以為計?讓我倍感心酸, 在那種情況下, 該怎麼辦?打, 沒有人能保證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為了越南萬一丟了臺灣, 將更加麻煩。 後人解釋這場戰爭, 清廷及時把握戰機、以戰促和, 顧及全域, 也算是無奈的選擇了。 寫到此, 我心中頗有感慨:我不想洗白哪個歷史人物, 只是想說, 現在有的網友總是在罵這個歷史人物或那個歷史人物, 一點都不理性, 如果把你放在當時的歷史、放在那個位置上, 你又能做的更好嗎?

歷史上的鎮南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