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上榜“西部行”精品線路的兩條涉滇線路,包括了世間的所有美景!

此為臨時連結, 僅用於文章預覽, 將在短期內失效關閉

中國“西部行”自駕遊精品旅遊線路出爐, 2條涉滇線路上榜

隨著自駕游成為當今國內一種熱門的旅遊形態。 1月15日, 國家旅遊局、國務院扶貧辦正式公佈了中國“西部行”自駕遊10條精品旅遊線路。

分別是:318川藏線、青藏線、滇藏線、絲綢之路河西走廊線、甘南川西線、青海環線、新疆南疆線、四川線、西藏山南線、雲貴線。 其中, 上榜的2條涉滇線路途經了雲南9個景區, 輻射帶動了迪慶、怒江等地的貧困地區。

【滇藏線】

滇藏線主要節點:昆明—大理—麗江—迪慶—德欽—芒康—左貢—八宿—然烏—波密—林芝—拉薩

線路總體情況:

滇藏線是指雲南昆明至西藏拉薩段, 約2300公里。 該線路經西藏芒康、左貢, 與川藏公路南線(318國道)相接, 是雲南到西藏的重要通道。

沿線經過的主要旅遊景區:

雲南:大理古城、麗江古鎮、玉龍雪山、普達措、松贊林寺、梅裡雪山等

西藏:天路72拐、然烏湖、來古冰川、米堆冰川、魯朗林海、巴松措、措木及日、米拉山、布達拉宮、大昭寺等

大理

大理古城丨趙康財

一說到大理, 人們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詞便是風花雪月

在這裡蒼山雪, 洱海月是大理

文獻名邦也是大理

大理三塔丨陸江濤

經南詔之後的大理國, 佛教較南詔更為發展,

有“佛國”“妙香國”之稱。

崇聖寺建成之後即為南詔國、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

若是虔誠的信徒, 亦可是追隨南詔國足跡

繞著崇聖寺三塔, 隨守塔師傅敬株香, 默默許下心誠之願

小普陀丨陸江濤

若要觀小普陀, 得挑個好時辰

清晨, 海面上霧氣嫋嫋, 小普陀時隱時現,

宛如月宮, 待登上小普陀, 只見四周霧氣湧動,

猶如潔白的輕紗。 這就是洱海八景之一“嵐靄普陀”。

洱海漁民丨陳克勤

洱海猶如母親, 哺育著世代居住在海邊的人們

白族紮染丨陳克勤

大理民族紮染採用民間圖案,

通過對傳統的紮染工藝進一步渲染和藝術加工,

使之成為藝術化、抽象化和實用化融為一體的工藝品。

其工藝由手工針縫紮,用植物染料反復泠染制而成,

產品不僅色彩鮮豔、永不褪色,

而且對皮膚有消炎保健作用,

克服了現代化學染料有害人體健康的副作用。

喜洲丨陸江濤

喜洲鎮西倚蒼山,東臨洱海,

隋唐時期稱“大厘城”,是南詔時期“十瞼之一”,

是電影“五朵金花”的故鄉,

雲南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鎮和重點僑鄉之一。

喜洲丨陸江濤

喜洲是大理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早在六詔與河蠻並存時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

