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兵馬俑:世界一大奇跡,貨真價實的歷史遺物

西安最有名的景點, 兵馬俑十分精美。 很是震撼, 雖然只開發了一部分, 但是場面還是非常漂亮。 很多人名曰不去後悔, 氣勢恢宏, 不愧為世界一大奇跡, 貨真價實的歷史遺物。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秦始皇帝陵以東1.5公里處, 建築在秦兵馬俑坑的原址之上。 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 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 大將章邯監工, 修築時間長達38年。 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 開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 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 呈長方形, 四面有斜坡門道, 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 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俑坑佈局合理, 結構奇特, 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 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 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

1974年春, 在秦始皇陵墳丘東側1.5公里處, 當地農民打井, 無意中挖出一個陶制武士頭。 後經國家有組織的發掘, 終於發現了使全世界都為之震驚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兵馬俑以其巨大的規模, 威武的場面, 和高超的科學、藝術水準, 使觀眾們驚歎不已。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院也成為西安的標誌之一。

目前發現的一號坑, 坑東西兩端有長廊, 南北兩側各有一邊廊, 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 過洞之間以夯土牆間隔。 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 車、步兵成矩形聯合編隊。 軍陣主體面向東, 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 擔任護翼和後衛;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 九個過洞內排列著戰車與步兵的龐大主體軍陣, 每個過洞內有四列武士, 有的穿戰袍, 有的著鎧甲, 中間配有戰車, 每輛戰車後有馭手一名, 車士兩名。 二號坑由車兵、步兵和騎兵組成曲尺形軍陣。

三號坑呈"凸"字形狀。 出土戰車一乘, 馬俑四件, 武士俑68件。 坑內陶俑以夾道式排列, 它是秦軍陣的指揮中心。

臨潼美食

石子餅

製作方式古老, 經久耐貯, 攜帶方便。 食用時油酥鹹香, 營養豐富。 主要原料:精麵粉。 簡要介紹:石子餅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又稱幹饃或砂子饃,唐代稱"石傲餅"。

其特點是:經久耐貯、攜帶方便。食用時油酥鹹香、營養豐富。如今,石子餅已進入西安高級飯店,成為食用及饋贈佳品。

關中一農民有冤,地方不能伸,攜此餅一袋,步行赴京告狀。正值暑天,行路人乾糧皆壞,見其餅不餿不腐,以為奇。至京,坐街食之,市民不識何物,農民便售餅雇人寫狀,終於冤案大白。農民感激涕零,送一餅為其明冤者存念。問:何餅?說:石子餅。其餅存之一年,完好無異樣,遂京城譁然。這種麵食的做法,西北之地多有傳統,如乾縣的鍋盔,新疆的烤饢等等,貯之半月以上不壞,不為奇也。此餅製作方法:上等白麵,搓調料、油、鹽,餅胚為銅錢厚薄。洗淨的小鵝卵石在鍋裡加熱,餅胚置石上,上再蓋一層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雲,油酥鹹香。臨潼人擅長此道,多家都有專用石子,長年使用,石子油黑錚亮。

臨潼的"醪糟"

遠近聞名,有"清水醪糟"、"雞蛋醪糟"、"桂花醪糟"等品種,極富地方風味。追溯這種美食的歷史,當從唐明皇時候開始。

"清水醪糟"的製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輔料--

糯米3000克,清水10000克,醪糟曲6克。

製作技藝:

1.選粒大而均勻的糯米,淘洗乾淨,放入瓦缽內,加清水淹沒浸泡1小時,用筲箕瀝幹。

2.木甑放置蒸鍋上,待甑內上汽之後,將糯米均勻鬆散地舀入,加蓋用旺火蒸1.5小時。取出倒在大筲箕內攤開,用10000克清水從糯米上淋下過濾,使淋散瀝冷的糯米溫度保持在30~32℃。

3.將蒸熟的糯米舀入瓦缽內,把醪糟曲碾成細粉,順著一個方向用手均勻地加入。然後用木棒抹平,中心處挖一個深、寬各2寸的圓洞。缽面遮以消毒布,蓋上木蓋,外面罩上麻袋,放入-的發酵鍋內發酵,發酵溫度應保持30℃~32℃。發酵時間夏季一般24小時,冬季48小時,春秋季36小時。醪糟在發酵缽內浮起,呈竹葉色即成。

臨潼鍋盔

用麥面做成面坯,然後用鐵鍋烙成的一種餅子。鍋盔在陝西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人們嘗試著讓它更持久溢香在它和麵、揉捏、時間、火候、洪考等過程嚴格考究。用來作餅的麵粉是本年中上好的小麥,做烙餅的工具要專用鐵製成的鍋子,火候也是相當重要的,有些人在烙餅時不是糊了就是沒熟透原因還是火候沒掌握好,當地人在做這個鍋盔時所燒的是麥尖也就是麥桔這會不會讓你想一首詩呢"煮豆燃豆蒺,豆在斧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烙餅時這一轉二翻三撓可是很重要的:一轉就是要不停的對餅轉動以防止焦糊的現象,二翻就是一面考好再翻過來考另一面,三撓差不多好的時候撓一撓聽聽動靜要是輕脆的聲音那證明已經好了,然後撒點芝麻粒就可以出鍋了。

