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終身無悔報國家,傾情畢力吐芳華

——讀《我的情結》(傅志寰自傳)有感

◎豐 海

原鐵道部部長傅志寰親筆撰寫的自傳《我的情結》已由中國鐵道出版社正式出版。 該書列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專案”,

也是向黨的十九大獻禮的重要作品。 該書由傅志寰歷經八年精心打磨, 屢易其稿, 並經過鐵路總公司(原鐵道部)幾十名部級、司局級領導幫助審核, 最後定稿成書。 《我的情結》文風嚴謹, 樸實無華, 史料詳實, 既具有高度政治性、思想性和哲理性, 又具有很高權威性、可讀性, 是一部非常值得閱讀的精品力作。 最近, 我有幸閱讀了這本書。 讀畢掩卷, 仔細回味, 有許多體會和感觸。

剛直不阿, 無私無畏捍衛真理和維護正義

與傅志寰有過接觸的人都知道, 傅志寰為人仁厚, 一向寬以待人。 但是, 一旦涉及原則性問題, 他卻是態度鮮明, 絕不妥協。 特別是對有損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重大問題, 他始終是堅決鬥爭,

堅定捍衛國家和民族利益。

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創新、持續發展, 我國已經擁有非常雄厚的機車車輛工業基礎, 具備擔當推動鐵路快速發展的條件。 自主、強大的機車車輛工業體系的建立, 成為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但是, 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對此卻不珍惜。 為了推行大規模“系統引進”, 竟然不惜打壓民族機車車輛工業、否定深厚凝聚民族創造智慧成果的“中華之星”高速動車組。 當傅志寰得知這一情況後, 多次向劉志軍提出反對意見, 請他注意保護民族工業, 遭到劉的拒絕後, 他當面與劉進行尖銳鬥爭, 駁斥劉的錯誤做法。

在傅志寰卸任部長職務後, 鐵路改革出現了嚴重倒退。 繼任部長劉志軍為了獨攬鐵路大權,

實行“高度集權”“統一指揮”, 不僅把過去放給鐵路局的多項自主經營權幾乎全部收回, 而且把鐵路經營、投資及運輸指揮權高度集中到鐵道部, 實現了大權獨攬。 這種做法是逆時代潮流的, 是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背道而馳的。 事實上, 高度集權為劉大行貪腐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 劉把持鐵路建設、鐵路運輸等大權, 大搞利益輸送、權錢交易, 瘋狂地為自己謀取私利。 其中, 夥同不法商人丁書苗非法攫取國有資金數十億元, 讓丁書苗代為保管, 以為自己私用, 使國家財產遭受巨額損失, 構成令人震驚的貪腐大案。

對劉志軍的倒行逆施, 傅志寰決不認同, 並堅持推動鐵路市場化改革不動搖。 2011年, 傅志寰受中國工程院重托,

主持“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研究”, 提出了改革鐵路管理體制、實行政企分開、組建鐵路總公司的重大建議, 正式納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付諸實施。 這一重大改革的實施, 解決了鐵路政企不分的問題, 在推進鐵路市場化經營方面邁出重大步伐。

劉志軍當政期間, 為了宣傳自己的“政績”、撈取政治資本, 進行了許多有違基本事實的宣傳。 一些事實被篡改, 一些科學理論被曲解。 失實和錯誤的宣傳誤導了公眾, 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 有些人甚至把劉志軍吹捧為“高鐵之父”“歷史功臣”。 對此, 傅志寰堅信:歷史是不容篡改的, 人民是不容欺騙的, 割斷歷史、矇騙世人的行徑可以得逞一時, 但卻不能得逞永久。 作為知情人,

必須還歷史本來面目于世人, 還客觀公正於人民。 傅志寰以對國家和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 以實事求是的精神, 客觀準確地介紹事實真相, 力求恢復歷史本來面目, 使社會公眾免受欺騙。 但是, 劉志軍所作的誤導性宣傳實在是太廣、太深了, 肅清流毒絕非易事。 好在中央巡視組及時發現了劉志軍流毒的極壞影響, 發現了其對黨和國家形象的嚴重損害, 明確要求在鐵路幹部職工中徹底肅清劉志軍流毒, 為從根本上糾正被歪曲的歷史事實提供了重要保障。

披荊斬棘, 積極推動鐵路市場化改革

在國家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勢下, 傅志寰感到, 鐵路不能因為強調“行業特殊”而游離於市場經濟體制之外, 不能與市場經濟發展脫節。鐵路發展要保持長盛不衰,必須加快市場化進程,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在用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體制、新機制激發鐵路發展活力的同時,讓老百姓享受到市場競爭帶來的實惠。為此,從他擔任部長起,就把鐵路市場化改革作為主攻方向,積極推動實施。

經過慎重而縝密的思考,傅志寰把改革的著力點放在了積極推動鐵路管理體制改革上。這是牽動鐵路全域的改革,既涉及鐵道部的去留,涉及權力和利益的大調整,也會帶來部長職位的變化,關係極大,難度極大。傅志寰沒有考慮個人得失,而是以勇於自我革命的魄力,堅定地迎難而上。他自己牽頭,組織研究鐵路體制改革方案。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形成了以“網運分離”為核心的鐵路管理體制改革方案,並獲得全國九屆人大批准,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畫綱要》。