原為大理河蠻的城邑,隋史萬歲曾駐兵於此,

因而稱“史城”或“史賧”,

唐代南詔的故都亦曾建于此,時稱大厘城,

當時已時“邑居人戶尤眾”,是南詔時期“十瞼之一”。

雙廊丨徐霽

雙廊所處之地水天一色、群山疊翠與湖光水色交相輝映,

金梭織錦,門迎碧波洱海,遠眺蒼山十九峰,

集蒼洱風光之精華,是最適宜人居的小鎮,

素有“大理風光在蒼洱,蒼洱風光在雙廊”之盛譽。

麗江

玉龍雪山瑤池

玉龍雪山在納西語中被稱為“歐魯”,意為銀色的山岩。

其十三座雪峰連綿不絕,

宛若一條“巨龍”騰越飛舞,故稱為“玉龍”。

玉龍雪山甘海子

又因玉龍雪山岩性主要為石灰岩與玄武岩,

黑白分明,所以又稱為“黑白雪山”。

是納西人的神山,傳說納西族保護神“三多”的化身。

藍月谷

藍月穀,其前身為早前人們所熟知的“白水河”。

在晴天時,水的顏色是藍色的,而且山谷呈月牙形,

遠看就像一輪藍色的月亮鑲嵌在玉龍雪山腳下,

所以名叫藍月穀。

而白水河這個名字是因為湖底的泥巴是白色的,

下雨時水會變成白色,所以又叫白水河。

麗江古城丨李志雄

古城名稱來源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

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麗江古城丨李志雄

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

“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

納西馴鷹人丨李志雄

納西族馴鷹技藝較完整地延續傳承了人類原始的馴鷹技藝,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不斷完善發展,

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鷹獵文化。

納西古樂丨陳克勤

據考證,納西古樂源于唐、宋、元時期中原的詞牌、曲牌音樂、道教科儀音樂、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相傳為宋樂, 目前保留下來的只有來源於詞牌、曲牌和洞經音樂的那部分。傳聞原有漢語經文配唱,傳到納西族民間後, 逐漸變為單純的樂曲。

東巴紙丨李志雄

東巴紙是納西族東巴祭司用來記錄東巴經和繪製東巴畫的一種專用紙,是一種十分珍稀的少數民族手工紙。

迪慶

松贊林寺丨陸江濤

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是西元1679年五世達賴和清康熙皇帝敕建"十三林"之一。

松贊林寺依山而建,外形猶如一座古堡,

它不僅是雲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群落,

還是滇西北一帶的黃教中心,被譽為"小布達拉宮"。

普達措丨陳浩

普達措國家公園內有明鏡般的高山湖泊、水美草豐的牧場、百花盛開的濕地、飛禽走獸時常出沒的原始森林。碧塔海、屬都湖兩個美麗的淡水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稱。

普達措

據說,碧塔海裡生長著一種叫“碧塔重唇魚”的珍惜魚類,

是一種很古老的魚類,

為第四紀冰川時期遺留下來的古生物,

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魚類食品中的佼佼者。

但是普達措屬於藏民區,藏民奉行天葬與水葬,

魚是吃人肉的,所以,藏民是不吃魚的。

那些魚就自由自在的在碧塔海裡生活著,

沒人捕撈,自生自滅,

且這種魚一般深藏在湖底,很少靠岸,

所以,藏族人民們就把它奉為神魚,

能看到神魚的人就是非常幸運的人。

納帕海丨陸江濤

納帕海是香格里拉最大的草原,

也是最富於高原特色的風景區之一。

由於藏民的悉心愛護,每當秋季來臨,

許多飛禽便光顧這裡,

如黑頸鶴、黃鴨、斑頭雁在草原上空高飛低旋,

情景頗惹心喜愛。

納帕海

由於保護區氣候濕潤,牧草生長比同類地區快,

每年5月,草原方吐嫩芽,而納帕草原已是綠草萋萋 。

6月伊始,各種野花競相開放,茫茫草原,瓊花瑤草爭奇鬥豔。

成群的牛羊隨草海起伏,如在海中沉浮。

茫茫原野,四處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美景。

西面的石卡、時卡、辛雅拉三大雪山俏然挺立。

雪山、草原、牛羊組成了大西南的塞北風光。

梅裡雪山

梅裡雪山,它在藏區稱卡瓦格博雪山,

“梅裡”一詞為德欽藏語mainri漢譯,

意思是藥山,因盛產各種名貴藥材而得名。

同時它也是雍仲苯教聖地,它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青海的阿尼瑪卿山、青海的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梅裡雪山丨趙汀

梅裡雪山也是雍仲苯教聖地,它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青海的阿尼瑪卿山、青海的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茨中教堂丨陸江濤

