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是組織問題太多,而是我們的想像力不夠?

業務諮詢:010-58752828轉817 , 010-58752828轉863

加入粉絲群及雜誌讀者群:後臺留言申請(姓名+公司+職務+聯繫方式), 審核通過後入群

作者:尚豔玲 華夏基石《洞察》雜誌主編

新刊預告

華夏基石集團原創知識平臺, 華夏基石《洞察》雜誌2018年第1期(總第46期)即將出版。 本期主要文章有:

20000字專題:“2018, 遇見未來——打破思維桎梏, 重新想像和定義組織!”

彭劍鋒萬字長文解讀蘇寧轉型變革成功的邏輯和啟示。

《回歸本源看績效》作者孫波最新著作, 詳解KPI和OKR的異同以及管理回歸到“人是主角”的時代趨勢。

重要啟事

11年來, 華夏基石堅持向中國企業家和企業高管定期免費贈閱《洞察》。

但由於印刷品郵寄週期長、投遞率較低, 很多讀者和客戶不能按時收到, 希望能用付費定閱的方式及時收到雜誌。

經慎重考慮, 公司堅持免費贈閱的方針不變!但為使真正喜歡《洞察》雜誌的讀者、客戶能按期收到刊物, 試行收費快遞投寄服務。

特別說明:本服務只針對《洞察》雜誌的贈閱對象:企業家、企業高層管理者!

需要用快遞方式收到《洞察》雜誌的客戶和讀者請點擊下方“進入原文”。

一家企業的日常似乎總在被問題牽著走——大企業在為“大企業病”而頭疼, 如, 如何重構組織慣性力量, 擺脫“誰都認為企業有毛病了, 但誰也不對此負責”的問題;如何能啟動組織的創業激情, 不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

_開創新局面?中小企業也有不少“成長的煩惱”, 比如“有很多機會卻組織不起力量攻山頭”, 或者“業務起來了、錢多了, 企業的人心卻散了” ……

這些問題經常被放在管理學的經典理論和經典模式中去尋找答案, 試圖用過去的成功經驗去解決, 卻經常發現“拳頭打在了棉花上”。 當我們撥開這些問題的表層, 追溯到問題產生的根源, 發現很多問題其實都指向了“組織”的問題——組織結構、生產組織方式、組織運行機制、組織進化的邏輯。

然而, 當我們進一步思考有關組織的問題時, 卻產生了新的迷茫:迄今為止人類合作的最佳範式、過去和此時正在被我們所深深依賴的“組織”, 這一張舊車票, 是否還上得去雖然不知道終極會駛向何方,

卻在技術的加持下加速度轟隆隆向前駛去的列車?

或許, 深陷既有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問題之中, 只是我們不自覺地做了自己思想牢籠的囚犯!?那麼, 是什麼限制了我們對未來組織的想像力?在世界範圍內一些不同規模新型組織的誕生, 一些傳統組織的變革又在啟示我們什麼?

麥肯錫諮詢公司前資深合夥人弗雷德里克·萊盧從人類意識發展階段的大視野出發, 在觀察和研究了世界範圍內那些新型組織後, 提出了“人類現有組織模式的局限”, 他這樣寫到: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裡, 現代化給人類帶來了史無前例的財富和壽命的延長。 所有這些非凡的進步並非來自于個人行為, 而是出自人們在組織中的合作。

……

現代組織在不到兩個世紀裡——人類發展長河中的一瞬間——為人類帶來了震撼人心的進步。 如果沒有組織作為人類合作的載體, 人類歷史上新的進步將無一實現。

但是, 很多人感覺到目前我們運作組織的方式已經繃到了極限。 我們也越來越由於組織生活而夢想破滅。 對於那些長期辛勞在金字塔底層的人們, 調查的結果始終是:工作總讓人感到恐懼和乏味, 沒有激情或意義。

呆伯特卡通漫畫書籍系列《D_i_l_b_e_r_t_》的主人公, 它通過描述倒楣的技術職業者呆伯特的生活經歷來諷刺職場現實——編者注)能成為文化偶像, 更說明了組織讓工作變得悲慘和無聊的程度, 而且問題並不僅僅存在於金字塔底部。 在為組織的領導者提供諮詢和教練的15年裡,

我發現了一個骯髒的秘密:金字塔頂部的生活並沒有更令人滿意。 在光鮮外表和虛張聲勢的背後, 這些手握權力的公司領導者的生活也是那麼折磨人。 他們的瘋狂行為往往是其極度空虛的內心的可憐掩蓋, 權力遊戲、內部政治和明爭暗鬥最終讓每個人都受傷。

不論在頂端還是在底部, 組織往往成了無止境地追求小我的陣地, 而對我們靈魂的深層呼喚則表現冷漠。 ”

當然, 這些問題並不僅僅存在於企業裡, 弗雷德里克·萊盧認為, 在政府機關或非營利組織工作的人對他們的工作環境也並不熱情高漲, “甚至那些有著高尚使命感的職業也未能倖免於對組織的夢想破滅, 教師、醫生、護士陸續離開了他們的職業陣地。 我們的學校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幸成為了沒有靈魂的機器……”

讀到弗雷德里克·萊盧的這段分析時,一位管理大師的話從腦海裡浮現了出來。“在動盪的時代裡最大的危險不是變化不定,而是繼續按照昨天的邏輯採取行動”。這是德魯克說的。而弗雷德里克·萊盧表達了類似的思考,且提出了更直接新穎的觀點:“有沒有可能目前的世界觀限制了我們對組織的思考方式?要是我們改變自己的信仰系統,我們是否能夠創造出一種更強大、更有靈魂、更有意義的方式來一起工作?”

告別過去,突破慣性思維,可能浴火般痛苦;但沒有新思維,又如何重生?

我們的學校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幸成為了沒有靈魂的機器……”

讀到弗雷德里克·萊盧的這段分析時,一位管理大師的話從腦海裡浮現了出來。“在動盪的時代裡最大的危險不是變化不定,而是繼續按照昨天的邏輯採取行動”。這是德魯克說的。而弗雷德里克·萊盧表達了類似的思考,且提出了更直接新穎的觀點:“有沒有可能目前的世界觀限制了我們對組織的思考方式?要是我們改變自己的信仰系統,我們是否能夠創造出一種更強大、更有靈魂、更有意義的方式來一起工作?”

告別過去,突破慣性思維,可能浴火般痛苦;但沒有新思維,又如何重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