在由於一些原因,鐵路管理體制改革未能順利推進的情況下,傅志寰不但沒有放慢鐵路改革步伐,而且更加堅定不移、大刀闊斧地推進鐵路市場化改革。

鐵路運輸走向市場,首先需要解決“企業辦社會”問題,以精幹主體、輕裝前進。為此,傅志寰積極組織推進主輔分離、精幹主業改革,同時,精簡內部機構和人員。鐵路工程、鐵道建築、機車車輛、通信信號、土木工程等五大公司和鐵路高等院校實現與鐵路分離,國家鐵路職工總數由334.2萬人減至248.5萬人。實施這項改革,既為推進鐵路管理體制改革打下良好基礎,又使脫鉤企業獲得了良好發展條件和廣闊發展空間。

在傅志寰上任前後時期,鐵路體制封閉、機制僵化、嚴重不適應市場的矛盾日益突出,運輸市場佔有份額持續下滑,經營形勢十分嚴峻。鐵路持續虧損的根本原因是鐵路的觀念和體制機制不適應市場。傅志寰強烈意識到,鐵路不走向市場,最終將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滾滾大潮下成為“棄兒”,那將成為所有鐵路人的恥辱和災難。改變鐵路遠離市場的狀況,實現鐵路與市場經濟接軌,需要從思想觀念到體制機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傅志寰抓住“富小拖”這個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例,在全國鐵路廣泛開展了轉變傳統觀念、樹立市場觀念的大教育、大討論活動,引導鐵路職工更新觀念,自覺摒棄“鐵老大”、壟斷封閉的意識,樹立競爭意識、效益意識、服務意識,拆除了阻礙鐵路與市場對接的思想“隔牆”,拉近了鐵路與市場的距離,鐵路職工忽視客戶、慢待客戶的現象明顯減少,主動服務、積極行銷的意識明顯增強,鐵路服務社會的形象明顯改善。

為了推動鐵路企業走向市場,傅志寰積極進行創新經營機制的實踐。以確立鐵路局市場主體地位、落實鐵路局經營權責為重點,全面實行資產經營責任制,通過轉換機制、放權搞活,充分激發了鐵路局自主經營的內在動力,增強了鐵路行業的經營活力,有力促進了經濟效益持續增長,在遭受亞洲金融危機、經濟形勢十分不利的情況下,提前一年實現了國務院領導提出的鐵路全行業三年扭虧目標,很好地履行了服務保障國家大局的重大使命。

按照“網運分離”的發展方向,積極推進組建客運公司改革,在全路各個鐵路局組建了客運公司,在推動客運率先走向市場、搞活客運經營方面邁出了歷史性一步。伴隨客運公司的建立和運營,積極推進客運組織方式、行銷方式、售票方式改革,努力為旅客提供方便、快捷、舒適的服務,鐵路客運市場競爭能力顯著增強,展現出旺盛的發展生機與活力。

勇於擔當,大力推動鐵路快速發展

傅志寰擔任副部長、部長的時期,正是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由於歷史的原因,鐵路發展長期滯後,是制約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如何消除這個“瓶頸”,傅志寰認為,必須突破傳統思維,以創新甚至是“革命”的思路,大力解放和發展鐵路生產力,以此滿足國民經濟快速增長需要。當然,這樣做是要冒風險的,但是他有膽魄也有底氣這樣做。

實施鐵路大提速,傅志寰是最大膽也是最積極最堅定的宣導者、支持者和組織實施者。眾所周知,過去,我國鐵路旅客列車運行速度長期在低水準徘徊,運輸效率十分低下。但是,提高速度直接涉及行車安全,人命關天,無人敢觸碰。對此,傅志寰心裡始終憋著一股勁: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敢做,列車提速無論如何要在中國實現!在經過實地調研和深入思考後,他率先提出了在廣深線實施提速的建議,並負責領導研製提速機車車輛,組織進行提速試驗。在廣深線提速成功後,他多次提出實施大面積提速的建議,並把提速確定為鐵路發展的重大戰略,大力組織實施。傅志寰一方面積極組織系統研發滿足提速要求的機車車輛等成套技術裝備,形成了多種檔次的提速機車車輛產品系列,為提速順利實施提供了技術和裝備保障;一方面反復進行提速研究試驗,深入探索規律,積極尋求符合我國實際、能夠廣泛推行的提速模式。經過艱苦努力,形成了以技術創新、運輸組織創新、安全控制創新為主要手段,以“深度挖潛”為目的的“提速模式”。這一科學高效提速模式的建立和實施,實現了我國鐵路運輸組織方式由“低速度、中密度、大重量”向“快速度、高密度、大重量”的大提升,客運提速與貨運重載兩駕馬車並駕齊驅,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鐵路運輸生產力。

在傅志寰擔任副部長、部長期間,成功組織進行了四次全國鐵路大提速,形成了“四縱四橫”、延展14000公里的提速網路。大面積提速後,鐵路幾十年不變的“牛行”面貌發生了深刻改變,火車跑得飛快了,列車數量增加,運輸能力顯著提高,服務品質顯著改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受到全社會廣泛讚譽。實施大提速,有力帶動了鐵路科技、鐵路工業、鐵路建設、鐵路管理水準的提高,為建設高速鐵路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實踐證明,實施大提速,走出了一條少投入、快見效、多產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鐵路快速發展之路。

