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選老闆,曹操、劉備、孫權怎麼選?

曹操、劉備、孫權, 三國鼎立, 不同的領導性格, 吸引不同技能的部屬跟隨, 對應出不同的策略和成績。

他們不就像是動盪時代下的三位老闆,

各自帶領三間企業, 企圖在亂世中存活嗎?這不僅需要領導有技巧, 更需要有帶人的頭腦。 而你, 會選擇追隨哪一位老闆?

曹操:善於權謀、有容人之明

晉朝孫盛所著的《異同雜語》裡寫道“治世之能臣, 亂世之奸雄”, 這正是旁人口中對於曹操的評價。

《三國志 · 魏書 · 崔琰傳》中裡有更多曹操性格的描述:“初, 太祖性忌, 有所不堪者, 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 皆以恃舊不虔見誅。 ” 意思是, 曹操天性善忌, 孔融、許攸、婁圭自恃為曹操老友, 言語衝撞, 因而被殺。

曹操其實是屬於「任務型主管」, 霸氣、嚴厲、能力超群, 一旦他決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 不太在乎部屬反對的聲音, 是典型的「霸主」。 部屬在他面前, 說話要小心, 表現也要戰戰兢兢。 不過, 他並不單純是脾氣暴戾, 曹操最厲害的地方是「善於權謀」, 懂得在該容忍的時候, 展現容人之明。

袁紹要發兵討伐曹操時, 曾請手下陳琳寫了一封「討賊檄文」(名為《為袁紹檄豫州文》), 裡面痛駡曹操的祖父、父親, 說他是宦官的後代, 品行不良、剝削人民。 沒想到經歷官渡之戰,

袁紹大敗, 陳琳被擄。 照理說, 曹操應該會氣到馬上把這個罵自己祖宗八代的人給砍了, 但曹操卻表現出「你只是人在其下, 不得已而為之」, 還讚賞陳琳的才氣, 讓陳琳因此死心蹋地的跟隨。

《三國志》也講過曹操「善用權謀」的事蹟。 官渡之戰時,

曹營許多部屬與袁紹私下通信, 曹操得勝後, 將這些來往信件攤在部屬面前, 看都不看就放一把火全燒了。 坦白說, 這就是一場領導人的「表演」, 透過一段演出「收買人心」, 讓想背叛的部屬放下忐忑的心情, 繼續效忠, 以完成統一三國的大業。

曹操之所以沒被人稱做「暴君」, 正是因為他有這番容人之量, 懂得在關鍵時刻做做秀, 即便心情不爽還是把氣先忍著, 達到收買人心的效果。

如果你的老闆像曹操:

如果你有稱霸一方的野心, 歡迎選曹操當老闆。 在他之下, 你必須有謀略, 才能夠為老闆所用、出謀劃策, 或者有足夠的才氣讓老闆能欣賞你, 但也要善於忍耐, 在不宜過度彰顯自己的時刻, 不露鋒芒, 等待更好的舞臺和時機來臨。

當然, 你要絕對忠誠, 避免老闆起了疑心, 揮刀砍殺。

劉備:以德服人、懂得借重文武

劉備自認為漢室正統, 對外有「劉皇叔」的稱號。 他沒有曹操的霸氣, 更沒有曹操的權謀, 他展現的是寬厚仁義的品德, 塑造出讓人想跟隨的「明軍」形象。 因此, 他不會獨斷獨行, 而是會等所有部屬一起前進,甚至會以賢臣的意見為主。

在建立蜀國之前,劉備以自身性格吸引了關羽和張飛結拜成三兄弟,但在攻城掠地的決策面相對保守,沒有太多的雄才霸略。到了諸葛亮出山輔佐後,劉備也大多聽從他的建議,直到關羽被殺、失了荊州,才不聽諸葛亮的建言,執意出兵討伐東吳,最終病死白帝城。

相較于任務,劉備可能更在乎兄弟情誼。他不需要像曹操一樣做秀,收買人心,單靠著性格和情感就能服眾,《三國演義》所寫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都誓死追隨。在經營蜀的過程裡,正是靠著諸葛亮的頭腦和五虎將的武力,打出一片天下。

如果你的老闆像劉備:

義氣比什麼都重要。你一樣需要為老闆獻計,靠這些提案鼓勵老闆做出比較進取的決策,但對他來說,忠誠、兄弟情懷,遠比聰明更為重要。有一點不錯,是他不介意你拜託他幫忙,屬於你喊「刀下留人」,他就會因為情誼考慮留人的類型。

