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原創」短文‖母親對兒子雍正的登基心存芥蒂,堅持不作太后

平常人家娶媳婦講究個門當戶對, 富貴人家更是了不得。 就說這滿清達子偏偏就講究這個;康熙帝的大兒子“胤禔”就不是嫡出, 把老二“胤礽”立為太子。 說的庶出就是說“老婆”的娘家人是不是出身高貴的意思。 這不;康熙帝就因為大兒子的母親“惠妃”那拉氏是五品郎中索爾和的女兒, 出身沒有胤礽的母親“赫舍裡氏”身份高貴而將二兒子胤礽立為太子。 後來太子被廢, 一度鬧出來一次“九王奪嫡”, 把這位康熙爺鬧的混天海底, 傷筋動骨, 兒子們的感情支離破碎。 後來在這次皇位的鬥爭中讓一位出身不怎麼樣的“雍正”坐了天下,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雍正帝”的母親叫“烏雅氏”, 滿洲正黃旗人, (包衣奴才出身)是後來被封為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的女兒, 當然這個身份就不行了, 入宮時十四歲, 還是個宮女, 可她偏偏生了個兒子叫“胤禛”, 既是後來當了“皇帝”的雍正帝! 這位德妃烏雅氏一生雖然位居康熙帝的偏妃,
卻養了三個兒子;胤禛、(胤祚、六歲既殤)胤禵和三個女兒, 女兒且不必說, 這個“胤禛”排行老四, 胤禵排行十四, 前者封“親王”後者“大將軍王”, 都不是善茬。 那時候的滿族人講究母以子貴, 鼓搗來鼓搗去, 這個“胤禛”當了皇帝。
​ (這就是雍正帝, 圖片來自網路)

可是這位元雍正帝的母親烏雅氏(孝恭仁皇后)不高興了, 為什麼?因為她的小兒子既老十四胤禵也具備當皇帝的料。 這位烏雅氏於一六七八年(康熙十七年)生了皇四子“胤禛”後, 既被封為“德嬪”。 這時康熙帝的第二位皇后鈕鈷祿氏剛剛去世, 主管後宮的貴妃“佟佳氏”最為尊貴, 就這樣胤禛就被佟佳氏養育, 這本來就是一件好事呀, 你想這不是太高了胤禛的身份嗎?你錯了, 小孩子自小誰養他就和誰近, 所以這位“胤禛皇帝”在感情上與自己的親娘烏雅氏就沒有那麼親了。

​(德妃, 烏雅氏。 圖片來自網路)

自打烏雅氏又生了小兒子皇十四子胤禵後, 總是覺得這個小兒子親, 又能幹, 又是大將軍王, 可偏偏這個皇位落到了那個與她自己不親大兒子胤禛手裡。 對於雍正帝而言這也是一種隱痛, 就是因為自己的母親地位不高, 出於政治考慮, 他必須神話自己的出身, 可是作為母親的烏雅氏她是希望自己的小兒子當皇帝了,

這就造成了雍正帝與母親之間的緊張關係, 加之雍正帝不是一個任人唯親的昏君, 當了皇帝後又沒有重用母親娘家的人, 這樣母子矛盾加劇。
​(皇十四子, 胤禵。 圖片來自網路)

由於烏雅氏沒有親自撫養過雍正帝, 所有的母愛都給了雍正帝的弟弟, 登基後的雍正也發現自己不是母親烏雅氏所期望的哪一位,知道母親更希望自己的弟弟胤禵來坐這個皇帝的位置,而雍正帝因為九王奪嫡的事把十四弟囚禁起來,這讓母親烏雅氏對雍正非常不滿,到死這也是她的一塊心病,堅決的拒絕了當這個太后。

登基後的雍正也發現自己不是母親烏雅氏所期望的哪一位,知道母親更希望自己的弟弟胤禵來坐這個皇帝的位置,而雍正帝因為九王奪嫡的事把十四弟囚禁起來,這讓母親烏雅氏對雍正非常不滿,到死這也是她的一塊心病,堅決的拒絕了當這個太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