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長關注:淘氣也分很多種

經常有男孩的家長擔心, 孩子太淘氣了, 上學以後能適應嗎?其實, 淘氣也是分類別的, 可不是一句“男孩天生淘氣”就能一概而論的。

在我看來:淘氣大致可以分為這幾種:

一, 孩子的天性, 愛說愛動。

二, 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動手拆東西, 扔東西, 逗小動物等。

三, 不會和人交流, 有動手的行為。

四, 孩子的玩耍、惡作劇、小聰明。

五, 沒有秩序感、沒有約束感, 不懂得守紀律。

所以, 請您對號入座, 看看自己的孩子究竟屬於哪一種,

再考慮如何教育。

第一類, 完全是正常的

哪個小孩兒沒淘氣過?不能因為孩子不聽話、不全按照大人的理想去做, 就說孩子淘氣。 有的家長完全不瞭解孩子的心理, 嫌孩子煩, 對於孩子想找人玩耍、需要精神溝通、探知外界的好奇, 通通嫌煩, 歸為“淘氣、不聽話”。

這類孩子上學, 可能會因為年齡小、不懂事, 一時影響課堂紀律, 但無傷大雅, 通常更不會因為孩子的天性而引起老師的厭煩和歧視。 小學教師, 尤其是低年級教師, 對孩子的心理特點都有很深的瞭解, 對這類情況都心中有數, 也有很多辦法應對。 只要孩子聽管教, 家長配合, 很快就會建立起課堂和學校的秩序感。 家長無需擔心, 所要做的,

就是絕對配合老師, 千萬別覺得這樣的管教是拘束了孩子。

第二類, 一般都是聰明的孩子會出現的情況

和別人交換不等值的物品、把自己的東西賣給同學, 其實是孩子在模仿、在探究, 是一種學習。

第三類, 實際上孩子是在和別人交往, 但是方式不對

有的孩子拙于表達, 說不清楚自己的意思, 所以有動手的行為。

第四類, 其實也是孩子氣的表現

比如嚇唬同學、藏別人的東西, 也不算什麼嚴重的事情。 但是, 家長一定要對紀律和孩子之間的友好相處有明確的認知, 不要認為是小事、很正常, 對老師的教育和提醒置之腦後, 孩子的秩序感就更容易建立。

第五類, 完全是沒有秩序感, 缺少是非觀念

這一類是十分嚴重的。 其實不少孩子屬於這一類,

但是很多家長是看自己的孩子看不出毛病, 自覺不自覺地把孩子的“淘氣”歸為了前兩類, 使問題得不到解決。 這類孩子上學, 自己極不適應, 如果家長再對老師的提醒產生誤會, 就會逐漸成為所謂的“差學生”、“個別生”。 在班裡缺少朋友, 得不到認可, 不易建立起自信。

舉一個案例:

我們班裡有一個小男孩, 漂亮、機靈, 學前知識很豐富, 據說兩三歲就識字看書, 但是特別淘氣, 一刻也坐不住。 全班都在自習、寫作業, 他滿教室亂跑;中午吃午飯, 他不吃飯, 室內室外玩鬧;和同學交往, 總是被告狀, 同學不接受他玩的方式。 像這個孩子的情況, 本來是屬於第一類, 孩子的天性。 但是, 我和他家長多次溝通, 也不見效果, 接觸多了,

也感覺家長不是很重視, 覺得孩子學前知識那麼多, 十分聰明, 學習不是問題, 紀律是小事, 對孩子的教育也沒有費心去想合適的方法, 要麼說教, 要麼批評, 急了就打一頓(家長自己說的), 但是都沒效果。 我也拿他沒辦法, 一來畢竟是孩子, 二來老師也只能批評教育, 沒有其他的“有力武器”, 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 我肯定把這個毛病扳過來。 現在三年級了, 很多同學都在心智上、行為上表現出了成長、懂事、自製, 可是他仍然像一個沒長大的小孩兒。 除了講課的時候, 其他時候:寫作業、課間、吃飯、站隊、做操, 他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狀況發生。 做操的時候, 踢腿運動故意往前踢前面的同學;有時候不知為什麼, 就和同學鬧矛盾, 前來告狀;有一次吃午飯, 把一個同學弄哭了。

前幾天,我下課往班裡走,還差5米到班裡,就看見他飛快地從教室後門沖出來,正好撞在一個剛拿了飯回教室的同學身上,速度之快,連我想喊一聲提醒他們躲開都來不及。後來我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媽媽,他媽媽的回復是:他說是想幫同學拿飯,已經教育他了,他說以後會注意。我的理解是:他媽媽認為孩子是做好事(不過我沒有核實是不是真實這樣,),所以出現狀況也值得原諒。這是很多家長的心態,究其根源,其實還是怕孩子挨批評、受委屈。就這件事來說,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都不應該這麼快地跑,這樣容易出現安全事故,萬一飯很燙,燙傷了怎麼辦?萬一撞上大人、大孩子,把他撞到了摔傷怎麼辦?不能因為這一次沒有出事就不以為然,因為這種做法本身是有安全隱患的,應該結合這件事對孩子認真嚴肅地進行安全教育,這不是為了別人,不是為了紀律,說到底是為了自己啊!