孫權:任賢為材、廣聽明斷

孫權是三人中年紀最小就掌握權力的人。其兄孫策遇害身亡,孫權臨為受命扛起大旗,就像是年紀輕輕的 CEO ,面對組織內的老臣和前輩,容易被輕視和忽略,隨時有人想謀權奪位。在史書上曾記載,孫權天性活潑,禁得起別人開玩笑,在東吳早年的群臣會議中時常充滿笑聲。為了安撫群臣,孫權是最願意參考眾人意見的老闆,每到重要決策之時,就會讓底下的部屬一一發表意見,每個人都敢暢所欲言。

之所以說他任賢為才、廣聽明斷,是因為他願意傾聽,但卻不全然聽從,會經過自己的思考再做出決斷,對於賢士來說是更為英明的君主。在諸葛亮想要聯吳抗魏之時,東吳群臣卻主張向曹操投降,認為根本不該抵抗,而孫權聽完眾臣意見後,也聽了魯肅的建議,和周瑜共商對策,最後拿定主意要和蜀國聯手,因而當眾拔劍砍下桌角宣稱:“諸將吏敢複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果真使曹操敗北,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另外,孫權也懂得用人。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是幫助東吳擴張版圖的要角,個個才華洋溢、懂兵法又懂謀略。就拿陸遜來說,官拜大都督時年紀還不到三十,孫權卻不顧年齡的質疑,力排眾議的提拔,陸遜也拿出擊敗劉備的顯赫功績,表示孫權有識人之明。

如果你的老闆像孫權:

恭喜,他是三人之中最值得追隨的君主。和曹操相比,他的性格更為仁愛大度;和劉備相比,他的決策更為明快進取。

在孫權的旗下,你可以開玩笑、可以很歡樂,但務必要拿出實際績效,他會依照你所能創造的成果來斷定你的能耐。另外,如果你有與眾不同的意見,歡迎積極爭取,他都會讓你說,如果最終沒有採納,也一定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而是會等所有部屬一起前進,甚至會以賢臣的意見為主。

在建立蜀國之前,劉備以自身性格吸引了關羽和張飛結拜成三兄弟,但在攻城掠地的決策面相對保守,沒有太多的雄才霸略。到了諸葛亮出山輔佐後,劉備也大多聽從他的建議,直到關羽被殺、失了荊州,才不聽諸葛亮的建言,執意出兵討伐東吳,最終病死白帝城。

相較于任務,劉備可能更在乎兄弟情誼。他不需要像曹操一樣做秀,收買人心,單靠著性格和情感就能服眾,《三國演義》所寫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都誓死追隨。在經營蜀的過程裡,正是靠著諸葛亮的頭腦和五虎將的武力,打出一片天下。

如果你的老闆像劉備:

義氣比什麼都重要。你一樣需要為老闆獻計,靠這些提案鼓勵老闆做出比較進取的決策,但對他來說,忠誠、兄弟情懷,遠比聰明更為重要。有一點不錯,是他不介意你拜託他幫忙,屬於你喊「刀下留人」,他就會因為情誼考慮留人的類型。

孫權:任賢為材、廣聽明斷

孫權是三人中年紀最小就掌握權力的人。其兄孫策遇害身亡,孫權臨為受命扛起大旗,就像是年紀輕輕的 CEO ,面對組織內的老臣和前輩,容易被輕視和忽略,隨時有人想謀權奪位。在史書上曾記載,孫權天性活潑,禁得起別人開玩笑,在東吳早年的群臣會議中時常充滿笑聲。為了安撫群臣,孫權是最願意參考眾人意見的老闆,每到重要決策之時,就會讓底下的部屬一一發表意見,每個人都敢暢所欲言。

之所以說他任賢為才、廣聽明斷,是因為他願意傾聽,但卻不全然聽從,會經過自己的思考再做出決斷,對於賢士來說是更為英明的君主。在諸葛亮想要聯吳抗魏之時,東吳群臣卻主張向曹操投降,認為根本不該抵抗,而孫權聽完眾臣意見後,也聽了魯肅的建議,和周瑜共商對策,最後拿定主意要和蜀國聯手,因而當眾拔劍砍下桌角宣稱:“諸將吏敢複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果真使曹操敗北,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另外,孫權也懂得用人。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是幫助東吳擴張版圖的要角,個個才華洋溢、懂兵法又懂謀略。就拿陸遜來說,官拜大都督時年紀還不到三十,孫權卻不顧年齡的質疑,力排眾議的提拔,陸遜也拿出擊敗劉備的顯赫功績,表示孫權有識人之明。

如果你的老闆像孫權:

恭喜,他是三人之中最值得追隨的君主。和曹操相比,他的性格更為仁愛大度;和劉備相比,他的決策更為明快進取。

在孫權的旗下,你可以開玩笑、可以很歡樂,但務必要拿出實際績效,他會依照你所能創造的成果來斷定你的能耐。另外,如果你有與眾不同的意見,歡迎積極爭取,他都會讓你說,如果最終沒有採納,也一定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