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羅平漢:反擊歷史虛無主義要多管齊下,對症下藥

近年來, 社會上時常出現與主流觀點相異的歷史虛無主義論調, 歪曲歷史, 特別是近現代歷史, 詆毀英烈形象等。 對此不能等閒視之,

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所謂歷史虛無主義, 是用非歷史主義的態度對待歷史和闡釋歷史, 對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作出主觀而非客觀、以個人好惡為標準或帶有某種政治目的的評價。 歷史虛無主義並不是真正為探尋歷史真相和歷史規律去研究歷史, 而是帶有很強的功利性與目的性, 他們對歷史的虛無與否定具有很強的選擇性。 從這個角度看, 歷史虛無主義是歷史唯心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 其本質是歪曲或曲解歷史。

歷史虛無主義逐漸成為一種不能忽視的社會思潮, 有其深刻的歷史原因。 一方面,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 西方的各種社會思潮被介紹或傳入進來, 這就難以避免地帶來思想的多元化, 產生某些與傳統主流意識形態相異的思想觀點,

從而使一些人對傳統的歷史觀點產生了質疑, 為歷史虛無主義提供了可乘之機。

另一方面, 隨著互聯網飛速發展, 網路的普及為人們發表自己的意見主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臺, 也為各種思想觀點的迅速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 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觀點以所謂“標新立異”的內容引起社會的關注, 亦容易引起某些對現實不滿者的共鳴, 從而消解主流意識形態對歷史問題的正面宣傳, 引起思想的混亂, 引發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加之, 一些錯誤觀點出現之後, 正面的宣傳引導沒有及時跟上, 尤其是沒能有力回應, 從而使歷史虛無主義有了一定的市場。

在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領域,

代表性的歷史虛無主義觀點有:美化近代以來的外來侵略, 否定近現史上的革命, 貶低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地位作用, 質疑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正當性, 以還原真相的名義醜化矮化英雄烈士等。

上面提及的幾種觀點,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不依據史料分析而得出的結論, 只要對歷史進行認真深入地研究、堅持論從史出者, 就不會得出如此武斷的結論。 如, 對土地改革的評價問題, 學術界根據歷史文獻和檔案史料, 對新中國成立前的土地佔有情況重新進行了估計分析, 地主富農所佔有的土地遠遠多於中農更不用說貧農, 的確是一個歷史事實。 廣大農民不但缺少土地, 社會地位也低下。 在土地分配存在著相當不平衡的情況下,

作為基本的生存要素, 擁有更多可以自主的土地, 是農民所衷心期盼的。 土地改革不但是所有制關係的調整, 也是社會關係的調整。 農民對土地改革所產生的“翻身”與“解放”的感受, 除了得到土地之外, 更重要的還是社會地位的上升。 所以, 一些否定革命、醜化與矮化中共歷史的言論觀點, 往往沒有史實依據, 是站不住腳的。

這些年來, 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中共黨史的研究, 取得了一大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對於普及近現代歷史與中共黨史知識、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認識歷史、澄清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 這樣的研究還有待加深、加強。 比如, 眼下的一些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成果,

普及性、紀念性、教科書式的讀物很多, 真正史料豐富、學術價值高的著作有限。 對於歷史虛無主義的反對和批判, 還多是譴責式的理論文章, 對於一些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 還缺乏深入的學術研究, 真正有說服力的學術研究成果較少。 此外, 當前我們的黨史研究, 存在一些語言僵化呆板, 史料單一, 內容枯燥等問題, 這些都有待改善。

反擊歷史虛無主義, 需要多管齊下, 對症下藥。 第一, 多數刻意醜化中共歷史與領袖人物的論述, 其真偽並不難辨別, 也不難加以駁斥, 對此的工作我們應該繼續常抓不懈、持之以恆。 第二, 對於某些有一定學術含量, 但客觀上又有悖於歷史事實的著述, 的確需要下功夫, 花大力氣,用扎實的理論成果作出正面、權威的回應,肅清其負面影響。對於流傳錯誤的觀點,應及時加以澄清,避免以訛傳訛。第三,對那些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色彩,其目的是通過矮化與醜化中共歷史,否定中共執政的正當性,否定選擇社會主義制度的必要性與必然性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並及時揭露其危害。需要說明的是,既要對歷史虛無主義保持高度警惕,但又必須慎用批判的武器,對歷史虛無主義界定不能泛化,泛化歷史虛無主義並不利於肅清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

總的來說,反擊歷史虛無主義,最關鍵還是加強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力度,不斷地拿出有說服力的研究成果,這樣才能加大主流學術界的聲音,引導廣大群眾正確對待歷史問題。比如,黨史研究既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優良傳統,也要吸收借鑒古今中外史學研究的有益經驗和方法,創新手段、方法和載體,還原黨史本身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形成有說服力、廣大讀者願意看、能信服的成果。同時,應當鼓勵主流學術界特別是中青年學者,潛心學術研究,並且盡可能地為他們的研究工作提供條件。國家社科基金、國家出版基金應該對這樣的研究加以扶持。

花大力氣,用扎實的理論成果作出正面、權威的回應,肅清其負面影響。對於流傳錯誤的觀點,應及時加以澄清,避免以訛傳訛。第三,對那些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色彩,其目的是通過矮化與醜化中共歷史,否定中共執政的正當性,否定選擇社會主義制度的必要性與必然性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並及時揭露其危害。需要說明的是,既要對歷史虛無主義保持高度警惕,但又必須慎用批判的武器,對歷史虛無主義界定不能泛化,泛化歷史虛無主義並不利於肅清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

總的來說,反擊歷史虛無主義,最關鍵還是加強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力度,不斷地拿出有說服力的研究成果,這樣才能加大主流學術界的聲音,引導廣大群眾正確對待歷史問題。比如,黨史研究既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優良傳統,也要吸收借鑒古今中外史學研究的有益經驗和方法,創新手段、方法和載體,還原黨史本身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形成有說服力、廣大讀者願意看、能信服的成果。同時,應當鼓勵主流學術界特別是中青年學者,潛心學術研究,並且盡可能地為他們的研究工作提供條件。國家社科基金、國家出版基金應該對這樣的研究加以扶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