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冬天別把暖氣和空調開到最大 身體的這四大部位會“遭殃”

嚴寒的冬季為了保暖

很多家庭往往把暖氣或空調

開得很大

甚至有點燥熱

但是

長期門窗緊閉

再加上暖氣和空調供暖

室內溫度高

空氣乾燥又不流通

容易引起免疫力下降

導致煩躁不安、鼻咽乾燥、頭暈眼花、軟弱無力

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

“暖氣病”

“暖氣病”的症狀

呼吸系統

室內溫度過高, 而室外溫度太低, 溫差過大, 所以進門就需要脫去外衣, 摘掉帽子和圍巾, 而外出時又必須全副武裝。

這種情況下, 人體就容易受到風寒侵襲。 加之溫暖、乾燥的環境讓人的免疫功能下降, 就容易引發感冒。

長時間處於溫暖乾燥的室內, 會使人嘴唇乾裂、鼻咽乾燥。 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 會導致呼吸道黏膜分泌物減少, 灰塵、病菌等就會趁機附著在黏膜上, 刺激喉部, 引發咳嗽, 還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

心血管系統

暖氣過熱會“搶走”人體的水分, 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 引起血壓波動大及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 對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 “暖氣病”引發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導致心慌、胸悶等。

泌尿系統

正常人尿量應該在每天1500-2000毫升, 這個尿量能起到沖洗尿路、避免泌尿系統感染的作用。 如果長時間待在暖氣房裡, 尿量會減少, 不能正常沖洗尿路, 這樣就會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結石的風險。

皮膚

皮膚長期暴露於空氣之中, 若室內溫度過高、過於乾燥, 皮膚得不到環境中濕潤空氣的滋潤, 不但會缺乏彈性, 還會使皮膚纖維失去韌性而導致斷裂, 從而形成皺紋。 老年人的皮膚缺乏滋養, 常有皮膚燥癢的困擾, 若室內乾燥或太熱, 皮膚瘙癢就會更加嚴重。

如何預防“暖氣病”?

室溫不宜過高

人體感到最舒適的溫度是18 ℃-24 ℃,若溫度過低,人就感到冷,血管收縮痙攣,不但容易得感冒,也易引發心梗或腦梗。

所以,冬季一般將室溫調至18 ℃以上即可。在暖氣和空調開放的房間,最好在室內放幾盆清水,以增加室內的濕度。

定時通風換氣

每天至少開窗通風1-2次,上午最好在9點鐘左右,下午在4-6點鐘。天氣太冷的話,開窗時間可以短一些。若陽光明媚,開窗時間宜長一些,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減少細菌和病毒的滋生。

及時補充飲水

冬季氣候乾燥,室內若再幹熱,則會津液虧損。所以冬季也要重視補充飲水,以防止感冒、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此外,不要等口乾渴了才飲水,否則身體已受到傷害。

洗澡不宜過頻

冬天洗澡次數過多既不能把水分補回來,反而可能會因水溫太高、用力搓擦,燙傷和損傷皮膚。人的皮膚都有一層油脂保護膜,洗澡過勤,同容易把這層保護膜破壞,使皮膚更易丟失水分。

所以,冬季洗澡1周1-2次即可,洗澡時水溫不宜太高,也不宜用力搓擦。洗完澡後最好塗抹一些身體乳滋潤皮膚,既可減少水分被幹熱環境吸走,也可減輕皮膚乾燥瘙癢症狀。

調整飲食

冬季飲食宜清淡、溫潤、營養豐富易消化,宜適當多吃含維生素C等豐富的蔬菜和水果。

本文由【微渝中】編輯發佈

圖文資料來源於新華社

人體感到最舒適的溫度是18 ℃-24 ℃,若溫度過低,人就感到冷,血管收縮痙攣,不但容易得感冒,也易引發心梗或腦梗。

所以,冬季一般將室溫調至18 ℃以上即可。在暖氣和空調開放的房間,最好在室內放幾盆清水,以增加室內的濕度。

定時通風換氣

每天至少開窗通風1-2次,上午最好在9點鐘左右,下午在4-6點鐘。天氣太冷的話,開窗時間可以短一些。若陽光明媚,開窗時間宜長一些,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減少細菌和病毒的滋生。

及時補充飲水

冬季氣候乾燥,室內若再幹熱,則會津液虧損。所以冬季也要重視補充飲水,以防止感冒、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此外,不要等口乾渴了才飲水,否則身體已受到傷害。

洗澡不宜過頻

冬天洗澡次數過多既不能把水分補回來,反而可能會因水溫太高、用力搓擦,燙傷和損傷皮膚。人的皮膚都有一層油脂保護膜,洗澡過勤,同容易把這層保護膜破壞,使皮膚更易丟失水分。

所以,冬季洗澡1周1-2次即可,洗澡時水溫不宜太高,也不宜用力搓擦。洗完澡後最好塗抹一些身體乳滋潤皮膚,既可減少水分被幹熱環境吸走,也可減輕皮膚乾燥瘙癢症狀。

調整飲食

冬季飲食宜清淡、溫潤、營養豐富易消化,宜適當多吃含維生素C等豐富的蔬菜和水果。

本文由【微渝中】編輯發佈

圖文資料來源於新華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