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個和尚講了一句話,燕王朱棣聽完很心動,幾年後明朝發生了巨變


​我們知道, 在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中, 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嗣最為眾多, 而且他的兒子們的名字都很有特點, 名中都是單字, 而單字還都是木字旁。

在眾多兒子中, 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成為了以後改變明朝的歷史軌跡。 在洪武十三年, 朱棣的年齡已經二十一歲了, 按照法律這個年紀也該前往封地。 於是年輕的朱棣, 從首都金陵城出發前往北京, 當時稱作“燕京”, 因此朱棣名號就是燕王。

朱元璋兩年後, 朱元璋的愛妻、明朝的開國皇帝馬皇后病逝, 舉國悲痛下, 燕王朱棣和其他四個已經就入番地的皇子, 從各地趕往南京為皇后弔喪。

在南京, 燕王朱棣遇見了一個人, 這個人不僅改變了他的命運, 也改變了明朝的發展。 這是個和尚, 姓作姚。 家父本是醫生, 但他卻在十幾歲的青年時期選擇了剃度出家, 法號為道衍。 出家多年後又師從一位道士, 學習了陰陽占卜之術。

那麼, 這樣兩個毫無相關的人為何能夠相遇?

道衍原來, 深愛馬皇后的朱元璋為了給她祈福, 特地安排了高僧前來做佛事。 當時道衍也被選入, 分配給眾位皇子, 道衍正好分給朱棣。 兩人一見如故, 談話非常投機, 道衍對朱棣講:“如果大王能夠起用我, 我一定會送給大王一頂白帽。 ”其實,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一個字:皇。 皇上面是“白”下面是“王”意味著幫助燕王登上王位。 朱棣聽完心領神會, 於是收下了道衍, 喪葬結束後就帶著道衍回到了北京。

​幾年後的靖難之役就是有道衍一手策劃的, 能讓朱棣一個藩王在太平盛世下成功造反, 取締了自己侄子的皇位, 可以說功不可沒。 靖難之役道衍對局勢看得十分透徹, 也能洞察人心, 是一個十足的野心家, 陰謀家。 朱棣事成之後, 道衍當過太子的老師, 後來的《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主要內容都是由他編纂而成。 他的能力毋庸置疑, 硬生生地將朱棣推上了王位, 改變裡歷史進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