再舉一個例子。我兒子在外面的教育機構學畫畫,有一個男同學快6歲了,據家長說,每天都在外面上各種各樣的課,但是從來不守紀律,即使是上課的時候也在教室裡亂跑。比如畫畫課的時間是90分鐘,所以中間會有孩子出來上廁所,但是他上完廁所回到教室,總是猛地推開門,然後大叫一聲“我回來啦!”像這樣的情況,難道家長不覺得影響了其他同學嗎?難道不應該教育他、制止他嗎?沒有,我們一起上了半年的課了,他的媽媽什麼都沒做過,連一句話都沒說過,視若無睹。所以他到現在還是這樣。他的媽媽有一次跟別的家長說:“這孩子上學怎麼辦呢?老師肯定喜歡乖的孩子。”我在心裡說:這不是廢話嗎?誰不喜歡乖巧懂事的孩子呢?你的孩子沒有建立起秩序感,你不應該教育他嗎?為什麼只顧著擔心孩子不被喜歡、受委屈,卻不去想辦法呢?

所以,對於孩子的淘氣,家長要區別對待。

1.屬於孩子天性愛說愛動愛問個不停的,不是孩子淘氣,家長反而要自查一下,是不是自己沒有耐心地陪伴孩子,解答疑問。

2.對於孩子的探究行為,比如:把玩具拆壞了之類的,也不是淘氣,家長應該肯定孩子的探究能力和想法,然後引導孩子,學會探究世界,培養孩子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3.對於喜歡動手、有肢體衝突、不會表達、不會交流的孩子,家長應該多和孩子聊天、講故事,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教會孩子怎麼和人交往。比如:經常有孩子告狀“老師,他打我!”我一問,那個大人的孩子會說“我是和他鬧著玩。”對這種情況,我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也告訴學生,和別人玩,要兩個人都同意、都快樂,這才是玩。如果你和別人鬧著玩,碰人家一下、打人家一下、藏別人的東西讓人著急,別人會不高興,你也玩不痛快,這樣就不是正確的玩耍方式。

4.對於沒有秩序感、規則意識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明確: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原諒他所有的行為。網上不是有一篇文章說,到處都是熊孩子的家長,因為年齡小,就讓全世界都讓著自己的孩子。上面我舉的兩個案例,家長都應該改變自己的認識,提高對孩子規則、紀律、秩序的意識,遇到孩子不守規則的情況,應該即時制止、批評、教育。

圖片來自網路

感謝閱讀!轉發是最好的支持!

把一個同學弄哭了。

前幾天,我下課往班裡走,還差5米到班裡,就看見他飛快地從教室後門沖出來,正好撞在一個剛拿了飯回教室的同學身上,速度之快,連我想喊一聲提醒他們躲開都來不及。後來我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媽媽,他媽媽的回復是:他說是想幫同學拿飯,已經教育他了,他說以後會注意。我的理解是:他媽媽認為孩子是做好事(不過我沒有核實是不是真實這樣,),所以出現狀況也值得原諒。這是很多家長的心態,究其根源,其實還是怕孩子挨批評、受委屈。就這件事來說,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都不應該這麼快地跑,這樣容易出現安全事故,萬一飯很燙,燙傷了怎麼辦?萬一撞上大人、大孩子,把他撞到了摔傷怎麼辦?不能因為這一次沒有出事就不以為然,因為這種做法本身是有安全隱患的,應該結合這件事對孩子認真嚴肅地進行安全教育,這不是為了別人,不是為了紀律,說到底是為了自己啊!

再舉一個例子。我兒子在外面的教育機構學畫畫,有一個男同學快6歲了,據家長說,每天都在外面上各種各樣的課,但是從來不守紀律,即使是上課的時候也在教室裡亂跑。比如畫畫課的時間是90分鐘,所以中間會有孩子出來上廁所,但是他上完廁所回到教室,總是猛地推開門,然後大叫一聲“我回來啦!”像這樣的情況,難道家長不覺得影響了其他同學嗎?難道不應該教育他、制止他嗎?沒有,我們一起上了半年的課了,他的媽媽什麼都沒做過,連一句話都沒說過,視若無睹。所以他到現在還是這樣。他的媽媽有一次跟別的家長說:“這孩子上學怎麼辦呢?老師肯定喜歡乖的孩子。”我在心裡說:這不是廢話嗎?誰不喜歡乖巧懂事的孩子呢?你的孩子沒有建立起秩序感,你不應該教育他嗎?為什麼只顧著擔心孩子不被喜歡、受委屈,卻不去想辦法呢?

所以,對於孩子的淘氣,家長要區別對待。

1.屬於孩子天性愛說愛動愛問個不停的,不是孩子淘氣,家長反而要自查一下,是不是自己沒有耐心地陪伴孩子,解答疑問。

2.對於孩子的探究行為,比如:把玩具拆壞了之類的,也不是淘氣,家長應該肯定孩子的探究能力和想法,然後引導孩子,學會探究世界,培養孩子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3.對於喜歡動手、有肢體衝突、不會表達、不會交流的孩子,家長應該多和孩子聊天、講故事,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教會孩子怎麼和人交往。比如:經常有孩子告狀“老師,他打我!”我一問,那個大人的孩子會說“我是和他鬧著玩。”對這種情況,我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也告訴學生,和別人玩,要兩個人都同意、都快樂,這才是玩。如果你和別人鬧著玩,碰人家一下、打人家一下、藏別人的東西讓人著急,別人會不高興,你也玩不痛快,這樣就不是正確的玩耍方式。

4.對於沒有秩序感、規則意識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明確: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原諒他所有的行為。網上不是有一篇文章說,到處都是熊孩子的家長,因為年齡小,就讓全世界都讓著自己的孩子。上面我舉的兩個案例,家長都應該改變自己的認識,提高對孩子規則、紀律、秩序的意識,遇到孩子不守規則的情況,應該即時制止、批評、教育。

圖片來自網路

感謝閱讀!轉發是最好的支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