對於建設高速鐵路,傅志寰是率先推動者也是主要領導者。他很早就認定,發展高速鐵路是實現鐵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為此,在他任副部長、部長期間,都把發展高速鐵路作為重大奮鬥目標,千方百計爭取實現。儘管在採用何種技術上的爭論,導致高層決策延遲,影響了高鐵建設的如期展開,但是,高速鐵路技術研發和建設的步伐卻沒有停頓。一方面,積極研發國產高速動車組,為建設高速鐵路提供裝備保障,成功研製了“先鋒號”和“中華之星”高速動車組,分別創造了292公里和321.5公里的最高試驗時速,“中華之星”創造了當時的“中國鐵路第一速”。另一方面,建成了我國第一條高速鐵路——秦沈客運專線。這條全長405公里的高鐵以平均每公里3984萬元的造價,成為我國建設時間最早、建設成本最低的一條高速鐵路。這條我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高鐵的建成,為大規模建設高鐵積累了建設技術、機車車輛製造技術和設計、施工經驗,開創了高鐵建設的先河。

建設青藏鐵路需要挑戰“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是前無古人的艱巨工程。興建這個工程需要非凡的氣魄和毅力。對此,傅志寰內心十分清楚。但是,當他看到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加快青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改善各民族群眾生活、鞏固祖國邊防的迫切需要後,他義無反顧地下定決心:再險再難,也要積極推動青藏鐵路建設。他果斷地向黨中央提出了建設青藏鐵路的建議,並立下“軍令狀”,確保高品質地完成這一艱巨而宏偉的工程。經過科學論證、精心組織、積極推進,在他擔任部長期間,青藏鐵路建設順利啟動並實施。經過廣大建設者艱苦努力,克服了“三大難題”,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穿越凍土里程最多的高原鐵路。“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深深地感動和激勵了廣大鐵路人和社會大眾。

在擔任部長的五年裡,為了儘早消除鐵路運輸緊張這塊制約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短板”,傅志寰把加快鐵路網建設作為重大任務組織實施,提出並實施了“決戰西南,強攻煤運,建設高速,擴展路網,突破七萬”的發展戰略。經過五年努力,超額完成了規劃任務,成為此前我國鐵路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建成投產專案最多的五年。青藏、秦沈、內昆、朔黃等一大批鐵路重點建設項目的建成,鐵路運輸網路的擴大和運輸能力的提高,有效緩解了運輸緊張的矛盾。為了使鐵路建設科學有序快速發展、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需要,傅志寰以強烈的使命擔當,精心組織研究論證,科學制定了“十五”鐵路發展規劃,繪就了以“八縱八橫”為主骨架、向欠發達西部地區傾斜同時覆蓋經濟發達地區、規模宏大的鐵路發展藍圖。隨著這一藍圖的逐步實施,使我國鐵路網建設發生了歷史性巨大變化。

科技報國,矢志推動機車車輛工業現代化

傅志寰出生在鐵路家庭,從小就對鐵路有著很深的感情。長大後,赴蘇聯留學,專修鐵路電力機車專業。畢業後,長期從事鐵路工作。這些經歷,讓他深深感受到鐵路作為經濟大動脈對於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的巨大影響。他篤信:國家發展離不開鐵路的支持,鐵路強,中國強。當他出國看到我國鐵路發展遠遠落後於外國鐵路的情況後,心急如焚,暗下決心:不把中國鐵路建成現代化的鐵路決不甘休!

留學畢業歸國後,傅志寰全身心投入鐵路電力機車研製工作,經過20多年的科研開發與技術攻關,他與同事們成功研製出韶山型系列電力機車,完成了我國第一列電力動車組電氣部分的試製工作,填補了我國電力機車和電力動車組的空白。擔任鐵道部分管機車車輛工業的副部長職務後,傅志寰以強烈的使命感,系統謀劃以追趕國際先進水準為主要目標的發展戰略,力求加快我國機車車輛工業現代化進程,提出了機車車輛工業“三上”(上品質、上水準、上檔次)發展戰略。這一戰略得到部黨組肯定並實施後,機車車輛工業發展突飛猛進,整體技術實力和生產能力躍上了一個大臺階。傅志寰擔任部長後,繼續積極推動機車車輛工業現代化,使機車車輛工業持續獲得了歷史性大發展。

在傅志寰擔任副部長、部長期間,經過艱苦不懈努力,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發展日新月異,關鍵技術研發不斷突破、產品不斷升級換代、國內國外市場不斷拓展,機車車輛工業的研發能力、技術實力十分雄厚,機車車輛生產規模、產品數量名列世界前茅,我國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強大機車車輛工業體系。在以較短的時間,淘汰功率較低、污染較大的蒸汽機車,實現機車牽引內燃化電氣化之後,電氣化鐵路建設快速推進,規模不斷擴大,有力帶動了鐵路運輸效率的快速提升,我國鐵路跨入了電氣化大國行列。特別是一些高技術含量、高性能機車車輛的推出,標誌著一些關鍵技術已接近國際先進水準,為我國實施大提速、發展高速鐵路和重載運輸,實現鐵路客貨運輸升級提供了強有力支援。以雙層客車、高級空調客車、高速動車組等新型機車車輛為保障,四次大提速順利實施,時速160公里客車大面積開行,時速200公里高速動車組投入使用;以大功率機車和重載貨車為保障,重載貨物運輸取得重大突破,繁忙幹線開行5000噸級列車,大秦線開行萬噸級貨物列車。我國自主研製生產的機車車輛與進口的相比,價格低了一半,展現了強大的競爭優勢和市場主導能力。

