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教科書式陪伴!4年出差,這位媽媽給孩子寫下無數封信!

很多爸爸媽媽會抱怨, 自己工作忙, 沒時間陪孩子, 和孩子關係不親。 但是四川成都的這位媽媽, 雖然經常要出差, 但是她用特別的方式陪伴著孩子。

四年出差給孩子留下無數封信

最溫暖的“見字如面”

龔媽媽出差時給孩子寫的信

龔媽媽說:“希希現在7歲了, 從我開始寫第一封信開始算起來的話, 已經差不多給他寫了4年了。 希希從3歲開始認字, 當時因為我出差, 又苦於沒人陪娃, 於是突發奇想, 為何不每天給孩子寫一封信, 把想說都寫在上面。 孩子每天打開一封信, 也算是陪伴了吧。 ”

4年的時間, 四川成都的龔媽媽在她出差的每一天, 都會給孩子寫一封信。 出差的時候, 她把寫好的信留在家裡, 用信件和孩子互動, 用來彌補不能陪著孩子的遺憾, 用另外一種特殊的方式, 陪伴著孩子。

1月12日:盼了一周的週末影院又要開播啦!今天早晨和你談論到媽媽因為要出差無法陪你一起觀看的時候,

你給我出了個好主意“晚上視頻連線一起觀看”......

1月13日:iPad媽媽走之前已經給你充好電了, 密碼由2、5、6、8這四個數位組成。 第一個數字是:35-21+76-58-24......

1月14日:今天爸爸將帶你去金沙考古墓地, 在那裡你將參與到準備、發掘、記錄、保管、修復等考古工作中去。 媽媽已經將筆記本、放大鏡等工具給你準備好了......明天我就回來啦!

不過, 雖然是說把想說的話都寫下來, 但是在真正寫的時候卻發現:“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 更像是說教, 而不是陪伴。 ”

所以, 龔媽媽花費了巨大的心血來寫這些信。 她認為, 這些信件應該讓孩子體會到什麼是“見字如面”, 這些信件不應該是一堆冰冷的文字, 應該是教育和另一種方式的陪伴。

龔媽媽為了鍛煉孩子的生活能力, 她會買一些小商品在家裡, 並且標注好價格, 還會搞一些“促銷”的活動。 所以怎麼買更划算, 都要孩子自己來計算。

在信裡面, 她就會留下零花錢:爸爸媽媽還額外贈送了你3個紅包, 裡面分別裝了5元、10元、15元, 你可以用它在家裡的小超市買零食。

甚至會結合孩子喜歡的遊戲設計內容, 用信“尋寶”、做任務……

比如, 在更早之前的信件中, 龔女士會在信件中留下一些線索, 告訴孩子有“寶藏”等待他去找尋。

這些“寶藏”可能是夏天冰箱裡的一瓶飲料。

可能是媽媽悄悄為孩子準備的他所喜歡的書。

還可能是另一種媽媽的陪伴——用錄音筆給孩子講故事。

而為了確保孩子能夠正確地使用錄音筆,媽媽還圖文並茂地給孩子製作了使用說明書。

真正的陪伴與教育

而孩子,仿佛也樂在其中。

“有次出差忘記寫了,回來看到孩子對我又哭又鬧,我才明白這對孩子的重要性,這就是在用另一種方式陪伴孩子。”

孩子也會給出回應方式。比如,會根據信件裡面的提示,畫出“藏寶地圖”。

雖然圖片上的線條有些彎曲,但媽媽卻能讀出孩子對待信件的認真和熱切的心情。

而她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還遠遠不止這些。

每天拍攝一張照片

從孩子出生起,龔女士會每天給孩子拍一張照片,直到讀小學為止。

她說:“我想給孩子製造更多回憶。”

她認為,孩子成人後對小學以前的事情其實能記得的不多,大多都是聽別人口述,瞭解到的也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所以想用這種方式,在孩子最天真的時光,留下更多回憶。

給積木拍小電影

龔女士也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她會利用業餘時間,和孩子一起用手機給積木拍小電影。

為了拍好電影,還要和孩子一起編劇本、寫情節,通過這種方式,能讓孩子學習到電影是如何製作的。

雖然只有短短幾秒鐘,但故事的邏輯、劇情和創意,都可以說是非常到位了!

讓孩子口述故事書內容

為了讓孩子讀懂故事書,她會陪孩子一起看完書後,要求孩子口述一遍故事內容,再親自記錄下孩子的口述。

家長點贊,用心良苦,濃濃暖意

對於龔女士出差時堅持寫信與孩子互動交流,陪伴孩子成長,很多家長對此表達了讚賞,還有家長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真是用心良苦,雖然文字不帶溫度,但隔著螢幕,我都能感覺到濃濃的暖意。為媽媽點贊!”

“這樣的媽媽太了不起了!致敬!和她相比,我慚愧至極!當年只知忙工作!根本沒有管過自己的娃娃!耽誤了孩子的未來!現在真的是悔不當初!”

“用心,還要有耐心,更需要持之以恆。對孩子,總覺得是無計可施,變通卻是最溫暖的交流和陪伴。”

“看來,忙不是藉口,忙有忙的辦法”……

告訴孩子有“寶藏”等待他去找尋。

這些“寶藏”可能是夏天冰箱裡的一瓶飲料。

可能是媽媽悄悄為孩子準備的他所喜歡的書。

還可能是另一種媽媽的陪伴——用錄音筆給孩子講故事。

而為了確保孩子能夠正確地使用錄音筆,媽媽還圖文並茂地給孩子製作了使用說明書。

真正的陪伴與教育

而孩子,仿佛也樂在其中。

“有次出差忘記寫了,回來看到孩子對我又哭又鬧,我才明白這對孩子的重要性,這就是在用另一種方式陪伴孩子。”

孩子也會給出回應方式。比如,會根據信件裡面的提示,畫出“藏寶地圖”。

雖然圖片上的線條有些彎曲,但媽媽卻能讀出孩子對待信件的認真和熱切的心情。

而她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還遠遠不止這些。

每天拍攝一張照片

從孩子出生起,龔女士會每天給孩子拍一張照片,直到讀小學為止。

她說:“我想給孩子製造更多回憶。”

她認為,孩子成人後對小學以前的事情其實能記得的不多,大多都是聽別人口述,瞭解到的也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所以想用這種方式,在孩子最天真的時光,留下更多回憶。

給積木拍小電影

龔女士也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她會利用業餘時間,和孩子一起用手機給積木拍小電影。

為了拍好電影,還要和孩子一起編劇本、寫情節,通過這種方式,能讓孩子學習到電影是如何製作的。

雖然只有短短幾秒鐘,但故事的邏輯、劇情和創意,都可以說是非常到位了!

讓孩子口述故事書內容

為了讓孩子讀懂故事書,她會陪孩子一起看完書後,要求孩子口述一遍故事內容,再親自記錄下孩子的口述。

家長點贊,用心良苦,濃濃暖意

對於龔女士出差時堅持寫信與孩子互動交流,陪伴孩子成長,很多家長對此表達了讚賞,還有家長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真是用心良苦,雖然文字不帶溫度,但隔著螢幕,我都能感覺到濃濃的暖意。為媽媽點贊!”

“這樣的媽媽太了不起了!致敬!和她相比,我慚愧至極!當年只知忙工作!根本沒有管過自己的娃娃!耽誤了孩子的未來!現在真的是悔不當初!”

“用心,還要有耐心,更需要持之以恆。對孩子,總覺得是無計可施,變通卻是最溫暖的交流和陪伴。”

“看來,忙不是藉口,忙有忙的辦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