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濟群法師:孝順父母功德最大

在學佛的人中, 有兩種現象比較普遍, 一種是每天忙於世俗應酬而沒時間學佛, 另一種乾脆就放棄了世俗生活、放棄了世俗責任, 只管自己念佛誦經。 其實, 這兩種方式都是不對的。 作為在家居士來說, 不應將學佛和世俗生活對立起來, 也不應為了學佛而放棄世俗的責任。

在生活中, 妻子要盡到妻子的職責, 丈夫要盡到丈夫的職責, 身為父母要盡到教育子女的責任, 為人兒女就要盡到孝順老人的責任。 佛教裡有一部《佛說善生經》, 在這部經裡, 佛陀非常詳盡地告訴我們:作為妻子要履行哪些職責,

作為丈夫又要履行哪些職責, 作為父母對兒女要履行哪些職責。 這和儒家所講的“父慈子孝”也是一致的, 佛教也提倡孝道, 孝順父母的功德僅次於供養三寶的功德, 如果無佛在世時, 孝順父母的功德就是最大的。 假如一個人對父母都沒有孝養之心, 又怎麼可能慈悲一切眾生呢?

在人際關係上, 我們要本著慈悲心與人為善, 這是一個佛教徒處世的準則。 當我們對別人產生慈悲心的時候, 不僅能給他人帶去溫暖, 更能以此克服我們生命內在的嗔恨。 關於人際關係的處理, 佛陀提出了四攝法門。 什麼叫四攝?就是四種攝受別人的方法, 如果我們依教奉行, 就會獲得他人的歡喜愛戴。

四攝法門中, 首先就是佈施:佈施包括財佈施, 就是當別人遇到困難時, 以財富和經濟手段去幫助別人;還有是法佈施, 就是以我們掌握的生存技能或所學的佛法去幫助別人。 我們學佛之後, 多多少少會在佛法上得到一些體驗、得到一些受用。 我們自己從佛法中得到了利益, 就有責任去開導、幫助別人,

讓周圍的人也有機會接觸佛法, 這才是最大的佈施。 因為世俗的財富只能暫時幫助他人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而佛法則能幫助眾生解脫煩惱甚至解脫生死。 所以《普賢行願品》說:“諸供養中, 法供養最。 ”也就是說, 在一切供養中, 能夠用佛法去幫助別人, 所得的功德是最大的。

其次是愛語:要我們帶著慈悲心與人交流, 遠離兩舌、惡口、妄語、綺語這四種不好的語言。 兩舌就是挑撥離間, 惡口就是以粗暴的語言傷害他人, 妄語是以假話欺騙他人, 綺語就是以誨淫誨色的語言使人產生煩惱。 修學佛法, 要培養一種坦誠的心態。 當我們說真話時, 在生命中積集的就是真實的種子。 而真實的種子是開發智慧的根本, 如果說假話說多了,

我們就會越來越虛偽。 所以, 一方面要說真話, 一方面要說有利於別人的話, 如果是對他人無益的話則不必說。

第三是要利行:我們所做的每件事, 都要對別人有好處、有幫助;凡是會傷害到他人利益的事情, 都不要做。

第四是要同事:當別人從事一些利益眾生的事業時, 我們應盡力去參與或隨喜, 不要因嫉妒而排斥他人。 同時要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 我們因為我執的關係, 總是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 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或站在自己的角度, 要求別人順從。 哪怕是在一個家庭裡, 無論父母對子女或者妻子對丈夫, 總是一廂情願地希望對方如何如何, 而不能根據對方的實際情況來相互理解。 往往會有這樣的現象,

父母對子女的愛越深, 子女的負擔就越重越痛苦, 甚至有的子女被父母愛得活不下去, 心靈受到極大摧殘。 同事法門就是告訴我們, 當我們幫助別人時, 要知道對方需要什麼, 要根據對方的實際情況去説明他, 而不是想當然地將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於他。

如果我們能夠按四攝法門去處世,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是個最受歡迎的人!學佛,就是以智慧和慈悲,給別人帶去歡喜、帶去信心、帶去利益。

光有慈悲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的引導。只是一味的沒有原則的慈悲,往往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佛法具有慈悲和智慧兩大內涵,所謂“悲智雙運”。智慧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通過不斷地聽聞、思維經教,如理思維才能獲得。佛陀是具有圓滿智慧的人,三藏十二部典籍是智慧的寶藏。在我們每天念誦的“三歸依”中,就有“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能夠真正把佛法學好,智慧就會像大海和虛空一樣無窮無盡。

學習佛法不只是誦經、念佛,還要聽聞、思維經教。有句話叫做“有信無智,長愚癡”,就是說盲目而缺乏智慧的信仰會使人偏執一端,越來越固執,越來越狂熱。所以信仰需要智慧來引導,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信仰的層次,提高信仰的水準。

如果我們能夠按四攝法門去處世,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是個最受歡迎的人!學佛,就是以智慧和慈悲,給別人帶去歡喜、帶去信心、帶去利益。

光有慈悲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的引導。只是一味的沒有原則的慈悲,往往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佛法具有慈悲和智慧兩大內涵,所謂“悲智雙運”。智慧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通過不斷地聽聞、思維經教,如理思維才能獲得。佛陀是具有圓滿智慧的人,三藏十二部典籍是智慧的寶藏。在我們每天念誦的“三歸依”中,就有“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能夠真正把佛法學好,智慧就會像大海和虛空一樣無窮無盡。

學習佛法不只是誦經、念佛,還要聽聞、思維經教。有句話叫做“有信無智,長愚癡”,就是說盲目而缺乏智慧的信仰會使人偏執一端,越來越固執,越來越狂熱。所以信仰需要智慧來引導,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信仰的層次,提高信仰的水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