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的發展壯大,顯著加快了鐵路現代化進程,鐵路運輸生產力大幅度提升,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前些年,國外品牌的汽車、飛機充斥國內市場,但是國產鐵路機車車輛卻“獨領風騷”,異彩紛呈的“中華牌”鐵路機車車輛無比自豪地馳騁在遼闊的祖國大地上。這無疑對增強我國人民對民族工業的自信心是一個巨大鼓舞。完全可以說,傅志寰和他的同事們為建設民族的、自主的、強大的機車車輛工業體系,建立了永載史冊的歷史功勳。

不懈探求規律,科學理性推動鐵路發展

傅志寰是特別講求科學精神的人。他從來不講過頭話,不講缺乏足夠依據的話。他認為,重大決策必須基於準確的事實、可靠的資料,並經過科學論證後,才能作出,切不可臆測和盲從。只有這樣,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歷史的檢驗。傅志寰寫作這本自傳,用了八年多的時間,可以想像耗費多少精力,融入多少心血。在這期間,他做了大量查證、核實、求證工作,其精細、審慎、求真的態度,遠不是字斟句酌所能形容的。我們閱讀這本書,透過字裡行間,能夠處處感受到作者秉承的嚴謹求證、科學求實的精神,感受到作者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對人民負責的高尚情懷。

在這部智慧和心血之作中,傅志寰對高速鐵路建設、鐵路改革、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等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了多方位、深層次的研究和思考,特別是對劉志軍的錯誤做法給鐵路和國家造成的損害和影響進行了深刻剖析,指出了不科學、不理性的做法及弊端,對未來如何實現更好更科學更可持續發展提出了非常中肯而又富有重要價值的建議。閱讀學習這部著作,對於科學理性地走好中國鐵路未來發展之路,更好擔當推動中國夢偉大目標實現的歷史重任,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指導意義。

對於發展高速鐵路,傅志寰認為,既要態度積極,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又要從實際出發,科學理性地進行決策。因為建設高鐵投資巨大,倘若決策失當,將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他主張,決策高鐵專案是否啟動、按照什麼樣的標準建設,最根本的是要基於市場需求來判斷。有什麼樣的市場需求,就應該建設什麼樣標準的鐵路,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如果速度標準、投資標準定得過高,超過旅客承受能力和客流支撐能力,既會造成建設投資的浪費,也會造成運營持續虧損。建設高鐵,必須充分考慮建設的合理性和運營的可持續性,切不可不計成本地一味追求高標準、高速度,只有這樣才能經得起市場的評判、歷史的評判。

傅志寰始終認為,鐵路是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大眾化交通工具,鐵路履行公益性、惠民性責任到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變,鐵路大力發展高鐵的同時,對深受低收入群體青睞的普速鐵路不能忽視。有鑑於此,對大量關閉小站、減少“綠皮車”的做法,他明確表示反對。在他擔任部長期間,為了開好“綠皮車”,讓低收入旅客受益,在全國鐵路大力度實施了改變客運髒亂差面貌、提升服務品質的“百點計畫”。傅志寰經常乘坐綠皮車,親身體驗服務環境,與旅客交流,瞭解第一手情況,抓住傾向性問題,指導推動“百點計畫”深入實施。通過持續大規模的整治和提升活動,整體改善了鐵路客運服務狀況,髒亂差的“綠皮車”煥然一新,使廣大旅客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旅客切實感受到了鐵路的關愛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情系鐵路職工、鐵路事業,殫精竭慮無私奉獻

對中國鐵路的興衰榮辱,對鐵路職工的喜怒哀樂,傅志寰有著極為深厚、忠貞不移的情結,他一直在傾情傾力關心鐵路、守護鐵路。

在鐵路系統任職時期,他把全部精力投放到了領導和推動鐵路事業發展上;離開鐵路系統後,到全國人大財經委、歐美同學會、中國節能協會工作的過程中,履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職責的過程中,他也密切關注鐵路發展情況,潛心研究與鐵路發展相關的政策和建議,積極為鐵路發展獻策助力。當看到高鐵建設快速發展,客運服務品質顯著提升後,他由衷地為鐵路發展取得的成績感到無比興奮;當得知鐵路發生嚴重行車事故後,他也深深地為之感到痛心和憂慮。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鐵路發展得更加科學健康,更加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一致,更加符合人民的期望與要求。他總是希望能夠為鐵路科學發展多盡一份心,多獻一份力。實際上,他始終都在全心全意這樣做,一直在盡心竭力為鐵路發展護航。離開鐵道部部長崗位後的十幾年來,傅志寰圍繞如何解決鐵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何為鐵路發展爭取有利環境和條件、如何推動鐵路可持續健康發展,不停頓地進行了大量思考和研究,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和意見。有些建議被採納後,對推動鐵路改革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兩年,傅志寰應邀參與了“中國標準動車組”的研製工作,為“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的誕生做出了重要貢獻。

傅志寰始終堅持工作至上。在他的人生辭典裡,從來就沒有“休息”和“享受”的名詞。他心裡想的是工作,經常做的是工作,最大的快樂是工作,最好的享受也是工作。他從主要崗位上退下來後,一直不停地在工作,日復一日,從來不倦不悔。現在他已經是年近80歲的老人了,仍然每天工作6個小時以上,真正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實在令人欽佩感歎。

