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煙臺記憶·二十|就是想問問,如果沒有汽車,你還能去哪?

煙臺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微信號:yantailvyou)——旅遊資訊、行業動態、優惠資訊、精彩活動與您分享!

春運, 其實是國人固執的一場大遷徙, 車站人滿為患,

路上車載斗量。

年末將至, 限行即將拉開大幕, 除非你家有單雙號兩輛汽車, 要不然總有那麼幾天, 你的汽車無法代步出行, 想到這裡, 你是不是已經覺得自己寸步難行了?汽車縮短這個世界的距離和人際的關係, 只是擁堵始終是汽車人們繞不開的硬傷。

回到過去, 無論是黃包車還是自行車, 都需要靠雙腿推動的交通時代, 那時候人們不是照舊天南海北的闖蕩生活嗎?

以黃包車為代表的交通時代

煙臺著名學者安家正老人曾說過, 在煙臺即便是駱駝祥子, 也會迎來他的春天。 退回煙臺上世紀20年代, 朝陽街上奔跑著的黃包車以及車上坐著的洋人和闊太太們, 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

這些黃包車夫們, 不穿行服, 也不用交份子錢, 雖然不乏佃戶和奴才轉化而來, 但其中絕大多數是自己的車自己拉, 車子擦得錚明瓦亮, 護布洗得雪白整潔, 下班後回家窩在四馬路新蓋的四合院裡, 過著不愁溫飽的生活。 所以革命家胡丹坡在他的晚年回憶錄《金陵雜憶》中收錄的當年給中央北方局的調查報告寫到:自1928年起, 美國太平洋艦隊水兵每年都到煙臺來歇伏, 他們成為洋車(黃包車)最青睞的顧客, 因而車夫們的收入不菲, 一個夏天的收入足以維持一年的溫飽有餘, 因而革命性極差。 只是後來發生的“楊奎祿事件”,

煙臺人所表現出的民族主義愛國情懷卻是這位老革命家始料未及的, 面對事件“出離憤怒”的惡劣性, 無論是遊行還輿論報導, 煙臺人民硬是讓那個開車軋死車夫楊奎祿的美國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那個年代, 汽車只是極少數權貴們招搖過市的道具,

大板車、人力車或者轎子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要說, 作為那個大連商會會長的煙臺人, 在將黃包人力車引進到煙臺之前, 板車和轎子才是主流交通工具:送水工利用板車拉著水送達所城裡或者朝陽街的大戶人家, 市府街那道台衙門門前, 是轎夫們喜歡聚集的地方……當然作為“11”路的雙腿, 是普通勞苦大眾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千古奇人”徐霞客不照樣徒步全國21處省、市、自治區, 留下了60萬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

以自行車為代表的交通時代

第一輛自行車引進中國, 據說是那輛在紫禁城裡疾馳的溥儀座駕, 為此, 他還將故宮裡的門檻“砍伐”了不少;後來那些背著草綠色軍旅布包、身著草綠色軍裝, 騎著自行車, 頭顱高昂著“鬧革命”的紅衛兵們, 是特定時代特色的真實寫照;上世紀80年代,“自行車王國”的名號風靡全球後,自行車才真正迎來了它的春天。永久、飛鴿、大金鹿大行其道的馬路上,白襯衣是和它最完美的搭配,因為那是白領的標配。

每個80後的童年都有關於自行車前梁和後座的記憶。如果你在家是獨生子,前梁or後座,可任意挑選;如果你是老大,自從老二出身的那天起,只有後座才有你的位置……父親總是“車技高超”的那位大俠,儘管上百斤的重量前後夾擊,他仍能翻山越嶺地奔赴幾十裡之外的目的地。

再後來,如果誰家的交通工具變成了嘉陵摩托或者兔子三輪,那可是人人豔羨的萬元戶家庭,速度更快,承載力更強,更加省力……好像人們對交通工具的想像力也僅限於此了。誰知道,後來以麵包車和兩廂夏利為代表的汽車業異軍突起,並且像病毒一樣蔓延開來並勢不可擋,而對這種交通工具帶給人們的便利和傷痛至今無法評判。

如果共用單車再次回歸之時,卻已無法激起人們曾經對自行車的熱情,消遣點綴有餘,實用功能尚且不足,因為眼下走親訪友,過年回家的長途跋涉還是離不開汽車、火車、飛機等等主力交通工具。

點擊下方文字連結,閱讀【煙臺老記憶】系列文章

【煙臺老記憶•十四】所城裡的那束光,來自這裡煙臺老記憶·十五| 懷念18歲,懷念漸行漸遠的手藝人煙臺老記憶·十六| 過去這個時候,該去裁縫那兒拿新衣了煙臺記憶·十七| 沒泡過澡堂子,算不得老煙臺煙臺記憶·十八| 在張顏山故居裡,追溯煙臺“染料行”的昔日繁華煙臺記憶·十九| 過去家家離不開的“鍋臺炕”

長按二維碼關注

歡迎熱愛生活、熱愛旅遊的小夥伴積極投稿!我們會署名作者。投稿郵箱:yt6612301@163.com

是特定時代特色的真實寫照;上世紀80年代,“自行車王國”的名號風靡全球後,自行車才真正迎來了它的春天。永久、飛鴿、大金鹿大行其道的馬路上,白襯衣是和它最完美的搭配,因為那是白領的標配。

每個80後的童年都有關於自行車前梁和後座的記憶。如果你在家是獨生子,前梁or後座,可任意挑選;如果你是老大,自從老二出身的那天起,只有後座才有你的位置……父親總是“車技高超”的那位大俠,儘管上百斤的重量前後夾擊,他仍能翻山越嶺地奔赴幾十裡之外的目的地。

再後來,如果誰家的交通工具變成了嘉陵摩托或者兔子三輪,那可是人人豔羨的萬元戶家庭,速度更快,承載力更強,更加省力……好像人們對交通工具的想像力也僅限於此了。誰知道,後來以麵包車和兩廂夏利為代表的汽車業異軍突起,並且像病毒一樣蔓延開來並勢不可擋,而對這種交通工具帶給人們的便利和傷痛至今無法評判。

如果共用單車再次回歸之時,卻已無法激起人們曾經對自行車的熱情,消遣點綴有餘,實用功能尚且不足,因為眼下走親訪友,過年回家的長途跋涉還是離不開汽車、火車、飛機等等主力交通工具。

點擊下方文字連結,閱讀【煙臺老記憶】系列文章

【煙臺老記憶•十四】所城裡的那束光,來自這裡煙臺老記憶·十五| 懷念18歲,懷念漸行漸遠的手藝人煙臺老記憶·十六| 過去這個時候,該去裁縫那兒拿新衣了煙臺記憶·十七| 沒泡過澡堂子,算不得老煙臺煙臺記憶·十八| 在張顏山故居裡,追溯煙臺“染料行”的昔日繁華煙臺記憶·十九| 過去家家離不開的“鍋臺炕”

長按二維碼關注

歡迎熱愛生活、熱愛旅遊的小夥伴積極投稿!我們會署名作者。投稿郵箱:yt6612301@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