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晚清名臣曾國藩,為什麼希望自己能早點死?誰知是因為自己理想

曾國藩列為跟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一起, 成為“晚清四大名臣”。 就是這樣一個名臣, 卻曾經對自己的幕僚趙烈文感歎過, 希望能早點去死。 曾國藩說這句話的時候, 太平天國已經被平定, 曾國藩的地位, 聲望, 可以說達到了一個極點。

當時曾國藩聽到了一些關於京城的一些事情:話說在京城, 天子腳下, 有人敢明目張膽的幹一些違法犯紀的勾當, 普通老百姓都貧窮潦倒, 流落街頭, 女人連一些完整的衣服都沒有。

憂心忡忡的曾國藩, 便把自己的這些想法, 告訴了幕僚趙烈文。 趙烈文雖然只是一個書生, 但對天下大事, 往往有精闢獨到的見解。

原本曾國藩是想在趙烈文這裡化解憂愁的。 可曾想到, 趙烈文的話, 讓曾國藩更加鬱鬱寡歡。 趙烈文說:“天下治安一統久矣, 勢必馴至分剖。 然主威素重, 風氣未開, 若非抽心一爛, 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 以烈度之,

異日之禍, 必先根本顛僕, 而後方州無主, 人自為政, 殆不出五十年矣。 ”

大意是說, 天下已經太平統一了很長世間, 一定會再次分裂。 只是中央一直都有威望, 大家都按照過去的方式辦事, 如果不是中央垮臺, 就不會 土崩瓦解。

曾國藩當時被這番話給震驚到了,

他想了很長時間才說了一句:“則當南遷乎?”意思就是, 清朝還能不能通過南遷, 再存活一段時間。 對此, 趙烈文明確回答說:“恐遂陸沉, 未必能效晉、宋也。 ”

但曾國藩還是不死心, 他反駁說:“本朝君德正, 或不至此。 ”趙烈文立即回答道:“君德正矣, 而國勢之隆, 食報已不為不厚。 國初創業太易, 誅戮太重, 所以有天下者太巧。 天道難知, 善惡不相掩, 後君之德澤, 未足恃也。 ”

大意是說, 清朝皇帝的品德(勤政)確實很好, 但由此換來強大的國家實力(康乾盛世)。 清朝創立的時候, 太過容易, 殺了太多的人, 得到天下的方式太過投機取巧。 天道是難以知曉的, 善行跟惡行, 不會互相掩蓋, 即使後來清朝皇帝的品德很好, 也沒有什麼用。

他原本練兵平太平天國、剿滅撚軍, 就是想挽救一個暫時衰落的王朝, 重新恢復中興的局面。 如果趙烈文說的是真的。 那麼, 他就是把一個本來應該結束的王朝, 重新拉了回來。 也就是說曾國藩是不願意看到自己親手挽救回來的王朝, 重新走向衰亡。 所以, 他才會希望自己早點去死, 不要在清朝滅亡前去世。 幸運的是, 清朝崩潰的時候, 趙烈文跟曾國藩都已經去世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