信守崇高,像蓮花一樣始終保持廉潔高尚

熟悉傅志寰的人都知道,在堅持廉政方面,傅志寰對自己的要求相當苛刻,對他人也要求做到嚴格規範。平時工作生活中,他特別注重節儉,不搞特殊。他反復叮囑辦公部門的同志:安排各種活動,為領導服務,絕不能搞特殊化,絕不能鋪張浪費。為了厲行節約,他主動放棄了可以享有的履職待遇。他去外地檢查工作,從來不加掛公務車,更不乘坐專列,自覺按照規定席別乘車,甚至與隨行人員在硬座車上乘車。到了目的地,只要有鐵路招待所,不管條件多麼差,也不肯多花錢住路外的賓館。他始終身體力行綠色生活方式,平時堅持步行上下班;出差時,只要能坐火車,就不乘飛機。下基層檢查工作,他一向堅持輕車簡從,儘量勸阻基層同志不搞迎送。有時,基層同志堅持送站,當他看到基層同志站立等候列車開動時,都感到不安和歉疚。

傅志寰認為,領導的權力是用來秉公履職的,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不能私用濫用。他始終堅持嚴以治家,要求子女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從不利用職權和影響為子女謀取特殊利益。在擔任哈爾濱鐵路局局長時,父親不遠千里坐火車從老家來看他,他不用公車,而是騎自行車把老人接到招待所,和自己擠住在一個房間內。當親戚朋友找他辦事時,只要是有違廉潔紀律,他都婉言拒絕。在前些年腐敗問題比較嚴重時期,傅志寰以一身正氣、廉潔高尚的形象樹立了高級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傑出典範。

通讀這本《我的情結》之後,領悟很多,感動也很多。這本書是傅志寰濃濃的家國情懷的真實寫照,也是傅志寰高尚人格的真實寫照,通篇閃爍著真理的光芒、智慧的光芒、人格的光芒,確實是一本非常難得的心血之作、深情之作、精神之作,是傅志寰老部長奉獻給全路幹部職工的一份寶貴精神財富。

《我的情結》,傅志寰 著,中國鐵道出版社 出版, 2017年10月第1版,定價: 88.00元。

不能與市場經濟發展脫節。鐵路發展要保持長盛不衰,必須加快市場化進程,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在用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體制、新機制激發鐵路發展活力的同時,讓老百姓享受到市場競爭帶來的實惠。為此,從他擔任部長起,就把鐵路市場化改革作為主攻方向,積極推動實施。

經過慎重而縝密的思考,傅志寰把改革的著力點放在了積極推動鐵路管理體制改革上。這是牽動鐵路全域的改革,既涉及鐵道部的去留,涉及權力和利益的大調整,也會帶來部長職位的變化,關係極大,難度極大。傅志寰沒有考慮個人得失,而是以勇於自我革命的魄力,堅定地迎難而上。他自己牽頭,組織研究鐵路體制改革方案。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形成了以“網運分離”為核心的鐵路管理體制改革方案,並獲得全國九屆人大批准,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畫綱要》。

在由於一些原因,鐵路管理體制改革未能順利推進的情況下,傅志寰不但沒有放慢鐵路改革步伐,而且更加堅定不移、大刀闊斧地推進鐵路市場化改革。

鐵路運輸走向市場,首先需要解決“企業辦社會”問題,以精幹主體、輕裝前進。為此,傅志寰積極組織推進主輔分離、精幹主業改革,同時,精簡內部機構和人員。鐵路工程、鐵道建築、機車車輛、通信信號、土木工程等五大公司和鐵路高等院校實現與鐵路分離,國家鐵路職工總數由334.2萬人減至248.5萬人。實施這項改革,既為推進鐵路管理體制改革打下良好基礎,又使脫鉤企業獲得了良好發展條件和廣闊發展空間。

在傅志寰上任前後時期,鐵路體制封閉、機制僵化、嚴重不適應市場的矛盾日益突出,運輸市場佔有份額持續下滑,經營形勢十分嚴峻。鐵路持續虧損的根本原因是鐵路的觀念和體制機制不適應市場。傅志寰強烈意識到,鐵路不走向市場,最終將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滾滾大潮下成為“棄兒”,那將成為所有鐵路人的恥辱和災難。改變鐵路遠離市場的狀況,實現鐵路與市場經濟接軌,需要從思想觀念到體制機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傅志寰抓住“富小拖”這個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例,在全國鐵路廣泛開展了轉變傳統觀念、樹立市場觀念的大教育、大討論活動,引導鐵路職工更新觀念,自覺摒棄“鐵老大”、壟斷封閉的意識,樹立競爭意識、效益意識、服務意識,拆除了阻礙鐵路與市場對接的思想“隔牆”,拉近了鐵路與市場的距離,鐵路職工忽視客戶、慢待客戶的現象明顯減少,主動服務、積極行銷的意識明顯增強,鐵路服務社會的形象明顯改善。

為了推動鐵路企業走向市場,傅志寰積極進行創新經營機制的實踐。以確立鐵路局市場主體地位、落實鐵路局經營權責為重點,全面實行資產經營責任制,通過轉換機制、放權搞活,充分激發了鐵路局自主經營的內在動力,增強了鐵路行業的經營活力,有力促進了經濟效益持續增長,在遭受亞洲金融危機、經濟形勢十分不利的情況下,提前一年實現了國務院領導提出的鐵路全行業三年扭虧目標,很好地履行了服務保障國家大局的重大使命。

