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魯迅先生說中國只有四個英雄,是真的嗎?他們哪四個人?

魯迅先生說:“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項羽), 少有韌性的反抗(伍子胥), 少有單身鏖戰的武人(李陵), 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司馬遷);見勝兆則紛紛聚集, 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戰具比我們精利的歐美人, 戰具未必比我們精利的匈奴蒙古滿洲人, 都如入無人之境。 ‘土崩瓦解’這四個字, 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這句話說得真中意味深長, 我們不說“見勝兆則紛紛聚集, 見敗兆則紛紛逃亡”的劣根性, 先看看先生說的這四個英雄是不是真英雄, 目前的境遇如何。


項羽

1.失敗英雄項羽:西元前232年―西元前202年, 西楚霸王, 曾經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 實行分封制, 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但在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中, 被劉邦所滅, 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 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大多數中國人, 尤其是中國女人還是很喜歡項羽的, 但政客不喜歡他,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覺得項羽這個人不是那麼“大氣”, 甚至有婦人之仁, 只知道下屬病了前去營區給人家送領盒飯, 然後, 安慰幾句了事, 跟著他沒有大實惠可言。 而且, 並不知道東山再次的道理, 死要面子, 最有名的是那個“錦衣夜行”的故事, 即是項羽攻佔咸陽後, 有人勸他定都, 可項羽因為思念家鄉, 急於東歸, 並說:“富貴不歸故鄉, 如衣錦夜行, 誰知之者!”因此, 項羽在這些人眼裡充其量不過農民而已。

伍子胥

2.韌性英雄伍子胥:西元前559年—西元前484年, 曾為吳國重臣, 使吳國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 成為諸侯一霸。 因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和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 被認為倚托齊國反吳, 而後自殺。 他自殺前曾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 我要看著吳國滅亡。 ”他死後九年, 吳國為越國偷襲所滅。

伍子胥在逃離楚國途中, 有一次他饑困交加, 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裡有飯, 於是上前求乞。

姑娘頓生惻隱之心, 慨然相贈。 伍子胥飽餐之後, 出於安全原因, 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 姑娘覺得人格受辱, 她隨即抱起一石, 投水而死。 伍子胥見狀, 傷感不已。 他咬破手指, 在石上血書:“爾浣紗, 我行乞;我腹飽, 爾身溺。 十年之後, 千金報德!” 後來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後, 又想到要報恩, 但苦於不知姑娘家地址, 於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 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 只知道他智勇深沉, 是個軍事家。 所以, 一般情況下, 一個人的堅韌是很難被發現的。

李陵

3.鏖戰英雄李陵:西元前134—西元前74年, 西元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 率領五千步兵在浚稽山被單于主力三萬多騎兵包圍。 連戰8天8夜, 戰敗被圍, 投降匈奴。 漢武帝後世後, 漢廷派人勸李陵回國, 李陵“恐再辱”, 拒絕回漢, 老死於匈奴。

李陵一生充滿國仇家恨的矛盾, 他的傳奇經歷使得他成為後世文藝作品的物件及原型。 有人甚至以他的名義寫了不少東西。 但是很少有人提及李陵當初兵敗離漢地只有百里, 沒有人去救他,而漢武帝明明知道李陵征等於送死,但他還是那麼做了。沒人直言這位偉大皇帝的任性,只有給李陵的足夠同情。甚至,直到今天,有人還說他是“漢奸”。


司馬遷

4.直言英雄司馬遷:前145年-?,中國的太史公、歷史之父。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因為李陵的事情受到宮刑。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我和李陵都在朝中為官,向來並沒有多少交往,追求和反對的目標也不相同,從不曾在一起舉杯飲酒,互相表示友好的感情。但是我觀察李陵的為人,確是個守節操的不平常之人……現今他行事一有不當,而那些只顧保全自己性命和妻室兒女利益的臣子們,便跟著挑撥是非,誇大過錯,陷人於禍,我確實從內心感到沉痛……恰逢皇上召見,詢問我的看法,我就根據這些意見來論述李陵的功勞,想以此來寬慰皇上的胸懷,堵塞那些攻擊、誣陷的言論。我沒有完全說清我的意思,聖明的君主不深入瞭解,認為我是攻擊貳師將軍,而為李陵辯解,於是將我交付獄官處罰。我的虔敬和忠誠的心意,始終沒有機會陳述和辯白,被判了誣上的罪名,皇上終於同意了法吏的判決。我家境貧寒,微薄的錢財不足以拿來贖罪,朋友們誰也不出面營救,皇帝左右的親近大臣又不肯替我說一句話……”但是,現在有一些人卻說,司馬遷是和李陵有親戚才這麼幹的。另有一些人,讀著《史記》,引用其間的東西,卻說它像散文,不可信,進而又說《詩經》才是史記呢!

可見,魯迅先生說的這四個人其實是四種精神,中國人一直都很缺的。

沒有人去救他,而漢武帝明明知道李陵征等於送死,但他還是那麼做了。沒人直言這位偉大皇帝的任性,只有給李陵的足夠同情。甚至,直到今天,有人還說他是“漢奸”。


司馬遷

4.直言英雄司馬遷:前145年-?,中國的太史公、歷史之父。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因為李陵的事情受到宮刑。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我和李陵都在朝中為官,向來並沒有多少交往,追求和反對的目標也不相同,從不曾在一起舉杯飲酒,互相表示友好的感情。但是我觀察李陵的為人,確是個守節操的不平常之人……現今他行事一有不當,而那些只顧保全自己性命和妻室兒女利益的臣子們,便跟著挑撥是非,誇大過錯,陷人於禍,我確實從內心感到沉痛……恰逢皇上召見,詢問我的看法,我就根據這些意見來論述李陵的功勞,想以此來寬慰皇上的胸懷,堵塞那些攻擊、誣陷的言論。我沒有完全說清我的意思,聖明的君主不深入瞭解,認為我是攻擊貳師將軍,而為李陵辯解,於是將我交付獄官處罰。我的虔敬和忠誠的心意,始終沒有機會陳述和辯白,被判了誣上的罪名,皇上終於同意了法吏的判決。我家境貧寒,微薄的錢財不足以拿來贖罪,朋友們誰也不出面營救,皇帝左右的親近大臣又不肯替我說一句話……”但是,現在有一些人卻說,司馬遷是和李陵有親戚才這麼幹的。另有一些人,讀著《史記》,引用其間的東西,卻說它像散文,不可信,進而又說《詩經》才是史記呢!

可見,魯迅先生說的這四個人其實是四種精神,中國人一直都很缺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