茨中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這座法國傳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

於1921年修建完成,氣派的教堂成為了“雲南鐸區”的主教禮堂。迪慶的藏民們大多是虔誠的佛教徒,把它作為生活的重要部分,而茨中教堂的存在可謂是個奇跡。

走進西藏

布達拉宮丨大叔

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

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築,

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

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

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

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

大昭寺丨圓點攝影

大昭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

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

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聖者的痕跡。

來古冰川丨大叔

來古冰川緊鄰然烏湖,來古冰川是世界三大冰川之一,

是帕隆藏布的源頭,冰雪融水流進然烏湖,

湖畔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還有很多原始的藏族村落。

然烏湖丨阿東

每當冰雪融化時,雪水便注入湖中,

使然烏湖經常保有豐富的水源。

然烏湖邊是綠草茵茵的草場和綠油油的莊稼;

湖邊山腰上則是莽莽的森林,

再往上是五顏六色的杜鵑花和灌木叢林帶;

山頂則是終年不化、重疊起伏的雪山。

魯朗鳶尾丨阿東

魯朗林海有“叫人不想家的”的美譽,山間的雲霧時聚時散,

草甸中,溪流蜿蜒,成千上萬種野花競相開放。木籬笆、木板屋和農牧民的村落星羅棋佈。

米堆冰川丨老魏

米堆冰川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冰川之一”,

它常年雪光閃耀,景色甚是迷人。

米堆冰川腳下就是一個叫米堆的藏族村子,

它屬於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玉普鄉。

當地的村民們相當熱情,見到遠道而來的遊人,

都會叫你進屋喝碗奶茶,甚至為你準備一頓藏餐。

【雲貴線】

雲貴線主要節點:丙中洛—保山—大理—昆明—興義—安順—貴陽—遵義—仁懷—赤水

線路總體情況:

雲貴線是指雲南丙中洛至貴州赤水段,約2000公里。

沿線雲南的主要旅遊景區:

雲南:怒江大峽谷、洱海、崇聖寺三塔等

貴州:萬峰林、馬嶺河峽谷、晴隆24道拐、黃果樹瀑布、龍宮、青岩古鎮、遵義會議會址、茅臺古鎮、習水古城、赤水丹霞等

雲貴線路途經丙中洛、保山、大理、安順、遵義等地,串聯起雲南及貴州多個著名景點,峽谷,湖泊、瀑布各種類型的景觀應有盡有,讓大家在西南邊陲,體驗豐富多樣的沿途景色。

怒江

怒江大峽谷丨劉建明

怒江大峽谷位於滇西橫斷山縱谷區三江並流地帶,

峽谷在雲南段長達300多公里,

平均深度為2000米,

最深處在貢山丙中洛一帶,

達3500米,被稱為“東方大峽谷”。

怒江第一灣丨黃林武

怒江流經丙中洛鄉日丹村附近,

由於王箐大懸岩絕壁的阻隔,

江水的流向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

流出300余米後,又被丹拉大山擋住去路,

只好再次調頭由西向東急轉,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大灣,

稱為怒江第一灣。

秋那桶丨大銘

秋那桶是雲南省在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後一個村子。

人稱“人神共居”之地,

村內環境優美,有非常濃厚的怒族民居特色。

滇藏新通道——丙察察公路從村寨下通過。

秋那桶丨大銘

秋那桶峽谷是整個怒江大峽谷精華中的精華部分,

原始森林茂密,瀑布眾多,

人在峽谷中穿行,沿途景色十分壯觀。

和怒江所有的村寨一樣,秋那桶村裡也有一座天主教堂,

不過從其木制的外觀來看,更像是座寺廟。

教堂邊還有座不起眼的墓地,

安眠著一位傳教士——李文增雅敬神父,

但墓碑背後的故事已經無從知曉了。

茶馬古道丨大銘

這條鑿在岩壁上,通往霧裡村的茶馬古道,是至今僅剩唯一的一條還在日常使用的茶馬古道了

霧裡村丨黃林武

霧裡村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寧靜美麗的小村莊,背倚碧羅雪山,面朝怒江,山水似乎把霧裡攬在了懷中。

