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去世後真實的場景是劉禪不許人去悼念,並持續報復其29年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對於蜀後主劉禪都有這樣一個評價, 那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對於諸葛亮則是事必躬親,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兩人的關係都是親如父子。 其實, 歷史的真相並非如此。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諸葛亮死後對劉嬋的描述, 可謂是激動人心。 劉嬋在沒有得到諸葛亮噩耗的時候就有點神思不寧, 坐臥不安, 好像真是父子連心。 聽到諸葛亮去世的噩耗時則是嚎啕大哭不止, 好像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一樣。 在諸葛亮的靈柩回來時, 親自披麻戴孝率領文武百官出城20裡迎接。


看到這場面, 沒有人懷疑這是一個孝子痛失父親的表現, 殊不知《三國演義》只是小說, 真實的場景卻是劉嬋禁止大家前去祭拜, 諸葛亮的墓前可謂是冷冷清清。 據《三國志》(樵周傳)記載, 諸葛亮去世的噩耗傳來, 劉嬋下的詔令是禁止文武官員前去弔唁迎接, 只有周樵跑的快先到達, 所以, 諸葛亮作為蜀國丞相,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死後卻是淒淒慘慘, 只有一人前去弔唁。


劉嬋對諸葛亮的心情可想而知, 遠不是我們平時相信的君臣和睦, 親如父子的。 諸葛亮對蜀國的忠心所有人都看在眼裡, 那麼, 劉嬋為何對他如此憤懣呢?這就要從諸葛亮的性格和行事作風說起了, 大家對於諸葛亮的評價就是事必躬親,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那麼, 事情就出在這“事必躬親”了。 劉嬋作為一代君王, 劉備去世時他已經17歲了, 按理說可以處理政事了, 可是諸葛亮卻是“四十軍仗以上的事情”,

他必定親自過問, 連他的老對手都要感歎, 這傢伙快要累死了。


可想而知, 這下面讚揚的都是他諸葛亮勤勤懇懇, 任勞任怨, 哪還有我這個君王什麼事啊?可是, 劉備去世時告誡劉嬋, 只有諸葛亮才可以幫助他們劉家匡複漢室, 還於舊都, 沒事, 我忍。 再則,

劉備去世時對諸葛亮說, 如果我的後代不可擔當大任, 君可取而代之, 這句話更像是一塊石頭壓在劉嬋胸口讓喘不過氣來。 諸葛亮對劉嬋是各種不放心, 其中的一篇《出師表》更是讓他名揚千古, 收穫讚美無數。 相對的, 對於收到《出師表》的主人公劉嬋感覺就沒有那麼美好了, 我是一個君王, 竟然被你絮絮叨叨說如此之多, 我的威嚴何在?


就這樣,諸葛亮去世後,劉嬋把他的不滿全部發洩出來了。先是下令禁止百官前去祭拜,然後諸葛亮遺囑讓蔣琬接他的班,繼任丞相,劉嬋就直接取消了丞相制度。在為諸葛亮立廟的問題上,劉嬋把對諸葛亮的不滿表現的淋漓盡致,先是以不符合禮儀為名不同意,然後又說諸葛亮資歷不夠,最後更是把自己老爸都搬出來了,怕影響劉備廟。最後,實在無奈,抵擋不住多方輿論壓力,終於屈服,同意在沔縣為諸葛亮立廟,但是民間祭祀一律取消,要祭拜只能在武侯廟中祭拜,此時距離諸葛亮逝世已經過了29年。


一個為漢室王族嘔心瀝血的丞相,死後如此淒涼,讓人扼腕歎息。


就這樣,諸葛亮去世後,劉嬋把他的不滿全部發洩出來了。先是下令禁止百官前去祭拜,然後諸葛亮遺囑讓蔣琬接他的班,繼任丞相,劉嬋就直接取消了丞相制度。在為諸葛亮立廟的問題上,劉嬋把對諸葛亮的不滿表現的淋漓盡致,先是以不符合禮儀為名不同意,然後又說諸葛亮資歷不夠,最後更是把自己老爸都搬出來了,怕影響劉備廟。最後,實在無奈,抵擋不住多方輿論壓力,終於屈服,同意在沔縣為諸葛亮立廟,但是民間祭祀一律取消,要祭拜只能在武侯廟中祭拜,此時距離諸葛亮逝世已經過了29年。


一個為漢室王族嘔心瀝血的丞相,死後如此淒涼,讓人扼腕歎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