按照“網運分離”的發展方向,積極推進組建客運公司改革,在全路各個鐵路局組建了客運公司,在推動客運率先走向市場、搞活客運經營方面邁出了歷史性一步。伴隨客運公司的建立和運營,積極推進客運組織方式、行銷方式、售票方式改革,努力為旅客提供方便、快捷、舒適的服務,鐵路客運市場競爭能力顯著增強,展現出旺盛的發展生機與活力。

勇於擔當,大力推動鐵路快速發展

傅志寰擔任副部長、部長的時期,正是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由於歷史的原因,鐵路發展長期滯後,是制約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如何消除這個“瓶頸”,傅志寰認為,必須突破傳統思維,以創新甚至是“革命”的思路,大力解放和發展鐵路生產力,以此滿足國民經濟快速增長需要。當然,這樣做是要冒風險的,但是他有膽魄也有底氣這樣做。

實施鐵路大提速,傅志寰是最大膽也是最積極最堅定的宣導者、支持者和組織實施者。眾所周知,過去,我國鐵路旅客列車運行速度長期在低水準徘徊,運輸效率十分低下。但是,提高速度直接涉及行車安全,人命關天,無人敢觸碰。對此,傅志寰心裡始終憋著一股勁: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敢做,列車提速無論如何要在中國實現!在經過實地調研和深入思考後,他率先提出了在廣深線實施提速的建議,並負責領導研製提速機車車輛,組織進行提速試驗。在廣深線提速成功後,他多次提出實施大面積提速的建議,並把提速確定為鐵路發展的重大戰略,大力組織實施。傅志寰一方面積極組織系統研發滿足提速要求的機車車輛等成套技術裝備,形成了多種檔次的提速機車車輛產品系列,為提速順利實施提供了技術和裝備保障;一方面反復進行提速研究試驗,深入探索規律,積極尋求符合我國實際、能夠廣泛推行的提速模式。經過艱苦努力,形成了以技術創新、運輸組織創新、安全控制創新為主要手段,以“深度挖潛”為目的的“提速模式”。這一科學高效提速模式的建立和實施,實現了我國鐵路運輸組織方式由“低速度、中密度、大重量”向“快速度、高密度、大重量”的大提升,客運提速與貨運重載兩駕馬車並駕齊驅,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鐵路運輸生產力。

在傅志寰擔任副部長、部長期間,成功組織進行了四次全國鐵路大提速,形成了“四縱四橫”、延展14000公里的提速網路。大面積提速後,鐵路幾十年不變的“牛行”面貌發生了深刻改變,火車跑得飛快了,列車數量增加,運輸能力顯著提高,服務品質顯著改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受到全社會廣泛讚譽。實施大提速,有力帶動了鐵路科技、鐵路工業、鐵路建設、鐵路管理水準的提高,為建設高速鐵路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實踐證明,實施大提速,走出了一條少投入、快見效、多產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鐵路快速發展之路。

對於建設高速鐵路,傅志寰是率先推動者也是主要領導者。他很早就認定,發展高速鐵路是實現鐵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為此,在他任副部長、部長期間,都把發展高速鐵路作為重大奮鬥目標,千方百計爭取實現。儘管在採用何種技術上的爭論,導致高層決策延遲,影響了高鐵建設的如期展開,但是,高速鐵路技術研發和建設的步伐卻沒有停頓。一方面,積極研發國產高速動車組,為建設高速鐵路提供裝備保障,成功研製了“先鋒號”和“中華之星”高速動車組,分別創造了292公里和321.5公里的最高試驗時速,“中華之星”創造了當時的“中國鐵路第一速”。另一方面,建成了我國第一條高速鐵路——秦沈客運專線。這條全長405公里的高鐵以平均每公里3984萬元的造價,成為我國建設時間最早、建設成本最低的一條高速鐵路。這條我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高鐵的建成,為大規模建設高鐵積累了建設技術、機車車輛製造技術和設計、施工經驗,開創了高鐵建設的先河。

建設青藏鐵路需要挑戰“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是前無古人的艱巨工程。興建這個工程需要非凡的氣魄和毅力。對此,傅志寰內心十分清楚。但是,當他看到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加快青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改善各民族群眾生活、鞏固祖國邊防的迫切需要後,他義無反顧地下定決心:再險再難,也要積極推動青藏鐵路建設。他果斷地向黨中央提出了建設青藏鐵路的建議,並立下“軍令狀”,確保高品質地完成這一艱巨而宏偉的工程。經過科學論證、精心組織、積極推進,在他擔任部長期間,青藏鐵路建設順利啟動並實施。經過廣大建設者艱苦努力,克服了“三大難題”,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穿越凍土里程最多的高原鐵路。“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深深地感動和激勵了廣大鐵路人和社會大眾。