石門關丨大銘

石門關是怒江北與西藏茶馬古道上的必經通道,

左側為碧羅雪山,右側為高黎貢山。

怒江從石門關中噴湧而出,奔瀉而下。

石門關氣勢磅礴,雄奇壯觀。

昆明

雲南大學丨陸江濤

隱於喧鬧都市的淨土,雲大老校區。雖不比新校區宏偉遼闊,但踏進校園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雲南大學丨楊正剛

雲大的銀杏,鬱鬱蔥蔥,古老而有風情的學術建築隨處可見。隨手一拍不美都難。

翠湖歐群丨陸江濤

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 這裡還屬於城外的小湖灣,多稻田、菜園、蓮池、故稱“菜海子”。

李專《菜海行》詩中說:

“昆明池水三百里,菜海與之為一體。菡萏之國蛟龍窟……”

陸軍講武堂

雲南陸軍講武堂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

原系清朝為編練新式陸軍,

加強邊防而設的一所軍事學校。開辦於1909年。

與創辦於1906年的北洋講武堂(天津)和創辦於1908年的東北講武堂(奉天)並稱三大講武堂。

走進貴州

萬峰林丨yyg69

萬峰林屬於中國西南喀斯特地貌,

在三百六十多年前,著名地理學家、

旅行家徐霞客就來到過萬峰林,

他還發出這樣的讚歎:“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處峰成林”。

徐霞客再次來到興義,

在遊記中寫道:"叢立之峰,磅礴數千里,為清南奇勝"。

馬嶺河峽谷丨jtksj

馬嶺河峽谷集雄、奇、險、秀為一體,

穀寬50—150米、穀深120-280米。

馬嶺河峽谷是一條在造山運動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縫,

穀內群瀑飛流,翠竹倒掛,溶洞相連,

兩岸古樹名木點綴其間,千姿百態。

黃果樹瀑布丨佚名

黃果樹瀑布,古稱白水河瀑布,

亦名“黃葛墅”瀑布或“黃桷樹”瀑布,

因本地廣泛分佈著“黃葛榕”而得名。

為黃果樹瀑布群中規模最大的一級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

黃果樹瀑布屬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蝕裂典型瀑布。

青岩古鎮丨一品綠茶

青岩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

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 。

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岩教案遺址、

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征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

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

李克農等革命前輩及其家屬均在青岩秘密居住過。

青岩古鎮還是抗戰期間浙江大學的西遷辦學點之一。

赤水丹霞丨jtksj

赤水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地處四川盆地南緣,

緊靠黔北大婁山北麓,揚子准地台西部。

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

其面積達1200多平方公里,

是全國面積最大、發育最美麗壯觀的丹霞地貌。

晴隆24道拐丨佚名

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標識。古稱“鴉關”,雄、奇、險、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遵義會議會址丨佚名

遵義會議會址原系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

建於20世紀30年代初,建築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

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遵義會議(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就在主樓樓上原房主的小客廳舉行。

這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

照片版權為攝影者所有。

本文由雲遊網整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白族紮染丨陳克勤

大理民族紮染採用民間圖案,

通過對傳統的紮染工藝進一步渲染和藝術加工,

使之成為藝術化、抽象化和實用化融為一體的工藝品。

其工藝由手工針縫紮,用植物染料反復泠染制而成,

產品不僅色彩鮮豔、永不褪色,

而且對皮膚有消炎保健作用,

克服了現代化學染料有害人體健康的副作用。

喜洲丨陸江濤

喜洲鎮西倚蒼山,東臨洱海,

隋唐時期稱“大厘城”,是南詔時期“十瞼之一”,

是電影“五朵金花”的故鄉,

雲南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鎮和重點僑鄉之一。

喜洲丨陸江濤

喜洲是大理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早在六詔與河蠻並存時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