漿水面

用漿水作湯,加上蔥花、香菜等製作的一種麵條。漿水面清熱解暑,是夏季的去暑佳品是一種大眾化的夏令風味食品。還有很多年輕人帶生漿水飲用,同樣有去暑的作用。漿水製作很簡單,採用的是發酵的原理,每天煮面的麵湯在盛夏時節會變酸,用一個罎子將每天剩下的麵湯儲存起來,加入菜葉一般選用鮮嫩的芹菜、蓮花菜、小白菜葉或苦苣、苜蓿、薺薺菜等野菜為原料,切成細條,煮熟後加上發酵引子,盛在瓷罐內蓋好,三天后即成漿水。食用前先加蔥薑蒜熗鍋,爆香後加入漿水、煮沸、下面、再配以其它佐料,或者將面下好後撈入碗內、澆上漿水(熱漿水更佳)、加入適量精鹽、花椒油、辣椒油即可食用,即成漿水面。

出行路線:

公交:1.火車站東廣場乘遊5(306)路、914、915路至終點站兵馬俑,全程票價7元,車程1-1.5小時。2.坐5-101路到下和村下車。

2.臨潼區前往,可乘坐101專線,車程15分鐘左右。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臨藍路。

又稱幹饃或砂子饃,唐代稱"石傲餅"。

其特點是:經久耐貯、攜帶方便。食用時油酥鹹香、營養豐富。如今,石子餅已進入西安高級飯店,成為食用及饋贈佳品。

關中一農民有冤,地方不能伸,攜此餅一袋,步行赴京告狀。正值暑天,行路人乾糧皆壞,見其餅不餿不腐,以為奇。至京,坐街食之,市民不識何物,農民便售餅雇人寫狀,終於冤案大白。農民感激涕零,送一餅為其明冤者存念。問:何餅?說:石子餅。其餅存之一年,完好無異樣,遂京城譁然。這種麵食的做法,西北之地多有傳統,如乾縣的鍋盔,新疆的烤饢等等,貯之半月以上不壞,不為奇也。此餅製作方法:上等白麵,搓調料、油、鹽,餅胚為銅錢厚薄。洗淨的小鵝卵石在鍋裡加熱,餅胚置石上,上再蓋一層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雲,油酥鹹香。臨潼人擅長此道,多家都有專用石子,長年使用,石子油黑錚亮。

臨潼的"醪糟"

遠近聞名,有"清水醪糟"、"雞蛋醪糟"、"桂花醪糟"等品種,極富地方風味。追溯這種美食的歷史,當從唐明皇時候開始。

"清水醪糟"的製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輔料--

糯米3000克,清水10000克,醪糟曲6克。

製作技藝:

1.選粒大而均勻的糯米,淘洗乾淨,放入瓦缽內,加清水淹沒浸泡1小時,用筲箕瀝幹。

2.木甑放置蒸鍋上,待甑內上汽之後,將糯米均勻鬆散地舀入,加蓋用旺火蒸1.5小時。取出倒在大筲箕內攤開,用10000克清水從糯米上淋下過濾,使淋散瀝冷的糯米溫度保持在30~32℃。

3.將蒸熟的糯米舀入瓦缽內,把醪糟曲碾成細粉,順著一個方向用手均勻地加入。然後用木棒抹平,中心處挖一個深、寬各2寸的圓洞。缽面遮以消毒布,蓋上木蓋,外面罩上麻袋,放入-的發酵鍋內發酵,發酵溫度應保持30℃~32℃。發酵時間夏季一般24小時,冬季48小時,春秋季36小時。醪糟在發酵缽內浮起,呈竹葉色即成。

臨潼鍋盔

用麥面做成面坯,然後用鐵鍋烙成的一種餅子。鍋盔在陝西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人們嘗試著讓它更持久溢香在它和麵、揉捏、時間、火候、洪考等過程嚴格考究。用來作餅的麵粉是本年中上好的小麥,做烙餅的工具要專用鐵製成的鍋子,火候也是相當重要的,有些人在烙餅時不是糊了就是沒熟透原因還是火候沒掌握好,當地人在做這個鍋盔時所燒的是麥尖也就是麥桔這會不會讓你想一首詩呢"煮豆燃豆蒺,豆在斧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烙餅時這一轉二翻三撓可是很重要的:一轉就是要不停的對餅轉動以防止焦糊的現象,二翻就是一面考好再翻過來考另一面,三撓差不多好的時候撓一撓聽聽動靜要是輕脆的聲音那證明已經好了,然後撒點芝麻粒就可以出鍋了。

漿水面

用漿水作湯,加上蔥花、香菜等製作的一種麵條。漿水面清熱解暑,是夏季的去暑佳品是一種大眾化的夏令風味食品。還有很多年輕人帶生漿水飲用,同樣有去暑的作用。漿水製作很簡單,採用的是發酵的原理,每天煮面的麵湯在盛夏時節會變酸,用一個罎子將每天剩下的麵湯儲存起來,加入菜葉一般選用鮮嫩的芹菜、蓮花菜、小白菜葉或苦苣、苜蓿、薺薺菜等野菜為原料,切成細條,煮熟後加上發酵引子,盛在瓷罐內蓋好,三天后即成漿水。食用前先加蔥薑蒜熗鍋,爆香後加入漿水、煮沸、下面、再配以其它佐料,或者將面下好後撈入碗內、澆上漿水(熱漿水更佳)、加入適量精鹽、花椒油、辣椒油即可食用,即成漿水面。

出行路線:

公交:1.火車站東廣場乘遊5(306)路、914、915路至終點站兵馬俑,全程票價7元,車程1-1.5小時。2.坐5-101路到下和村下車。

2.臨潼區前往,可乘坐101專線,車程15分鐘左右。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臨藍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