在擔任部長的五年裡,為了儘早消除鐵路運輸緊張這塊制約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短板”,傅志寰把加快鐵路網建設作為重大任務組織實施,提出並實施了“決戰西南,強攻煤運,建設高速,擴展路網,突破七萬”的發展戰略。經過五年努力,超額完成了規劃任務,成為此前我國鐵路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建成投產專案最多的五年。青藏、秦沈、內昆、朔黃等一大批鐵路重點建設項目的建成,鐵路運輸網路的擴大和運輸能力的提高,有效緩解了運輸緊張的矛盾。為了使鐵路建設科學有序快速發展、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需要,傅志寰以強烈的使命擔當,精心組織研究論證,科學制定了“十五”鐵路發展規劃,繪就了以“八縱八橫”為主骨架、向欠發達西部地區傾斜同時覆蓋經濟發達地區、規模宏大的鐵路發展藍圖。隨著這一藍圖的逐步實施,使我國鐵路網建設發生了歷史性巨大變化。

科技報國,矢志推動機車車輛工業現代化

傅志寰出生在鐵路家庭,從小就對鐵路有著很深的感情。長大後,赴蘇聯留學,專修鐵路電力機車專業。畢業後,長期從事鐵路工作。這些經歷,讓他深深感受到鐵路作為經濟大動脈對於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的巨大影響。他篤信:國家發展離不開鐵路的支持,鐵路強,中國強。當他出國看到我國鐵路發展遠遠落後於外國鐵路的情況後,心急如焚,暗下決心:不把中國鐵路建成現代化的鐵路決不甘休!

留學畢業歸國後,傅志寰全身心投入鐵路電力機車研製工作,經過20多年的科研開發與技術攻關,他與同事們成功研製出韶山型系列電力機車,完成了我國第一列電力動車組電氣部分的試製工作,填補了我國電力機車和電力動車組的空白。擔任鐵道部分管機車車輛工業的副部長職務後,傅志寰以強烈的使命感,系統謀劃以追趕國際先進水準為主要目標的發展戰略,力求加快我國機車車輛工業現代化進程,提出了機車車輛工業“三上”(上品質、上水準、上檔次)發展戰略。這一戰略得到部黨組肯定並實施後,機車車輛工業發展突飛猛進,整體技術實力和生產能力躍上了一個大臺階。傅志寰擔任部長後,繼續積極推動機車車輛工業現代化,使機車車輛工業持續獲得了歷史性大發展。

在傅志寰擔任副部長、部長期間,經過艱苦不懈努力,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發展日新月異,關鍵技術研發不斷突破、產品不斷升級換代、國內國外市場不斷拓展,機車車輛工業的研發能力、技術實力十分雄厚,機車車輛生產規模、產品數量名列世界前茅,我國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強大機車車輛工業體系。在以較短的時間,淘汰功率較低、污染較大的蒸汽機車,實現機車牽引內燃化電氣化之後,電氣化鐵路建設快速推進,規模不斷擴大,有力帶動了鐵路運輸效率的快速提升,我國鐵路跨入了電氣化大國行列。特別是一些高技術含量、高性能機車車輛的推出,標誌著一些關鍵技術已接近國際先進水準,為我國實施大提速、發展高速鐵路和重載運輸,實現鐵路客貨運輸升級提供了強有力支援。以雙層客車、高級空調客車、高速動車組等新型機車車輛為保障,四次大提速順利實施,時速160公里客車大面積開行,時速200公里高速動車組投入使用;以大功率機車和重載貨車為保障,重載貨物運輸取得重大突破,繁忙幹線開行5000噸級列車,大秦線開行萬噸級貨物列車。我國自主研製生產的機車車輛與進口的相比,價格低了一半,展現了強大的競爭優勢和市場主導能力。

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的發展壯大,顯著加快了鐵路現代化進程,鐵路運輸生產力大幅度提升,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前些年,國外品牌的汽車、飛機充斥國內市場,但是國產鐵路機車車輛卻“獨領風騷”,異彩紛呈的“中華牌”鐵路機車車輛無比自豪地馳騁在遼闊的祖國大地上。這無疑對增強我國人民對民族工業的自信心是一個巨大鼓舞。完全可以說,傅志寰和他的同事們為建設民族的、自主的、強大的機車車輛工業體系,建立了永載史冊的歷史功勳。

不懈探求規律,科學理性推動鐵路發展

傅志寰是特別講求科學精神的人。他從來不講過頭話,不講缺乏足夠依據的話。他認為,重大決策必須基於準確的事實、可靠的資料,並經過科學論證後,才能作出,切不可臆測和盲從。只有這樣,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歷史的檢驗。傅志寰寫作這本自傳,用了八年多的時間,可以想像耗費多少精力,融入多少心血。在這期間,他做了大量查證、核實、求證工作,其精細、審慎、求真的態度,遠不是字斟句酌所能形容的。我們閱讀這本書,透過字裡行間,能夠處處感受到作者秉承的嚴謹求證、科學求實的精神,感受到作者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對人民負責的高尚情懷。

在這部智慧和心血之作中,傅志寰對高速鐵路建設、鐵路改革、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等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了多方位、深層次的研究和思考,特別是對劉志軍的錯誤做法給鐵路和國家造成的損害和影響進行了深刻剖析,指出了不科學、不理性的做法及弊端,對未來如何實現更好更科學更可持續發展提出了非常中肯而又富有重要價值的建議。閱讀學習這部著作,對於科學理性地走好中國鐵路未來發展之路,更好擔當推動中國夢偉大目標實現的歷史重任,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指導意義。