原為大理河蠻的城邑,隋史萬歲曾駐兵於此,

因而稱“史城”或“史賧”,

唐代南詔的故都亦曾建于此,時稱大厘城,

當時已時“邑居人戶尤眾”,是南詔時期“十瞼之一”。

雙廊丨徐霽

雙廊所處之地水天一色、群山疊翠與湖光水色交相輝映,

金梭織錦,門迎碧波洱海,遠眺蒼山十九峰,

集蒼洱風光之精華,是最適宜人居的小鎮,

素有“大理風光在蒼洱,蒼洱風光在雙廊”之盛譽。

麗江

玉龍雪山瑤池

玉龍雪山在納西語中被稱為“歐魯”,意為銀色的山岩。

其十三座雪峰連綿不絕,

宛若一條“巨龍”騰越飛舞,故稱為“玉龍”。

玉龍雪山甘海子

又因玉龍雪山岩性主要為石灰岩與玄武岩,

黑白分明,所以又稱為“黑白雪山”。

是納西人的神山,傳說納西族保護神“三多”的化身。

藍月谷

藍月穀,其前身為早前人們所熟知的“白水河”。

在晴天時,水的顏色是藍色的,而且山谷呈月牙形,

遠看就像一輪藍色的月亮鑲嵌在玉龍雪山腳下,

所以名叫藍月穀。

而白水河這個名字是因為湖底的泥巴是白色的,

下雨時水會變成白色,所以又叫白水河。

麗江古城丨李志雄

古城名稱來源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

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麗江古城丨李志雄

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

“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

納西馴鷹人丨李志雄

納西族馴鷹技藝較完整地延續傳承了人類原始的馴鷹技藝,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不斷完善發展,

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鷹獵文化。

納西古樂丨陳克勤

據考證,納西古樂源于唐、宋、元時期中原的詞牌、曲牌音樂、道教科儀音樂、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相傳為宋樂, 目前保留下來的只有來源於詞牌、曲牌和洞經音樂的那部分。傳聞原有漢語經文配唱,傳到納西族民間後, 逐漸變為單純的樂曲。

東巴紙丨李志雄

東巴紙是納西族東巴祭司用來記錄東巴經和繪製東巴畫的一種專用紙,是一種十分珍稀的少數民族手工紙。

迪慶

松贊林寺丨陸江濤

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是西元1679年五世達賴和清康熙皇帝敕建"十三林"之一。

松贊林寺依山而建,外形猶如一座古堡,

它不僅是雲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群落,

還是滇西北一帶的黃教中心,被譽為"小布達拉宮"。

普達措丨陳浩

普達措國家公園內有明鏡般的高山湖泊、水美草豐的牧場、百花盛開的濕地、飛禽走獸時常出沒的原始森林。碧塔海、屬都湖兩個美麗的淡水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稱。

普達措

據說,碧塔海裡生長著一種叫“碧塔重唇魚”的珍惜魚類,

是一種很古老的魚類,

為第四紀冰川時期遺留下來的古生物,

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魚類食品中的佼佼者。

但是普達措屬於藏民區,藏民奉行天葬與水葬,

魚是吃人肉的,所以,藏民是不吃魚的。

那些魚就自由自在的在碧塔海裡生活著,

沒人捕撈,自生自滅,

且這種魚一般深藏在湖底,很少靠岸,

所以,藏族人民們就把它奉為神魚,

能看到神魚的人就是非常幸運的人。

納帕海丨陸江濤

納帕海是香格里拉最大的草原,

也是最富於高原特色的風景區之一。

由於藏民的悉心愛護,每當秋季來臨,

許多飛禽便光顧這裡,

如黑頸鶴、黃鴨、斑頭雁在草原上空高飛低旋,

情景頗惹心喜愛。

納帕海

由於保護區氣候濕潤,牧草生長比同類地區快,

每年5月,草原方吐嫩芽,而納帕草原已是綠草萋萋 。

6月伊始,各種野花競相開放,茫茫草原,瓊花瑤草爭奇鬥豔。

成群的牛羊隨草海起伏,如在海中沉浮。

茫茫原野,四處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美景。

西面的石卡、時卡、辛雅拉三大雪山俏然挺立。

雪山、草原、牛羊組成了大西南的塞北風光。

梅裡雪山

梅裡雪山,它在藏區稱卡瓦格博雪山,

“梅裡”一詞為德欽藏語mainri漢譯,

意思是藥山,因盛產各種名貴藥材而得名。

同時它也是雍仲苯教聖地,它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青海的阿尼瑪卿山、青海的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梅裡雪山丨趙汀

梅裡雪山也是雍仲苯教聖地,它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青海的阿尼瑪卿山、青海的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茨中教堂丨陸江濤

茨中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這座法國傳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

於1921年修建完成,氣派的教堂成為了“雲南鐸區”的主教禮堂。迪慶的藏民們大多是虔誠的佛教徒,把它作為生活的重要部分,而茨中教堂的存在可謂是個奇跡。

走進西藏

布達拉宮丨大叔

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

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築,

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

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

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

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

大昭寺丨圓點攝影

大昭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

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

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聖者的痕跡。

來古冰川丨大叔

來古冰川緊鄰然烏湖,來古冰川是世界三大冰川之一,

是帕隆藏布的源頭,冰雪融水流進然烏湖,

湖畔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還有很多原始的藏族村落。

然烏湖丨阿東

每當冰雪融化時,雪水便注入湖中,

使然烏湖經常保有豐富的水源。

然烏湖邊是綠草茵茵的草場和綠油油的莊稼;

湖邊山腰上則是莽莽的森林,

再往上是五顏六色的杜鵑花和灌木叢林帶;

山頂則是終年不化、重疊起伏的雪山。

魯朗鳶尾丨阿東

魯朗林海有“叫人不想家的”的美譽,山間的雲霧時聚時散,

草甸中,溪流蜿蜒,成千上萬種野花競相開放。木籬笆、木板屋和農牧民的村落星羅棋佈。

米堆冰川丨老魏

米堆冰川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冰川之一”,

它常年雪光閃耀,景色甚是迷人。

米堆冰川腳下就是一個叫米堆的藏族村子,

它屬於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玉普鄉。

當地的村民們相當熱情,見到遠道而來的遊人,

都會叫你進屋喝碗奶茶,甚至為你準備一頓藏餐。

【雲貴線】

雲貴線主要節點:丙中洛—保山—大理—昆明—興義—安順—貴陽—遵義—仁懷—赤水

線路總體情況:

雲貴線是指雲南丙中洛至貴州赤水段,約2000公里。

沿線雲南的主要旅遊景區:

雲南:怒江大峽谷、洱海、崇聖寺三塔等

貴州:萬峰林、馬嶺河峽谷、晴隆24道拐、黃果樹瀑布、龍宮、青岩古鎮、遵義會議會址、茅臺古鎮、習水古城、赤水丹霞等

雲貴線路途經丙中洛、保山、大理、安順、遵義等地,串聯起雲南及貴州多個著名景點,峽谷,湖泊、瀑布各種類型的景觀應有盡有,讓大家在西南邊陲,體驗豐富多樣的沿途景色。

怒江

怒江大峽谷丨劉建明

怒江大峽谷位於滇西橫斷山縱谷區三江並流地帶,

峽谷在雲南段長達300多公里,

平均深度為2000米,

最深處在貢山丙中洛一帶,

達3500米,被稱為“東方大峽谷”。

怒江第一灣丨黃林武

怒江流經丙中洛鄉日丹村附近,

由於王箐大懸岩絕壁的阻隔,

江水的流向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

流出300余米後,又被丹拉大山擋住去路,

只好再次調頭由西向東急轉,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大灣,

稱為怒江第一灣。

秋那桶丨大銘

秋那桶是雲南省在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後一個村子。

人稱“人神共居”之地,

村內環境優美,有非常濃厚的怒族民居特色。

滇藏新通道——丙察察公路從村寨下通過。

秋那桶丨大銘

秋那桶峽谷是整個怒江大峽谷精華中的精華部分,

原始森林茂密,瀑布眾多,

人在峽谷中穿行,沿途景色十分壯觀。

和怒江所有的村寨一樣,秋那桶村裡也有一座天主教堂,

不過從其木制的外觀來看,更像是座寺廟。

教堂邊還有座不起眼的墓地,

安眠著一位傳教士——李文增雅敬神父,

但墓碑背後的故事已經無從知曉了。

茶馬古道丨大銘

這條鑿在岩壁上,通往霧裡村的茶馬古道,是至今僅剩唯一的一條還在日常使用的茶馬古道了

霧裡村丨黃林武

霧裡村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寧靜美麗的小村莊,背倚碧羅雪山,面朝怒江,山水似乎把霧裡攬在了懷中。

石門關丨大銘

石門關是怒江北與西藏茶馬古道上的必經通道,

左側為碧羅雪山,右側為高黎貢山。

怒江從石門關中噴湧而出,奔瀉而下。

石門關氣勢磅礴,雄奇壯觀。

昆明

雲南大學丨陸江濤

隱於喧鬧都市的淨土,雲大老校區。雖不比新校區宏偉遼闊,但踏進校園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雲南大學丨楊正剛

雲大的銀杏,鬱鬱蔥蔥,古老而有風情的學術建築隨處可見。隨手一拍不美都難。

翠湖歐群丨陸江濤

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 這裡還屬於城外的小湖灣,多稻田、菜園、蓮池、故稱“菜海子”。

李專《菜海行》詩中說:

“昆明池水三百里,菜海與之為一體。菡萏之國蛟龍窟……”

陸軍講武堂

雲南陸軍講武堂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

原系清朝為編練新式陸軍,

加強邊防而設的一所軍事學校。開辦於1909年。

與創辦於1906年的北洋講武堂(天津)和創辦於1908年的東北講武堂(奉天)並稱三大講武堂。

走進貴州

萬峰林丨yyg69

萬峰林屬於中國西南喀斯特地貌,

在三百六十多年前,著名地理學家、

旅行家徐霞客就來到過萬峰林,

他還發出這樣的讚歎:“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處峰成林”。

徐霞客再次來到興義,

在遊記中寫道:"叢立之峰,磅礴數千里,為清南奇勝"。

馬嶺河峽谷丨jtksj

馬嶺河峽谷集雄、奇、險、秀為一體,

穀寬50—150米、穀深120-280米。

馬嶺河峽谷是一條在造山運動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縫,

穀內群瀑飛流,翠竹倒掛,溶洞相連,

兩岸古樹名木點綴其間,千姿百態。

黃果樹瀑布丨佚名

黃果樹瀑布,古稱白水河瀑布,

亦名“黃葛墅”瀑布或“黃桷樹”瀑布,

因本地廣泛分佈著“黃葛榕”而得名。

為黃果樹瀑布群中規模最大的一級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

黃果樹瀑布屬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蝕裂典型瀑布。

青岩古鎮丨一品綠茶

青岩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

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 。

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岩教案遺址、

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征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

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

李克農等革命前輩及其家屬均在青岩秘密居住過。

青岩古鎮還是抗戰期間浙江大學的西遷辦學點之一。

赤水丹霞丨jtksj

赤水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地處四川盆地南緣,

緊靠黔北大婁山北麓,揚子准地台西部。

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

其面積達1200多平方公里,

是全國面積最大、發育最美麗壯觀的丹霞地貌。

晴隆24道拐丨佚名

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標識。古稱“鴉關”,雄、奇、險、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遵義會議會址丨佚名

遵義會議會址原系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

建於20世紀30年代初,建築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

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遵義會議(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就在主樓樓上原房主的小客廳舉行。

這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

照片版權為攝影者所有。

本文由雲遊網整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