對於發展高速鐵路,傅志寰認為,既要態度積極,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又要從實際出發,科學理性地進行決策。因為建設高鐵投資巨大,倘若決策失當,將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他主張,決策高鐵專案是否啟動、按照什麼樣的標準建設,最根本的是要基於市場需求來判斷。有什麼樣的市場需求,就應該建設什麼樣標準的鐵路,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如果速度標準、投資標準定得過高,超過旅客承受能力和客流支撐能力,既會造成建設投資的浪費,也會造成運營持續虧損。建設高鐵,必須充分考慮建設的合理性和運營的可持續性,切不可不計成本地一味追求高標準、高速度,只有這樣才能經得起市場的評判、歷史的評判。

傅志寰始終認為,鐵路是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大眾化交通工具,鐵路履行公益性、惠民性責任到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變,鐵路大力發展高鐵的同時,對深受低收入群體青睞的普速鐵路不能忽視。有鑑於此,對大量關閉小站、減少“綠皮車”的做法,他明確表示反對。在他擔任部長期間,為了開好“綠皮車”,讓低收入旅客受益,在全國鐵路大力度實施了改變客運髒亂差面貌、提升服務品質的“百點計畫”。傅志寰經常乘坐綠皮車,親身體驗服務環境,與旅客交流,瞭解第一手情況,抓住傾向性問題,指導推動“百點計畫”深入實施。通過持續大規模的整治和提升活動,整體改善了鐵路客運服務狀況,髒亂差的“綠皮車”煥然一新,使廣大旅客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旅客切實感受到了鐵路的關愛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情系鐵路職工、鐵路事業,殫精竭慮無私奉獻

對中國鐵路的興衰榮辱,對鐵路職工的喜怒哀樂,傅志寰有著極為深厚、忠貞不移的情結,他一直在傾情傾力關心鐵路、守護鐵路。

在鐵路系統任職時期,他把全部精力投放到了領導和推動鐵路事業發展上;離開鐵路系統後,到全國人大財經委、歐美同學會、中國節能協會工作的過程中,履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職責的過程中,他也密切關注鐵路發展情況,潛心研究與鐵路發展相關的政策和建議,積極為鐵路發展獻策助力。當看到高鐵建設快速發展,客運服務品質顯著提升後,他由衷地為鐵路發展取得的成績感到無比興奮;當得知鐵路發生嚴重行車事故後,他也深深地為之感到痛心和憂慮。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鐵路發展得更加科學健康,更加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一致,更加符合人民的期望與要求。他總是希望能夠為鐵路科學發展多盡一份心,多獻一份力。實際上,他始終都在全心全意這樣做,一直在盡心竭力為鐵路發展護航。離開鐵道部部長崗位後的十幾年來,傅志寰圍繞如何解決鐵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何為鐵路發展爭取有利環境和條件、如何推動鐵路可持續健康發展,不停頓地進行了大量思考和研究,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和意見。有些建議被採納後,對推動鐵路改革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兩年,傅志寰應邀參與了“中國標準動車組”的研製工作,為“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的誕生做出了重要貢獻。

傅志寰始終堅持工作至上。在他的人生辭典裡,從來就沒有“休息”和“享受”的名詞。他心裡想的是工作,經常做的是工作,最大的快樂是工作,最好的享受也是工作。他從主要崗位上退下來後,一直不停地在工作,日復一日,從來不倦不悔。現在他已經是年近80歲的老人了,仍然每天工作6個小時以上,真正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實在令人欽佩感歎。

信守崇高,像蓮花一樣始終保持廉潔高尚

熟悉傅志寰的人都知道,在堅持廉政方面,傅志寰對自己的要求相當苛刻,對他人也要求做到嚴格規範。平時工作生活中,他特別注重節儉,不搞特殊。他反復叮囑辦公部門的同志:安排各種活動,為領導服務,絕不能搞特殊化,絕不能鋪張浪費。為了厲行節約,他主動放棄了可以享有的履職待遇。他去外地檢查工作,從來不加掛公務車,更不乘坐專列,自覺按照規定席別乘車,甚至與隨行人員在硬座車上乘車。到了目的地,只要有鐵路招待所,不管條件多麼差,也不肯多花錢住路外的賓館。他始終身體力行綠色生活方式,平時堅持步行上下班;出差時,只要能坐火車,就不乘飛機。下基層檢查工作,他一向堅持輕車簡從,儘量勸阻基層同志不搞迎送。有時,基層同志堅持送站,當他看到基層同志站立等候列車開動時,都感到不安和歉疚。

傅志寰認為,領導的權力是用來秉公履職的,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不能私用濫用。他始終堅持嚴以治家,要求子女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從不利用職權和影響為子女謀取特殊利益。在擔任哈爾濱鐵路局局長時,父親不遠千里坐火車從老家來看他,他不用公車,而是騎自行車把老人接到招待所,和自己擠住在一個房間內。當親戚朋友找他辦事時,只要是有違廉潔紀律,他都婉言拒絕。在前些年腐敗問題比較嚴重時期,傅志寰以一身正氣、廉潔高尚的形象樹立了高級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傑出典範。

通讀這本《我的情結》之後,領悟很多,感動也很多。這本書是傅志寰濃濃的家國情懷的真實寫照,也是傅志寰高尚人格的真實寫照,通篇閃爍著真理的光芒、智慧的光芒、人格的光芒,確實是一本非常難得的心血之作、深情之作、精神之作,是傅志寰老部長奉獻給全路幹部職工的一份寶貴精神財富。

《我的情結》,傅志寰 著,中國鐵道出版社 出版, 2017年10月第1版,定價: 88.00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